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別-6,敲開中國大型水上飛機之門
在上一篇文章中,飛趣為大家介紹了由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是目前全世界最新的也是最先進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架飛機,從輩分上看應該是AG600的爺爺輩,也是我國最早引進并裝備部隊的大型水上飛機,它就是由前蘇聯(lián)別里耶夫設計局設計的別-6大型水上飛機。

在說別-6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大名鼎鼎的別里耶夫設計局。事實上水上飛機的誕生要早于噴氣式飛機,且在上世紀噴氣式客機尚未問世以前,水上飛機被認為是執(zhí)飛跨大洋航線的不二之選,但愿望終究只是愿望,水上飛機在飛行性能、速度航程等方面都不如普通飛機,執(zhí)飛跨大洋客運航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這并不影響水上飛機在航空界贏得一席之地。

別里耶夫出生于1902年,時年26歲的別里耶夫同其他20位工程師共同組建了前蘇聯(lián)的第一家水上飛機設計局。34歲的別里耶夫于1934年開始擔任水上飛機設計局局長一職,在他長達34年的局長生涯中,別里耶夫設計局為前蘇聯(lián)設計了多款性能優(yōu)異的水上飛機,而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別-6。

別-12
別-6飛機誕生于1949年,并于1950年首飛,裝備有兩具ASH-73活塞發(fā)動機。從外觀上看,別-6飛機具有明顯的水上飛機的特點,其機身為船型結構并配有提供浮力的浮筒,此外在飛機尾部還裝有水上滑行控制方向的水舵,與其說別-6一架會游泳的飛機,倒不如說別-6是一艘會飛的船。

除此之外,別-6的發(fā)動機部分具有一定的上反角,最大限度上減小發(fā)動機進水的可能性,同時四塊開縫式的襟翼能降低起飛著陸速度,提升飛機的穩(wěn)定性。

別-6的各項性能都要好于美軍的PBY水上飛機,當然這與別-6的誕生時間較晚有關。別-6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416公里每小時,最大航程6000公里,可以攜帶最多4噸的魚雷和炸彈,并配備有5門23毫米口徑機炮,性能十分優(yōu)異,但美中不足的是,別-6并不具備在陸地機場起降的能力,但也確保了別-6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水上起降的安全與穩(wěn)定性上,減少了結構復雜性。

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曾針對國外多種雙翼水上飛機,展開過仿制工作,只是當時的新中國并不具備研制水上飛機的能力,當時的政府也不會拿出大把經費研制先進航空器,但中國人對水上飛機的渴望從未停歇。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日益嚴峻的海上威脅,我國急需大型水上飛機執(zhí)行反潛、巡邏、救援以及炸彈投放等任務。1955年新中國海軍從前蘇聯(lián)引進了6架別-6水上飛機,并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水上飛機部隊,別-6的加入為人民海軍插上了翅膀,身為遠程反潛偵察機的別-6的加入,令人民海軍如虎添翼。別-6也一度成為了人民海軍的當紅“人物”。

雖然身為反潛偵察機,但這么好的飛機在平時就這么閑著屬實有些浪費。憑借著平臺優(yōu)勢,在服役不久,別-6就多次執(zhí)行航拍及航測任務。同時,別-6也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水上救援任務,包括執(zhí)行和平31號輪船輪機長,湯炳生的救援任務。以及參與受臺風影響上千艘漁船的救援工作,可謂真正的物盡其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別-6開始老化,機上的電子設備等已經難以滿足反潛巡邏的需要,但這么好的飛機海軍怎么舍得把它退役。上世紀60年代末,海軍開始著手于別-6的各項現(xiàn)代化改進工作。4架別-6在青島基地完成了升級,為了與2架未改進的別-6進行區(qū)分,4架改進型被命名為“青-6”。

改進后的別-6換裝了AL-24發(fā)動機,在后續(xù)改進中又換裝了國產WJ-5A發(fā)動機,飛行性能得到加強。此外除了上述改進外,別-6還拆除了失去意義的尾部炮塔,并安裝了第一代國產的磁異常探測儀以及聲納系統(tǒng),磁異常探測儀通過探測水下磁場變化,確定異常的存在與否。但不能通過磁異常探測儀獲得敵方水下目標的精確位置,精確定位還需要投放聲納。

青-6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潛巡邏機,但其整體性能與同時期的外國反潛巡邏機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平臺以及儀器上??偠灾畡e-6的加入,雖然未能給人民海軍的遠海巡邏反潛能力帶來質的飛躍,卻解決了我國水上飛機從無到有的難題,為日后水轟5甚至高新6的問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