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1 Source follower with CL load


這個例子跟上一篇的差不多,Sansen這里采用的是同樣的分析方法,寫出表達式,然后再進行一系列的分析。不同的是這里多了一個菱形的交叉區(qū)域,下面會分析為什么這么畫,含義是什么。
先來看Sansen的方法,求出這里的系數(shù)。
零點還是容易的,另vout=0,CGS上流過的電流全由gm*vgs提供,且兩者電流同向,故是一個左零點。
用和0232中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到分母。
仍然假設(shè)極點分離,得到fd和fnd的表達式

按這種近似畫出來就是Sansen圖示里的兩條線。但是呢,這個假設(shè)在中間交叉段是不成立的,這部分兩個極點交匯在一起,形成共軛復(fù)極點,所以紅色區(qū)域的意思是這里的情況要算清楚很麻煩,簡單點就這么畫了。這種共軛復(fù)極點即使存在也不希望Q值太高,所以這個區(qū)域不用推導(dǎo)得過于詳細。
這么畫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知道進入該區(qū)域時候的gm值。由于是log軸,Δlog(gm)=Δlog(f),gmr這個拐點是好求的,令fd分母中帶gm的項和不帶gm的項相等即可。fnd不變的那段和fd不變的那段的距離就剛好是Δlog(f),那么菱形區(qū)域底部和頂部的估計值就很容易出來。

當(dāng)次級點和零點抵消時,推得gmu(近似認為C^2=CL*CGS,CL>>CGS):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