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chǔ)學(xué)經(jīng)濟Ep138】《西方經(jīng)濟學(xué)》經(jīng)濟概念梳理P224: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第八章 生產(chǎn)要素價格的決定
第四節(jié)?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a.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為和供給問題
問題:誰是要素供給者?什么是要素供給者的最大化行為?
角色: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產(chǎn)者,也可以是消費者——
生產(chǎn)者:“中間產(chǎn)品”或“中間生產(chǎn)要素”——利潤最大化,與一般產(chǎn)品的供給理論無異
消費者:“原始生產(chǎn)要素”——效用最大化,僅討論效用最大化
特點:消費者擁有的要素數(shù)量(簡稱為資源)在一定時期內(nèi)總是既定不變的。
分類——
要素供給
保留自用
b.要素供給原則
b.1效用最大化條件
條件:作為“要素供給”的資源的邊際效用要與作為“保留自用”的資源的邊際效用相等。
b.2要素供給的邊際效用
要素供給的效用是所謂的“間接效用”:要素供給通過收入而與效用相聯(lián)系。
公式:
△U/△L=(△U/△Y)(△Y/△L)——要素供給增量△L,引起的收入增量△Y,進而引起的效用增量△U;
dU/dL=(dU/dY)(dY/dL)——極限形式,dU/dY:收入的邊際效用,dY./dL:要素供給的邊際收入;
單個消費者多提供或少提供一點要素供給量并不影響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線,要素的邊際收入等于要素的價格,即:dY/dL=w,于是:dU/dL=w(dU/dY)。
b.3自用資源的邊際效用
假設(shè):自用資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
公式:若用l表示自用資源數(shù)量,則自用資源的邊際效用就是效用增量與自用資源增量之比的極限dU/dl——增加一單位自用資源所帶來的效用增量。
b.4要素供給原則的推導(dǎo)
收入*收入價格=價格,收入價格用wy表示,則——
(dU/dl)/(dU/dY)=w/wy.
要素供給原則:設(shè)消費者擁有的單一既定資源總量為L,資源價格為w,在該要素價格下,消費者的自用資源為l,從而其要素供給量為L-l,從要素供給中得到的收入為Y=w(L-l)。
消費者的效用來源——
自用資源
要素供給的收入
效用函數(shù):U=U(Y,l)
消費者的要素供給問題:在約束條件Y+wl=wL下使效用函數(shù)U=U(Y,l)達到最大。
c.無差異曲線分析
預(yù)算線推導(dǎo):
設(shè)消費者在初始時,擁有L單位的既定資源和Y單位的非要素收入;
如果消費者將全部初始資源L都作為生產(chǎn)要素供給市場,則所得到的的要素收入就是L*w,從而擁有的全部收入就是K=Lw+Y。
問題:在預(yù)算約束之下選擇最優(yōu)的收入Y和自用資源l的組合——
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行為是在初始的全部資源L中,保留數(shù)量為l*的資源自用,而將其余的(L-l*)部分作為生產(chǎn)要素供給市場以獲得收入,從而使自己的收入從初始的Y增加到Y(jié)*。
預(yù)算線的斜率是-w,即預(yù)算線的斜率是要素價格的相反數(shù)。
無差異曲線的斜率:收入增量與自用資源增量之比的極限值dY/dl。
最優(yōu)點的必要條件:dY/dl=-w,即-dY/dl=w——左邊可稱為資源供給的邊際替代率,表示消費者為增加一單位自用資源所愿意減少的收入量;右邊的要素價格可以看成是消費者為增加一單位自用資源所必須放棄的收入量?!M者為增加一單位自用資源所愿意減少的收入量要等于必須減少的收入量。
資源供給的邊際替代率公式:-dY/dl=MUl/MUy。
d.要素供給問題? ?
消費者的要素供給量等于資源總量與最優(yōu)自用資源量之差L-l*——L為固定不變的常數(shù),l*則取決于無差異曲線與預(yù)算線的切點的位置。
要素供給量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關(guān)系:在消費者的初始費要素收入、初始資源數(shù)量以及偏好均既定不變的條件下,則給定一個要素價格,就有一個要素供給量。
價格擴展線:預(yù)算線簇與無差異曲線簇的切點構(gòu)成的曲線——反映了自用資源數(shù)量l(以及要素收入)如何隨著要素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反映了要素供給量(它等于固定資源總量減去自用資源數(shù)量)如何隨著要素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即要素供給曲線關(guān)系。
圖像:可以向右上方傾斜,可以垂直,可以向右下方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