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年繪畫史——歷代名家:五代南唐·李昪
2023-07-16 05:17 作者:書畫聯(lián)盟 | 我要投稿
李昪(889年1月7日 -943年3月30日??),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唐開國皇帝。
李昪原姓李,父親李榮在戰(zhàn)亂中失蹤,后隨養(yǎng)父徐溫改名徐知誥,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吳權(quán)臣,曾任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后掌握南吳朝政,累加至太師、大元帥,封齊王。天祚三年(937年),李昪稱帝,國號齊。升元三年(939年),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他在位期間,勤于政事,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

?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因丹藥中毒導致背上生瘡,在升元殿去世,是為南唐先主,廟號烈祖,謚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李昪在青年時代就“以文藝自好”,崇文重教,當政后非常重視征集文獻圖集。他將從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圖書,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時設置的“建業(yè)書房”,為南唐日后成為“文獻之地”開了先河。

?
此外,李昪對教育的重視也為后世所稱道。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設國子監(jiān),興辦太學、小學,培養(yǎng)國子博士和四門博士外,還在廬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學館,號曰廬山國學。 [26]著名詩人江為、伍喬、劉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