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唐太宗善鑒(卷一政體第二)/主明臣直、明遺《帝鑒圖說》

文】:白華金剛范辰帆整輯上傳,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貞觀政要之唐太宗善鑒。出自卷一/政體第二。
貞觀四年,太宗問蕭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對曰:“克己復(fù)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以上,引坐論事,宿衛(wèi)之士,傳飧而食,雖性非仁明,亦是勵精之主?!鄙显?“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于物。又欺孤兒寡婦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內(nèi)懷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決斷,雖即勞神苦形,未能盡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承順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廣,海內(nèi)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jī)五,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而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如其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豈如廣任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yán)肅,誰敢為非?”因令諸司,若詔敕頒下有未穩(wěn)便者,必須執(zhí)奏,不得順旨便即施行,務(wù)盡臣下之意。
此段實言,唐太宗善鑒。明人李贄在史綱評要中亦有提及。唐太宗問宰相房玄齡和蕭瑀說:“隋文帝楊堅是個什么樣的君主?”二人回答說:“楊堅勤于治國,每次臨朝,不知休息,有時直到太陽偏西,致使衛(wèi)士們不能撤崗,只好把飯送到崗哨上站著吃下,也算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太宗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楊堅并不英明,卻喜歡親自察視,事無大小,都親自決斷,不信任群臣。群臣既然知道了他的旨意,只有任由君主裁決,接受現(xiàn)成的安排,雖有不同意見,也沒人能夠諫諍,這正是隋朝只經(jīng)過兩代就滅亡的原因。我卻不是這樣,選擇天下賢才,安排到各個崗位,使他們思考天下大事,報告給宰相,宰相們考慮成熟之后,再向我上奏,有功則賞,有罪則罰,誰敢不竭盡心力,完成本職業(yè)務(wù)呢?”于是告誡百官:“自今以后,凡是我下的詔令指示有不合適的地方,都要及時奏報,不要曲意順從,而不表達(dá)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