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要藥黃芪,應(yīng)該這么用,黃芪的藥效
大家對于黃芪這種中藥應(yīng)該都是有所耳聞的了,不管是否了解其藥效,在生活中有很多藥物里面都含有這種成分,今天小編可以給大家普及一下黃芪的知識,這種中藥能夠補氣,而且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用的方法我們一定要清楚,補氣要藥黃芪,應(yīng)該這么用。

黃芪味甜性溫,有補氣、止汗、生肌、利尿等功能。黃芪對正常心臟有加強收縮力的作用,對中毒或疲勞所引起的心力衰竭等心臟病作用更為明顯。黃芪有擴張冠狀血管和刺激全身末梢神經(jīng)的作用,能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況,并能降低血壓,有利尿作用,對腎炎有一定的療效。黃芪在體外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等有抗菌作用。慢性病體質(zhì)虛弱、全身倦怠、四肢無力等,用于氣虛懶言、稍動即喘、消化力弱、脫肛、子宮下垂、脈細無力等,皆有良效。
【處方】
自擬參芪湯:
黃芪25克,黨參15克,甘草9克。
如見頭暈、心悸、口唇甲蒼白、手足發(fā)麻等,可加熟地黃9克,當(dāng)歸9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可補益氣血。
黃芪防風(fēng)湯:黃芪15克,防風(fēng)9克,白術(shù)9克,云茯苓9克,車前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慢性腎炎見水腫和蛋白尿者可用。
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有補氣、祛濕、止痛等作用。潰瘍病大都為虛寒證,在鞏固療效階段可用。
自汗和盜汗驗方:黃芪15克,生龍骨9克,生牡蠣9克,浮小麥9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倘若盜汗是因陰虛內(nèi)熱引起,如有午后低熱上火、心煩、失眠、多夢、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咽喉干痛等癥,可用黃芪12克,黃芩9克,黃連9克,黃柏12克,生地黃、熟地黃各9克,當(dāng)歸9克(即四黃湯)。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扶正牌貞芪扶正顆粒,以黃芪和女貞子配伍而成,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教授研發(fā)而來,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適用于機體免疫力低下者;因患有其他疾病導(dǎo)致的身體虛弱者;中老年體弱多病者;慢性疾病患者;各種手術(shù)、產(chǎn)后病人的恢復(fù)期治療;長期服用,有抗衰老、預(yù)防感冒的作用;配合腫瘤患者放、化療,減輕病人放、化療期間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及生活質(zhì)量。

很多養(yǎng)生的小方法,只要我們平時堅持著去做一段時間,大家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只是大部分人并沒有辦法堅持下來,所以常常會無功而返,半途而廢,這就需要我們的毅力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擁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