《權(quán)力意志》-尼采[6.1886年夏至1887年春]

[6.1886年夏至1887年春] [1]
6[1] [2]
如果人們身上有一顆堅強而發(fā)育良好的心靈,人們就能讓自己享受
這種優(yōu)美的非道德性奢侈了。
尾聲和終曲
6[2] [3]
善與壞 [4] 的彼岸?
一部哲學(xué)論戰(zhàn)著作。
(對新近出版的《善惡的彼岸》一書的補充和解說)
弗里德里?!つ岵芍?。
6[3] [5]
七個序言
附錄:放浪公子之歌。
“我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從來沒有效仿什么人,
“而且還嘲笑任何大師,
“任何不會自嘲的大師” [6]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萊比錫,E.W.弗里茨施出版社。
6[4] [7]
序言與后記。
我的著作只講我自己的體驗——好在我已體驗多多——:我在其中
存在,全身全意——為何要隱瞞之呢?那是ego ipsissimus[最本己的
我],而且甚至可以說是ego ipsissimum[這個最本己的我]。 [8] 然
而,我始終只需要幾年時間的間距,就能感受到那種專橫的欲望和力
量,后者就是要表現(xiàn)出所有此類體驗、所有此類陳舊的狀態(tài)。我的全部
著作都回溯到這一步,只有一個唯一的,但十分重要的例外。有些著作
甚至就像前面幾個不合時宜的考察,甚至在一本早先出版的書《悲劇的
誕生》的成書時期和體驗時期之后:一個相當精細的觀察者和比較者怎
么會看不到這一點。那種針對大衛(wèi)·斯特勞斯 [9] 的德意志狂、臃腫遲鈍
和孤芳自賞而作的憤怒爆發(fā),把那些情緒發(fā)泄出來了,當年身為學(xué)生,
我就是帶著這些情緒而置身于德國教養(yǎng)和教養(yǎng)上的市儈習(xí)氣中間;而我
針對“歷史病”所講的話,我是作為這樣一個人來講的,這個人學(xué)會了從
這種毛病中復(fù)元,根本就無意于在未來放棄“歷史”(Quod demonstratum
est[此即要證明的]——)。當我向我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教育
者,即叔本華,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時——我現(xiàn)在仍對他懷著更強烈的感
激——,就我個人來說,我置身于道德論的懷疑和消解之中,已經(jīng)相
信“根本不再有什么”了,正如人們所講的,也不相信叔本華了。正是在
那個時期,我完成了“論非道德意義上的真理和謊言”這篇秘而不宣的著
作,——但看起來,早在《悲劇的誕生》及其關(guān)于狄奧尼索斯精神的學(xué)
說中,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就已經(jīng)被克服掉了。在瓦格納的拜羅伊特勝利
慶典上(拜羅伊特意味著一位藝術(shù)家取得了最偉大的勝利),我敬獻給
他一個祝詞;這個祝詞同時也是一種宣布與之脫離和疏遠的行為。瓦格
納本人并沒有低估這一點:只要人們熱愛,就不會畫出這樣的“肖像”,
并且根本不會欣賞這樣的“肖像”——“每一個準確地檢驗自己的人都知
道,欣賞本身包含著一種神秘的敵對態(tài)度,對立觀看的敵對態(tài)度”,我
在上述著作的第46頁上如是說。為了能夠談?wù)撟顑?nèi)在的孤獨和匱乏的漫
長歲月,只是憑著《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書,我才有了那種應(yīng)有的冷
靜自若。這本書表現(xiàn)出一位心理學(xué)家的喜悅而好奇的冷酷,他為自己查
明自己過去的大量痛苦事物、純粹的事實、正確的事實,并且可以說牢
牢地用針刺穿了這些事實:——在這樣一種工作中,眾所周知,人們總
會在指尖上流點血的……為了最后說出我覺得有必要以上面給出的暗示
為這本書的讀者準備什么:這本書的情況(它的最后一部分由此得到了
澄清)與我以往的著作并無二致,——那是我身后的一部分。這本書的
基礎(chǔ)、想法、最初的筆記和方案,屬于我的過去,也就是那個莫名其妙
的時期,我寫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時期:因為這種同時性的緣
故,或許就可以為領(lǐng)會上述這本難以理解的著作提供有用的指示了,尤
其也有助于領(lǐng)會該書的形成:這并非無關(guān)緊要。當時此類想法有助于
我,無論是為了休養(yǎng)生息,還是作為在一種無限冒險而有責任的大膽行
為中的自我審問和自我辯護:但愿人們能為一個類似的目的來利用這本
從中產(chǎn)生的書!或者也作為一條曲折纏繞的人行道,它一再不知不覺地
引向那個充滿危險的火山底部,而上面剛剛提到的查拉圖斯特拉的福音
就是從中產(chǎn)生出來的。無論這個“未來哲學(xué)的序曲”多么確定地沒有、也
不應(yīng)對查拉圖斯特拉的講話作出注解,它也許倒是一個暫時的疑難詞語
釋義匯編,那本書(一個在所有文獻中都找不到藍本、范例、比喻的成
果)中最重要的概念創(chuàng)新和意義更新,一度在某處出現(xiàn)并且得到了命
名。最后,我的讀者先生們,假如恰恰這些名目不討你們喜歡,不能引
誘你們,甚至假如vestigia terrent[足跡驚嚇了我]……,那么,是誰對
你們說,我另有所愿?對于我的兒子查拉圖斯特拉,我要求的是敬畏;
而且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得到許可,得以去傾聽查拉圖斯特拉。與之相反,
對于我,他的“父親”,人們蠻可以嘲笑,就像我自己所做的那樣:這兩
者甚至都是我的幸福呢。或者,套用〈那句〉懸掛在我門上的習(xí)語,上
面講的一切還可以簡單說成:
我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從來沒有效仿什么人,
而且還嘲笑任何大師,
任何不會自嘲的大師。 [10]
* *
*
6[5]
《詩人與旋律家。希臘教會圣歌中重音節(jié)奏的起源》 [11] 。愛德蒙·
布維 [12] 作
第16卷,第384頁。
尼姆,圣母升天出版社,1886年。
W.梅耶爾:《拉丁和希臘韻律詩歌的開端和起源》,巴伐利亞皇家
科學(xué)院論文1884年。
巴爾貝·德奧勒維利 [13]
《作品與人類》。
對歷史的感知。 [14]
6[6] [15]
原則性的東西。
致邏輯學(xué)家。
論關(guān)于權(quán)力感的學(xué)說。
反對唯心論者。
反對現(xiàn)實虔信者。
關(guān)于天才的啟蒙
有德性者身上的可疑之物。
論對惡的尊敬。
藝術(shù)家問題。
政治。
女性與愛情。
民眾與“民族”。
音樂與音樂家
論宗教批判。
有才智的人
孤獨。
6[7]
論哲學(xué)家的心理學(xué)。人們?nèi)绾稳〉糜職忾L久地逗留于抽象;柏拉圖
感受到的冷卻效果;也許為印度人所感受和尋求過的催眠效果。對唵
(Om) [16] 的要求根本上是不是印度教苦行僧的要求,即通過所有可能
的手段而使人變得毫無情感的要求;在斯多亞派那里也是同樣情況嗎?
——最粗野的感官歡娛與思辨夢幻的并存。
6[8] [17]
倘若我們把自己的感官強化或者鈍化十倍,那我們就會毀滅。感官
的特性與某個保存可能性的中間人相關(guān)。被我們感受為大、小、近、遠
的東西亦然。我們的“形式”——對此,不同于人的其他生物可能根本感
知不到什么——:我們的生存條件規(guī)定著那些最普遍的規(guī)律,我們在其
中才看到、才可以看到形式、形態(tài)、規(guī)律……
6[9]
如果在人類命運的整個歷史上并沒有什么目標,那我們就必須插入
一個:假如我們必需有一個目標,而另一方面,一個內(nèi)在目標和目的對
我們來說已經(jīng)是顯而易見的了。而且,我們之所以必須有一個目標,是
因為我們必須有一種意志——后者乃是我們的命脈。“意志”作為“信
仰”的賠償,也即如下觀念的賠償:存在著一種神性的意志,一種對我
們有所安排的意志……
6[10]
如果我們不想讓哲學(xué)的名聲蒙受恥辱,那就讓我們拋棄掉某些陳詞
濫調(diào)吧,例如“世界進程”這個概念:對于所謂“世界進程”,我們是一無
所知的?!笆澜纭备拍罹鸵呀?jīng)是一個限界概念了:以此詞語,我們把握到
一個領(lǐng)域,我們把我們?nèi)勘厝坏臒o知都打發(fā)到這個領(lǐng)域里。
6[11]
把范疇虛構(gòu)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效力于需要,即可靠性的需要,根據(jù)符號
和聲音達到快速理解的需要,縮略手段的需要:——在“實體”、“主
體”、“客體”、“存在”、“生成”那里,重要的并不是形而上學(xué)的真理。
——強大者乃是那些已經(jīng)把事物的名稱變成了規(guī)律的人們:而在強大者
中間,最偉大的抽象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了范疇。
6[12]
群盲越是危險地表現(xiàn)出一種特性,就必定越徹底地受到排斥。此乃
誹謗史上的一個基本定律。也許,在今天,十分可怕的權(quán)力還必須受到
禁錮。(參看我的《人性的,太人性的》第2卷結(jié)尾)
6[13]
我們最終將擺脫最古老的形而上學(xué)貯存,假如我們能夠擺脫它的話
——也就是那種貯存,它已經(jīng)被歸并于語言和語法范疇中,并且變得如
此不可或缺,以至于看起來,倘若我們放棄了這種形而上學(xué),我們就會
停止思維。恰恰哲學(xué)家們知道自己最難擺脫那種信仰,即理性的基本概
念和范疇就立即歸于形而上學(xué)確定性的領(lǐng)域了:自古以來他們就相信理
性是形而上學(xué)世界本身的一部分,——在他們心中,這種最古老的信仰
就如同一種極強大的反擊一再爆發(fā)出來。
6[14]
質(zhì)是我們不可超越的范限;我們不可能受任何妨礙,把單純的量的
差異感受為某種與量根本不同的東西,亦即感受為不再能相互還原的
質(zhì)。然而,只有“認識”一詞才能表示其意義的一切東西,是與能夠被計
算、被衡量、被測度的那個領(lǐng)域,亦即量相聯(lián)系的——;而反過來,我
們的所有價值感覺(也就是我們的感覺)恰恰是附著于質(zhì)的,也就是附
著于我們的、唯為我們所有的透視性的“真理”的,后者是完全不能
被“認識”的。明擺著,每一個與我們不同的生物感受的是不同的質(zhì),因
而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里,不同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質(zhì)是我們?nèi)苏?/p>
正的特異反應(yīng)性:要求我們?nèi)说拇祟惤忉尯蛢r值成為普遍的、也許決定
性的價值,這一點乃是那種始終還在宗教中有其最堅固地盤的人類驕傲
的遺傳癲狂癥之一。難道我還必須反過來補充說,量“本身”并沒有出現(xiàn)
在經(jīng)驗中,我們的經(jīng)驗世界只不過是一個質(zhì)的世界,因此邏輯學(xué)和應(yīng)用
邏輯(諸如數(shù)學(xué))屬于具有規(guī)整、征服、簡化、縮略作用的權(quán)力的手
段?這種權(quán)力就是生命,也就是某種實際而有用的東西,即保存生命的
力量,但恰恰因此也絲毫不〈是〉某種“真實之物”。
6[15]
不要在事物中尋找意義:而是把意義插入事物中!
6[16]
如果人們有了理想,理念還有何用!有美好的情感足矣。
6[17]
我說愿望,而不說理想。
6[18]
人們不再從道德中進食;因此人們也不再根據(jù)道德“做好事”了。
6[19]
現(xiàn)象癖(Phaenomeno-Manie)。
6[20]
沒有鼻子或者帶有傷風(fēng)鼻塞的精靈,這整個精神種類,我稱之為公
牛(Thierochs)
6[21]
擁有一個理想,這幾乎是從擁有理念中分娩出來的。在某個適當?shù)?/p>
場合,有一雙美目,有美好的情感,而且首要地,有時有一種不可寬恕
的愚蠢行為,這就夠了
如果人們有了理想,理念還有何用!這時,有一雙美目,有豐滿的
胸脯,有時有一種不受任何理性傷害的特等的愚蠢行為,這就夠了。
6[22]
在未來藝術(shù)家中間。——我在此看到一位音樂家,他講起羅西尼和
莫扎特的語言猶如講自己的母語,那種溫柔的、縱情的、時而柔和時而
喧嚷的音樂民族語言,帶著它那對一切,甚至也對“粗鄙之物”的戲謔式
寬恕,——不過在這里,他并沒有錯過一種取笑,一種對嬌慣者、詭詐
者、遲產(chǎn)兒的取笑,同時他也從內(nèi)心深處不斷地取笑美好的古時代及其
十分美好、十分古老、古色古香的音樂:不過卻是一種本身充滿愛意、
充滿感動的取笑……那又怎樣呢?難道這不是我們今天可能具有的對待
過去的最佳態(tài)度嗎?——以此方式感恩地回顧,并且就此仿效“古人”,
帶著豐富的樂趣和愛意去面對祖輩的全部榮耀和恥辱(那是我們的源
頭),同樣也帶著那種極其精細的混合起來的輕蔑,如若沒有后者,一
切愛都會過于迅速地敗壞和腐爛,變得“愚不可及”……或許人們也可以
指望和設(shè)想有某個類似的東西來表示詞語的世界,也就是:有朝一日有
一個大膽的詩人哲學(xué)家(Dichter-Philosoph),他過度詭詐而“遲產(chǎn)”,
但卻能夠講從前的民眾道德論者和神圣人物的語言,而且講得如此毫無
拘束、如此原本地道、如此激動人心、如此詼諧直率,仿佛他本身就
是“原始人”中的一員似的;不過,為這個十分狡猾的人提供一種無與倫
比的享受,也就是去傾聽和認識在此真正發(fā)生的事情——正如在這里,
現(xiàn)代思想最不信神和最不神圣的形式,被不斷地回置入清白無辜和太古
時代的情感語言之中,并且在這種認識中一道體驗?zāi)莻€自負騎士的隱秘
勝利,這個騎士面前困難成堆,亂成一團,而且已經(jīng)跳越了不可能性本
身?!?/p>
6[23]
在我看來無所謂的是,今天是否有人以哲學(xué)懷疑論的謙遜態(tài)度或者
以宗教的順從態(tài)度說:“事物的本質(zhì)是我不知道的”,或者另一個人,一
個還沒有充分學(xué)會批判和懷疑的更無畏者說:“事物的本質(zhì)很大部分是
我不知道的?!贬槍@兩種說法,我堅持認為,它們無論如何都得預(yù)先
確定、想象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有待認知,仿佛作為這兩者的前提的那
個區(qū)分,也就是關(guān)于“事物的本質(zhì)”與一個現(xiàn)象世界的區(qū)分,是正當?shù)摹?/p>
為了能夠作出這樣一種區(qū)分,人們必須設(shè)想我們的理智帶有一種充滿矛
盾的性格:一方面,它為透視性的觀看作好了準備,恰恰為了使我們的
種類的本質(zhì)能夠保持在此在(Dasein)中,這是必需的;而另一方面,
它同時又具有一種能力,就是把握這種透視性的觀看本身、把握現(xiàn)象之
為現(xiàn)象的能力。這就是說,它配備了一種對“實在性”的信仰,就仿佛這
是唯一的“實在性”,而且又配備了關(guān)于這種信仰的洞見,即:從一種真
實的實在性來看,這種信仰只不過是一種透視性的限制。然而,以此洞
見來觀照,一種信仰卻不再是信仰,它作為信仰消解掉了。質(zhì)言之,我
們不可如此矛盾地來設(shè)想我們的理智,即:它是一種信仰同時又是一種
關(guān)于這種信仰本身的知識。讓我們?nèi)【啞白栽谥铩卑?,而且與之相隨,
取締“現(xiàn)象”這個最模糊不清的概念!這整個對立,就如同那個“物質(zhì)與
精神”的更古老對立一樣,已經(jīng)被證明為毫無用處的了
6[24]
這種命運如今籠罩著歐洲,那就是:恰恰它最強大的子孫遲遲難以
達到繁榮——,他們多半已經(jīng)少年招厭、暮氣沉沉、歸于毀滅了,原因
就在于,他們以自己全部強大的激情痛飲了失望的酒杯——在今天就是
認識的酒杯:——而倘若他們不曾同時是最失望者,那他們就不會是最
強大者了!因為這就是對他們的力量的考驗:只有從整個時代病態(tài)出
發(fā),他們才能獲得他們的健康。遲到的春天乃是他們的標志;補充一
句,還有遲到的愚拙、遲到的愚蠢、遲到的放肆!我們的青春是在它不
再被猜想時到來的,我們把生命的季節(jié)推延了。但愿我們能從中理解:
誰與我們相類似,最多地驚奇于自己。因為今天的情形是多么危險:我
們少年時光曾經(jīng)愛戀過的一切都把我們欺騙了;我們注視著我們最后的
愛——那使我們承認這一點的愛——我們對于真理的愛——讓我們來看
看,連這種愛也還在欺騙我們!——
6[25]
對迄今為止悲觀主義的批判
向以下問題的最終還原:它有何種意義?以此來防御幸福論的觀
點。對陰暗化的還原?!覀兊谋^主義:世界并不是值得我們相信
的東西,——我們的信仰本身已經(jīng)把我們對于認識的欲望提高到了這樣
的程度,以至于我們今天必須說出這一點。首先,它因此被視為更少價
值的:它就是這樣首先被感受到的——只不過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是悲
觀主義者,亦即具有那種想要毫無保留地承認這種重估,并且不以舊的
方式在我們面前扯淡、說謊的意志……正是這樣一來,我們找到了也許
能推動我們?nèi)で笮聝r值的激情。總而言之,世界或許比我們所以為的
有價值得多——我們必須探出我們的理想的幼稚性,而且,也許在對此
類理想作出最高解釋的意識中,我們甚至也沒有給予我們的人類此在一
種適當而合理的價值。
是什么東西被神化了?團體內(nèi)部的價值本能(使團體的延續(xù)成為可
能的東西);
是什么東西受到了誹謗?把高級的人與低級的、制造鴻溝的欲望隔
離開來的東西。
因果論批判。
因果論甚至還不是一種解釋,而只是一種表述,
描述;“先后相繼”始終還有待解釋。
“認識”概念批判。
針對“現(xiàn)象”。
我們偉大的謙遜:不把未知之物神化;我們剛剛開始知之甚少。虛
假而揮霍的努力。
我們的“新世界”:我們必須認識,到何種程度上我們就是我們的價
值感的創(chuàng)造者,——也就是能夠把“意義”投置到歷史之中……
這種對真理的信仰在我們心中走向其最后結(jié)果——你們知道它的內(nèi)
容如何:——如果竟有某個東西需要膜拜,那么,這就是一個必須膜拜
的假象,即:謊言——而非真理——才是神性的……?
6[26]
論歐洲虛無主義的歷史。
關(guān)于永恒輪回的學(xué)說。
論等級。
最高價值感批判
它的起源1)來自病者和失敗者的領(lǐng)域。
2)來自群盲及其本能——喜悅而陰郁的宗教。
對立價值的開端:——
為什么處于劣勢?
對“善人”的批判(上帝批判)。
對以往情緒評判(等級制)的批判。
對以往哲學(xué)家的批判(作為部分病態(tài)的、部分群盲式的愿望的后
果)。
求真理的意志
恐懼、懶惰、感性、支配欲、占有欲——及其變形。
疾病、年紀、疲乏——
情緒形態(tài)學(xué):把情緒還原為權(quán)力意志。
有機的功能,被視為權(quán)力意志的組織。
關(guān)于支配性構(gòu)成物的理論:
有機體的發(fā)育。
群盲:一個過渡形式,一個用于保存更多樣的、更強壯的類型的手
段。
“完滿化”:還原為類型的更強大化。
——在何種意義上講連衰落和解體也是一種“權(quán)力意志”?
條件:奴隸制、等級。
在人類機體中最高的本質(zhì)種類表現(xiàn)為超凡脫俗的情緒、命令性的、
占上風(fēng)的。
什么是“精神智慧”?
宇宙學(xué)的透視。
支配性的類型及其心理學(xué)
男人(一種勝利的后果)
立法者
征服者
教士
與“牧人”與“主人”相對立(前者是保存群盲的手段,后者是群盲何
以存在的目的。
貴族
什么是美?勝利者和成為主人者的表達。
提綱草案: [18]
權(quán)力意志。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塞爾斯馬里亞
1888年8月最后一個星期天
我們北極樂土居民?!獙栴}的奠基。
第一章:“什么是真理?”
第一節(jié):謬誤心理學(xué)。
第二節(jié):真理和謬誤的價值。
第三節(jié):求真理的意志(唯在生命的肯定價值中得到辯護。
第二章:價值的起源。
第一節(jié):形而上學(xué)家。
第二節(jié):homines religiosi[宗教徒]。
第三節(jié):善人與改善者。
第三章:價值沖突。
第一節(jié):關(guān)于基督教的思索。
第二節(jié):論藝術(shù)生理學(xué)。
第三節(jié):論歐洲虛無主義的歷史。
心理學(xué)家的消遣。
第四章:偉大的正午。
第一節(jié):生命原則“等級制”。
第二節(jié):兩條道路。
第三節(jié):永恒輪回。
[1] 相應(yīng)的手稿編號為:Mp XIV 1,S.416—420.Mp XVII 3a.
Mp XV 2d.P II 12b,S.37?!g注
[2] 參看3[3]?!幾?/p>
[3] 參看5[73]以及注釋?!幾?/p>
[4] 此處尼采未用他通常用的“惡”(B?se),而是用
了“壞”(Schlecht)。——譯注
[5] 參看2[124]?!幾?/p>
[6] 《快樂的科學(xué)》第二版的格言?!幾?/p>
[7] 原計劃的《善惡的彼岸》續(xù)篇的序言,后用作《人性的,太人
性的》第2卷序言?!幾?/p>
[8] 此處拉丁文ipsissimus為形容詞ipse(自己的、自身的)陽性最高
級;ipsissimum,則為該形容詞的中性最高級?!g注
[9] 大衛(wèi)·斯特勞斯(David Strauβ,1808—1874):德國哲學(xué)家,青
年黑格爾派代表人物,著有《耶穌傳》、《基督教教義》等?!g注
[10] 《快樂的科學(xué)》第二版的格言?!幾?/p>
[11] 原文為法文?!g注
[12] 愛德蒙·布維(Edmond Bouvy,1847—1940):法國學(xué)者。
——譯注
[13] 朱爾·巴爾貝·德奧勒維利(Barbey d’Aurevilly,1808—
1889):又譯“道里維利”、“道勒維”,法國浪漫派小說家?!g注
[14] 朱爾·巴爾貝·德奧勒維利:《作品與人類》,第8卷:“對歷史
的感知”,巴黎,1886年[斯拉脫基納重印,日內(nèi)瓦,1968年]。尼采
就此寫信給奧維貝克:……在同一天,我讀到一位不滿的法國人,一個
特立獨行者(因為他的天主教教義現(xiàn)在更多地意味著特立獨行,更甚至
于無神論)……讀讀他吧,包你滿意……(作為小說家,他是我受不了
的)……(1887年5月4日,蘇黎世)?!幾?/p>
[15] 參看2[137]?!幾?/p>
[16] 唵(Om):印度教誦經(jīng)用語,佛教六字真言之一。印度教
把“唵”看作神圣的音節(jié),梵的標志?!皢啞币艄?jié)被說成是已有、現(xiàn)有和將
有的一切。參看《薄伽梵歌》,中譯本,張保勝譯,北京,1989年,第
96—97頁。——譯注
[17] 參看5[36]。——編注
[18] 參看KSA,第13卷,18[17]:對《強力意志》的最后計劃。
根據(jù)該計劃章節(jié)標題,尼采已經(jīng)對第7本和第8本筆記的一部分殘篇作了
劃分?!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