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變低了?看看你是不是涂了化妝品
化妝品會影響紅外線體溫檢測!
化妝品不但可改變皮膚紅外測溫值,誤差還可能很大。
撰文 | 王威(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
眼下,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非接觸式的紅外體溫測量儀廣泛出現在各類公共場所的入口,只要你出門,就難免一天被量上好幾回。雖然如今的紅外測溫技術日新月異,但這種遠距離非接觸式的紅外測溫儀仍有許多缺陷。最近一項韓國的研究提示,人們廣泛使用的化妝品(含某些護膚品,下同)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可輕易改變皮膚紅外測溫值的干擾物,而且誤差還可能很大,有時足以掩蓋一個發(fā)熱患者的異常體溫。

開展這項研究的是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的材料科學家Steve Granick帶領的團隊,研究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據親身參與實驗也是文章作者之一的董若宇博士介紹,他們首先選定了美白霜、面霜、高光粉、防曬乳液、防曬霜、粉底、乳液、爽膚水、凝膠面霜、面膜共十種常見化妝品/護膚品,然后每次取一樣涂在自己臉上(不涂滿),再使用先進的研究級別的紅外相機測量被化妝品覆蓋的皮膚溫度的變化。


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他們不去測臉部溫度的絕對值,而是測涂抹區(qū)域相比未涂抹區(qū)域溫度的變化值。考慮到要盡可能避免身體活動引起的溫度變化,董博士必須一直端坐在那里,遇到效力持久的化妝品,甚至要端坐一小時以上。

辛苦沒有白費,實驗得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他們測試的十種化妝品不同程度地都降低了臉部溫度。其中,有兩類化妝品的降溫效果最明顯。第一類是面霜、面膜、化妝水等化妝品,它們在涂抹后的5-10分鐘內,最多能讓皮膚降溫4℃以上,但在隨后不久,這種降溫效果就會逐漸消失。第二類是帶有顆粒物的化妝品,例如美白霜和高光粉,它們除了降溫效果不俗,降溫持續(xù)時間甚至能長達20分鐘以上。其余化妝品的降溫效果雖然沒有這么驚人,但通常能夠在幾分鐘之內降溫1℃以上(詳見下圖)。

論文分析稱,之所以面膜、爽膚水等化妝品效果明顯,是因為這類化妝品含水量高,液體蒸發(fā)吸熱,導致皮膚表面實際溫度降低。對霜類化妝品而言,如果涂抹夠量,在皮膚表面形成了一層隔熱膜,就會讓紅外相機探測到的溫度低于皮膚的實際溫度。而對于高光粉等含有反光固體顆粒材料的化妝品來說,由于紅外相機實際上并非直接探測物體的表面溫度,而是探測物體發(fā)射出來的紅外信號的強弱,當皮膚表面吸附上反光顆粒時,紅外發(fā)射率會降低,紅外相機探測到的信號就變弱了,測量的溫度就會變低,且這種作用機制下的降溫時間會更持久一些。
文章的最后,作者們坦誠地介紹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限制因素。例如,化妝品品牌(以及成分)的選擇、涂抹的方式(和用量)都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另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實驗中的一些測試條件和實際使用環(huán)境可能還有出入。比如,在通風良好的公共場合和在密閉的實驗室內,紅外測溫儀測量到的溫度可能會因環(huán)境不同而有一些差別。此外,人與人之間的皮膚狀況不同,對于同樣化妝品的吸收程度不同,也可能會導致降溫效果有差異。
不過筆者認為,以上這些因素并不會根本性地推翻這項研究的結果,所以化妝品能夠短暫降低皮膚溫度這個結論應當是可信的。另外,文章也提到,因為一般化妝品不會涂到耳朵里,所以測量耳溫還是比較可靠的。
鑒于目前全球普遍采用非接觸式額溫槍來測來往人員體溫,或者在公共場所采用遠距離的紅外測溫裝置來篩查病毒感染人群,這項研究的結果值得引起公共衛(wèi)生管理部門、政府和民眾的重視。
參考資料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12.20034793v1.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