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家事正冊·孟春紀(jì)】001-05伯奇奇冤——尹公昏孝子蒙冤 宣王明毒婦心穿

05、伯奇奇冤——尹公昏孝子蒙冤 宣王明毒婦心穿
【讒言亂國,覆是為非。尹氏伯奇,父子生離。無罪被辜,長舌為災(zāi)。伯奇留離,恭子憂哀?!督故弦琢帧罚h昭帝時焦延壽所著)】
0、緒論
小伙伴們大家好,我是業(yè)余阿卜祝山嵓。上回書說到,宣王剛繼位時,主少國疑,不過好在天命尚存,其禱祝云漢后,為國祈得甘霖,至此宗周旱解,萬民敬服。之后,宣王就要開始正式執(zhí)政,中興大周!
1、青竹蛇口
(1)西周尹公
? 周宣王朝中有一位重臣名為尹吉甫(yin3ji2fu3),文武雙全,實力不凡。不僅為宣王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且極善辭賦,相傳《詩經(jīng)》便是由尹公負(fù)責(zé)?采詩輯錄而成。
(2)有子伯奇
? 尹吉甫有子伯奇,為人孝慈。伯奇之母早亡,尹吉甫續(xù)弦,生子尹球。伯奇才華橫溢,且名聲極好。因此,尹妻擔(dān)心伯奇會妨礙親子尹球繼承家業(yè),于是多次在尹吉甫面前誣告伯奇行為不軌,并收買唆使他人旁敲邊鼓。初時,尹吉甫并不相信,言道:“伯奇為人孝悌,怎會做如此之事?”但三人市虎,隨著說的人多了,也逐漸半信半疑起來。尹妻見火候已到,立刻設(shè)下毒計。
(3)繼母毒計
???? 尹妻先是將一條蛇放入瓶中密封好,等尹吉甫快到家時,交由伯奇,讓他拿給尹球玩,伯奇慈孝,不疑有他,就依言而行。等到尹球好奇打開瓶子時,當(dāng)即就被嚇到,畏怖泣叫不止。正好此時尹吉甫到家,聽到小兒慘叫啼哭,趕緊入內(nèi)查看,結(jié)果當(dāng)場“人贓并獲”。晚上,尹妻跪在尹吉甫床前哭泣道:“伯奇常欲殺吾子!”此時尹吉甫已信大半,但畢竟是親生骨肉,且未造成惡劣后果,因此不忍重手懲罰。于是不斷寬慰尹妻,望其能再給伯奇一次機(jī)會。
(4)蟄伏待機(jī)
尹妻見尹吉甫態(tài)度堅決,知道伯奇名聲太好,僅憑此事難以扳倒。于是立刻變臉,當(dāng)場表態(tài)已原諒伯奇,并假意要和好如初。奸計不成,但尹妻并不氣餒,暫收獠牙后,就再次蟄伏起來。果然很快機(jī)會就又來了。
2、黃蜂尾針
(1)師伐玁狁
周宣王五年(共和19年,元始前823年),穩(wěn)定朝局后的宣王決定對外大規(guī)模用兵,全力征討四夷。三月庚寅,尹吉甫領(lǐng)命帥師北伐玁狁(xian3yun3),千里血戰(zhàn),追亡逐北,最后周軍大獲全勝,直至將玁狁逐殺至太原方止。
(2)六月慶功
六月尹吉甫班師還朝,獻(xiàn)捷于廷。宣王大喜,設(shè)宴接風(fēng),席間王室作《六月》以彰其功,贊曰:文武吉甫,萬邦為憲。來歸自鎬,我行永久。一時間,百官齊賀,君臣相得。
(3)王霸六月
不過恐怕席間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篇周王室所做的贊歌《六月》,竟然會在近兩個世紀(jì)后的另一場宴會上,意外的決定出華夏中原輔佐周王室的霸主人選。那是一場舉辦于周襄王十五年,元始前637年的盛大宴會。席上,西伯秦穆公正熱情的宴請他的大舅哥,一位已經(jīng)顛沛流離足足十九年的落魄貴公子……
這位得賜西伯《六月》之命的大舅哥,后來終得返晉,并登基為君。而不久之后大周天子襄王,竟然被狄夷所逐,在此危難時刻,這篇《六月》再次出場,為周王室選出了能夠護(hù)送周王復(fù)國的天選之人……
之后,穆公的這位落魄大舅哥,憑借此次從龍之功,外定周王,內(nèi)安黎民。之后更是奉天子,令諸侯,釋宋圍,敗荊蠻,一戰(zhàn)而霸絕天下!不錯,這位穆公家最落魄的大舅哥,正是春秋五霸上三霸之次晉文重耳。
(4)毒計醞釀
不過上述都是后話了。如今讓我們將視角重新拉回晉文稱霸兩個世紀(jì)前的這場慶功宴。宴席之上,尹吉甫與宣王及百官同僚是賓主盡歡,快意無比。但他絕對想不到,此時,一個針對其與長子的陷阱也已經(jīng)悄悄的布置好了!
????慶功宴結(jié)束后,尹吉甫就帶著宣王封賞的寶物,興高采烈的歸家與親人團(tuán)聚,但到家后不久尹吉甫的臉上就已陰云密布。原來,尹吉甫見到尹妻,正是小別勝新婚,有一肚子的悄悄話要與尹妻傾訴。但此時的尹妻卻早已醞釀好了一條毒計。正當(dāng)尹吉甫興致勃勃的給尹妻講行軍時的見聞,以訴相思之苦時,卻見妻子一直面容哀戚的默然不語。尹吉甫不解,忙問其故。但妻子卻一直欲言又止,小聲啜泣。如此再三,尹吉甫不耐,嚴(yán)詞逼問。
???? 然后尹妻就忽然跪在尹吉甫床前哭訴道:“妾身不說,并非蓄意隱瞞,而是不愿傷害夫君與伯奇的父子深情,以致家人不和,外人恥笑。萬望夫君莫在強(qiáng)逼賤妾?!币σ宦牐豢弦?,立刻再三逼問。
(5)再進(jìn)讒言
???? 這時尹妻才假裝十分勉強(qiáng)的向尹吉甫說到:“自妾身入門之后,伯奇見妾有美色,就常存覬覦之心。夫君在時,其一直守規(guī)守距。但此次夫君離家遠(yuǎn)征后,伯奇便本性暴露,每遇無人之時,其就以問安為名,欲行不軌,妾身立刻嚴(yán)詞申飭。但其不但不加收斂,還威脅賤妾,放言玁狁強(qiáng)悍,夫君此次遠(yuǎn)征,必兇多吉少。待其繼承家業(yè),第一件事就是強(qiáng)烝妾身為奴,日夜淫辱,以償夙愿!故夫君遠(yuǎn)征之后,妾身一直提心吊膽,茶飯不思,終日惶惶,就是生怕夫君有失,伯奇做下禽獸之事。若因此而使夫君蒙羞,為萬夫所嘲!那妾身就萬死亦難辭其咎了!”
???? 尹吉甫聽后,大怒不止!但一想到伯奇平時表現(xiàn),又不太信。要說伯奇為了嫡子之位加害尹球,那還有可能,畢竟上次瓶中蛇事件人贓并獲;但覬覦尹妻就有點離譜,雖說尹妻的確貌美動人,但以伯奇的才貌家世,只要放出話招親,應(yīng)征的姑娘絕對可以從鎬京排到太原,什么樣的年輕絕色找不到,怎么會有此悖逆人倫之心。
???? 不過之前尹妻的重重花招此時已起作用,看著尹妻故意節(jié)食而消瘦虛弱的模樣,已信大半。但驚疑不定的尹吉甫,卻遲遲拿不定注意,只能臉色陰沉的來回踱步。尹妻見時機(jī)成熟,立刻使出撒手锏,說道:“若夫君不信,可試置妾和伯奇于空房中,君登樓而察之。便可知其本性”尹吉甫聞后,感覺有理,于是就在將信將疑之下,同意了此次釣魚行動。
(6)蛇口蜂針
???? 過了幾天,尹吉甫按照計劃登樓。尹妻布置妥當(dāng)后立刻招伯奇前來,假意為上次瓶中蛇之事道歉,言說自己已經(jīng)調(diào)查清楚了,是有仆人在屋中遇蛇,就用瓶子困住,但驚慌之下,沒有告知就匆匆逃離了。而自己當(dāng)時不慎拿錯了瓶子,以致于伯奇被父親誤會責(zé)罰,還望伯奇原諒。伯奇仁孝,當(dāng)即起身向尹妻行禮致意。正在此時,尹妻忽然將準(zhǔn)備好的道具放到胸口衣領(lǐng)處,然后捂著胸口大聲驚叫。伯奇趕緊抬頭,發(fā)現(xiàn)尹妻前胸衣領(lǐng)等處爬有數(shù)只毒蜂,趕緊去幫忙抓趕,驅(qū)趕不及之下,伯奇就脫去尹妻外衣,而尹妻似乎受驚,四處跑動,大叫不止,伯奇擔(dān)心尹妻受傷,趕緊上前攙扶尹妻。
???? 但是可惜在遠(yuǎn)處樓上觀察的尹吉甫看到的卻是另一個故事。他看到,先是伯奇忽然站起來向尹妻走去,然后尹妻大叫,之后伯奇突然向尹妻前胸伸出“咸豬手”,尹妻不斷掙扎躲避,伯奇不斷試圖抓住尹妻,甚至撕去尹妻外衣。至此,尹吉甫徹底相信了尹妻的讒言,狂怒之下,立刻下樓阻止。
(7)奸計得逞
此時是周歷七月,已然入夏,尹妻本來穿的就薄,且有心使壞,在驅(qū)蜂之時趁亂撕扯衣裳。結(jié)果等到尹吉甫下樓后,正看到伯奇“抓著”尹妻,而尹妻此時帶斷扣落,春光隱現(xiàn)。狂怒之下的尹吉甫,根本不聽伯奇的任何“狡辯”,立刻命人馬上將伯奇趕出家門逐于荒野之中,不許其帶任何的生活用品,并命人給城中國人放話不許任何人幫助伯奇,要任其自生自滅。
(8)荒野求生
???? 無依無靠的伯奇只得在荒野流浪,好在此時已經(jīng)入夏,夜晚并不算冷,且野外有不少野菜野果。伯奇在野外河畔暫時定居,渴了,就喝一口河水;餓了,就以河邊的鮮花苔藻為食;身上的衣服破了,就采摘水中的荷花荷葉編成衣服穿在身上。就這樣伯奇在河水邊艱難求活,勉強(qiáng)熬了下來。后來恢復(fù)一些體力的伯奇就用山黎木給自己在河邊搭了一個小亭子,這才勉強(qiáng)有了容身之所,形勢似乎正在變好。
但可惜好景不長,夏天很快就過去了,天氣開始逐漸轉(zhuǎn)寒,伯奇沒有防寒衣物,日子又開始變得越發(fā)艱難。初冬的一天清晨,伯奇醒了過來,終于又捱過了一個寒冷的夜晚。伯奇艱難的在小河邊行走,以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此時的草木上已經(jīng)開始結(jié)霜,他跌跌撞撞的走在結(jié)霜的草地上,找了很久卻一無所獲,忽然他在河邊見到了一張木琴,可能是別人臨河彈奏后不慎遺失的。試了試琴弦發(fā)現(xiàn)還能用,伯奇因家學(xué)淵源,酷愛音律。流浪的這段時間,一直艱難求活,已經(jīng)很久沒有碰過樂器了。此時見到這把木琴,一時見獵心喜,竟然暫時忘卻了饑餓與寒冷,立刻席地而坐彈奏了起來。
彈琴時的伯奇是快樂的,他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如今凄苦的現(xiàn)實。在悠揚的琴聲中,伯奇開始回憶過去美好的點點滴滴:幼年之時父親手把手教他撫琴;等他學(xué)會彈琴后,父親很高興,就帶著伯奇去野外游獵;待興致到時,就停下車馬,找一處幽美之地?fù)崆俸献唷?/p>
沉浸在美好回憶中的伯奇,越彈越開心,琴聲也越來越歡快,但正在此時,忽然弦斷。伯奇的意識立刻就回到了冰冷的現(xiàn)實當(dāng)中。他又重新想起如今自己的處境,一時神傷不已。伯奇早已明白過去的快樂時光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但卻一直不愿接受現(xiàn)實,一直寄希望于尹妻的幡然悔悟,父親的事后明察。而如今的這把木琴將他帶回了美好的過去,卻又殘忍的用斷弦將其重重的摔回現(xiàn)實。
(9)以死明志
這劇烈的情感反差,讓伯奇一時間百感交集。此時的伯奇徹底放棄了幻想,決定以死明志,以證清名。萌生死志的伯奇忽然文思泉涌,然后其立刻拿起殘琴,輕播琴弦,援琴而鼓之曰:“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qian1)。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备枇T曲終,伯奇放下殘琴,自投江中,以明己志!
3、宣王察冤
(1)宣王伐徐
次年,即周宣王六年,宣王率上卿召公、太師皇父、司馬休父等大臣南下師伐淮夷徐戎。周軍攻至徐淮,大獲全勝。戰(zhàn)后宣王設(shè)宴,眾將慶功。酒過三巡后,大臣尹吉甫親作詩《江漢》《常武》以美宣王。
兩詩文采斐然,眾將酒興再起,喝彩連連。宣王大悅,親賜尹吉甫寶馬四匹,軥(qu2)車一座。后又與眾將連飲數(shù)?。╣ong1),直至君臣盡歡方止。
(2)水畔聞冤
宴后宣王率軍班師,經(jīng)過長途跋涉,大軍再過一河就能進(jìn)入鎬京郊野。不過此時宣王下令暫停行軍,全軍在河邊修整,待軍容整飭后,再盛勢入城,以便能壯國威,安民心!
眾將得令,立刻開始整軍,但就在眾人飲水休息,洗漱整理時,忽聞有舟人在水上揚聲悲歌。 其歌動心,其辭悲戚,令人聞之,竟皆欲淚。周宣王靜靜聽完后,說到:“此必孝子伸冤之辭也?!庇谑橇⒖堂饲叭フ{(diào)查,至此方知尹吉甫與伯奇之事,正所謂旁觀者清,宣王當(dāng)即就察覺到了其中貓膩。
宣王見此案疑點重重,而尹吉甫竟然全無所覺,不加詳查就輕率逐子。大怒之下,立刻斥責(zé)尹吉甫荒謬,不辨忠奸,信婦讒言,誤害孝子。要求其立刻尋回伯奇,查明真相,平反昭雪,以正國風(fēng)。
(3)孝子沉江
尹吉甫此時業(yè)已覺悟,趕忙詢問舟人,打聽伯奇下落。而舟人說到:“那日行舟時,忽聞有人彈琴,感覺悅耳歡快,聽后令人歡愉,小人就劃舟過去靜聽。但突然弦斷,本以為演奏結(jié)束,甚是惋惜,正欲駕舟離開,忽又聽此人繼續(xù)彈唱。不過此時的彈曲雖空靈動人,宛如仙樂,但卻不復(fù)歡樂,甚是悲傷,想來是其想到了非常傷心之事。竟連小人亦感同悲,本想等其彈唱完,駕船去問候致意,但琴聲剛止,其就投水自沉了,小人急忙前去營救打撈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蹤跡,仿佛剛才只是一場夢而已。后尋找多時無果,只得離開,但此曲過于動人,過耳難忘,小人這才記下了詞和調(diào)。因印象深刻,故之后無事時小人常會吟唱一番?!?/p>
宣王聞后,惋惜不已,立刻調(diào)派人手,到舟人記憶的伯奇投水處沿水流打撈,希望能找到尸首,讓孝子入土為安。但可惜全軍善水者幾乎全部出動,沿河搜尋多時,卻一無所獲。
(4)奇化伯勞
尹吉甫不見愛子蹤跡,又想到舟人描述的親子死前之狀,痛心疾首,悔不當(dāng)初,一時悲從中來,便于河旁撫琴而歌,臨河援琴,作《子安之操》,以望親子可以安息。
曲罷,忽聞樹上有一異鳥哀鳴不止,其聲嗷然,似有千言萬語訴說。吉甫動心曰:“無乃伯奇乎?”此鳥仿佛能聽懂人話,立刻撫翼,之后繼續(xù)哀鳴,其音尤切。尹吉甫曰:“果吾子也?!庇谑窃俅握f到:“伯奇,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鳥兒,煩勞了,你如果是我的伯奇,請飛到我的車上,如果不是,還請你離去。之后,此鳥立刻飛到尹吉甫的車上。眾人驚異不已。尹吉甫大喜,不待辭謝宣王,就立刻驅(qū)車返家,剛到家門口,不等車停,此鳥就立刻飛入家中,站在院中對著屋子鳴叫。
(5)沉冤昭雪
尹妻忽見院中有異鳥飛入,對著自己鳴叫,而此鳥每叫一聲,自己就感到心驚肉跳,尹妻尚不知前因后果,不明就里之下,立刻命人射殺此鳥,尹吉甫入內(nèi),正見此景,大怒,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于是立刻拿起車上所備軍弩,一箭將尹妻穿心以為子復(fù)仇。
尹妻死后,異鳥在庭院中盤旋許久,最終還是在尹吉甫的依依不舍下,毅然飛走。此鳥鳴聲鵙然,故被稱為鵙。此事之后這種鳥就被稱為伯勞鳥,而由于其飛入家中鳴叫致使尹妻被殺,因此世人認(rèn)為其所鳴之家必有尸,雖同情伯奇的遭遇,但依然將伯勞當(dāng)做惡鳥。
(6)司政成周
待宣王率軍入鎬京后,知曉了伯奇之事的后續(xù)發(fā)展,亦是唏噓不已!宣王見尹吉甫知錯能改,堅持道義,甚至不惜大義滅親。其行其志皆正,可為國之棟梁,于是命尹吉甫司政成周,總理東部貢賦軍政等一切要務(wù),無論諸侯、百姓還是外夷,但凡有不納貢賦,不尊政令者,尹吉甫皆可全權(quán)處理,無論是刑罰還是征討,其皆可自行決斷。
(7)尹球歧路
而尹妻所生之子尹球,由于幼年的這次巨大變故,心靈受到巨大沖擊,之后行事逐漸離經(jīng)叛道。而尹吉甫因?qū)ζ溆欣?,不忍?yán)教,自認(rèn)可保其一世富貴,就任其荒唐度日。卻不想之后,尹球與太子宮湦臭味相投,外加虢石父與祭公敦兩個花花公子,四人仗著家世,跋扈暴戾,橫行鎬京。
尹吉甫大怒,鞭笞尹球,并將其鎖禁于空屋反省,不許其再與太子黨廝混。而尹球卻趁下人送飯之機(jī),暴起發(fā)難,翻墻而逃,之后便斷絕與尹吉甫的父子關(guān)系,搬到太子府中,從此再未歸家與尹吉甫相認(rèn)。
后宣王駕崩,太子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而尹球與虢石父、祭公敦則順勢成為周幽王的心腹寵臣,可惜哪怕四人此時已經(jīng)權(quán)傾朝野,卻依然沒有改變以前的荒唐之性,國家治理的一塌糊涂,以至于幽王十一年,西戎大舉入侵,堂堂大周竟無力抵抗,最后西周滅亡,四人亦戰(zhàn)死殉國。
(8)有子伯封
尹吉甫為防尹球重蹈伯奇之覆轍,一直沒有續(xù)弦。直至尹球斷絕關(guān)系離家出走,尹吉甫才再次娶妻生子,為紀(jì)伯奇之事,此子取名伯封。幽王繼位后,行事多有荒唐,尹吉甫多次勸諫無果,失望之下,帶伯封及家小退隱山林,尹吉甫病亡后不久,幽王駕崩。之后伯封出山輔佐幽王之子廢太子宜臼建立東周。至此這場兩代人的恩怨才最終勉強(qiáng)畫上了一個句號。
(9)七月鳴鵙
之后就是伯奇所化伯勞鳥之事,當(dāng)年尹吉甫是在宣王五年周歷六月伐戎而歸,故周宣王作詩《六月》。尹吉甫回家后,聽讒逐子。算時間,當(dāng)是在同年的周歷七月。故伯勞鳥就在每年的周歷七月開始鳴叫,以紀(jì)其受冤被逐之時。故后有詩《七月》曾云:“七月鳴鵙(ju2),八月載績?!贝所V,便是伯勞鳥也!
因為伯奇生前聰慧精通音律文賦,且化為伯勞后,每年仲夏開始鳴叫。這一點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痘茨献泳砦濉r則訓(xùn)》有言:小暑至,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即伯勞開始鳴叫了,但善鳴的百舌鳥此時卻無聲。而這就使得兩鳥擁有共同的使命但卻截然不同的命運。因為當(dāng)古人遇到孩子遲遲不語時,會考慮以形補(bǔ)形,此時善鳴的伯勞鳥和百舌鳥就都被注意到了。?
而當(dāng)人們用伯勞治療時,只取伯勞所踏之枝鞭打小兒即可,相傳可令小兒速語,有奇效。這是因為古人認(rèn)為伯奇生前精通音律,化為伯勞后又可以在百舌不能鳴時獨能鳴,而世人又因伯勞之事,哀其聲,憐其行,不忍捕殺制藥,故琢磨出此法以治療語遲。不過小患者們對此法是不喜歡的,治療時常泣哭不止。不過好在還有百舌鳥。
但人們對于百舌鳥就沒有這么客氣了,百舌鳥又名反舌鳥,概因其能反舌變聲,以效百鳥之鳴,而百舌鳥雖是有名的尚鳴之鳥,但文學(xué)形象卻很差,常被人們用來諷刺只懂模仿的庸人俗士。也許是因為百舌鳥的顏值不高,又或者是因為百舌鳥的文學(xué)形象不好,故醫(yī)書上對于用百舌鳥治療語遲的方法就比較粗暴了,只有五個字:百舌鳥,炙食。
【百舌·宋代張舜民
學(xué)盡百禽語,終無自己聲。深山喬木底,緘口過平生?!?/p>
療效如何先不說,反正小患者們服用后紛紛表示,十分滿意!而若是家長擔(dān)心烤炙食物,孩子吃多了容易上火,沒關(guān)系,人們還特意研究出了百舌鳥湯,據(jù)說可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讓孩子喝湯敗火,從而能讓孩子吃得開心,家長做得放心!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百勞,?博勞也。相傳伯奇所化,?取其所踏枝鞭小兒,?能令速語。”】
【[語遲] 百舌鳥:炙食。伯勞踏枝:鞭之?!侗静菥V目第四卷·百病主治藥下》】
4、伯奇伯勞
???? 伯奇與伯勞鳥的典故歷史悠久,流傳變種甚多,因此版本也很多,還十分有意思。甚至于連這個故事的流傳過程的本身都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典故。于是我綜合了幾種比較主流的古文獻(xiàn),又琢磨附會構(gòu)思了一番,就湊出了這個故事復(fù)述。下面我會簡述一下這個故事的來源,以及這個故事背后的故事。
(1)關(guān)于伯奇
首先需明確,關(guān)于伯奇的故事,在先秦的主要文獻(xiàn)中并無記載,偶有記載的先秦文獻(xiàn),也大多有偽作之疑。因此有學(xué)者認(rèn)為此事可能是秦漢時期編寫的托古寓言。雖有道理,不過由于其暫無實證,故此處不對此論題進(jìn)行深究,只簡單整理復(fù)述此典故的來龍去脈。
如今流傳的古文獻(xiàn)中關(guān)于伯奇的典故寫的比較精彩的是漢蔡邕所著的《琴操·履霜操》篇:
【《履霜操》者,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尹妻,生子曰伯邦。乃譖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見妾有美色,然有欲心。”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豈有此也?”妻曰:“試置妾空房中,君登樓而察之?!币拗嫒市?,乃取毒蜂綴衣領(lǐng),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
伯奇編水荷而衣之,采楟楟音亭,山黎木也?;ǘ持G宄乃?,自傷無罪見逐,乃援琴而鼓之曰:“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宣王出游,吉甫從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宣王聞之,曰:“此孝子之辭也?!奔δ饲蟛嬗谝岸形颍焐錃⒁?。】
另外漢代劉向《說苑》的佚文中也有這個故事。所謂佚文,即原著中找不到這一篇,但在其他文字中有引述,后人重新將引述摘錄成文,極為原著的佚文。而由于古人引述時會有差異,因此這篇佚文有兩種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唐代李賢注<后漢書·黃瓊傳>引《說苑》
王國子,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后母欲其子立為太子,說王曰:‘伯奇好妾?!醪恍?,其母曰:‘令伯奇于后園,妾過其旁,王上臺視之,即可知?!跞缙溲?。伯奇入園,后母陰取蜂十?dāng)?shù)置單衣中,過伯奇邊曰:‘蜂螫我。’伯奇就衣中取蜂殺之。王遙見,乃逐伯奇?!?/p>
【版本二:唐代李善注陸機(jī)的<君子行>引《說苑》
王國子,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兄弟相重。后母欲其子為太子,言王曰:‘伯奇好妾。’王上臺視之。后母取蜂,除其毒,而置衣領(lǐng)之中,往過伯奇。伯奇往視,袖中殺蜂。王見,讓伯奇。伯奇出。使者就視,袖中有死蜂。使者白王,王見蜂, 追之, 已自投河中。】
【版本三:唐代顏師古注<漢書·馮奉世傳>引《說苑》
王國子,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 兄弟相重。后母欲令其子為太子,乃譖伯奇,而王信之,乃放伯奇也?!?/p>
而其他很多文獻(xiàn)也有涉及,例如《太平御覽·卷五七八》:【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尹妻譖之,自投江中,衣苔帶藻。忽夢見水仙賜其美樂,惟念養(yǎng)親,揚聲悲歌。船人聞而學(xué)之。吉甫聞船人之聲,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p>
(2)關(guān)于伯勞
伯勞鳥最初與伯奇并無關(guān)聯(lián),后世學(xué)者認(rèn)為伯勞的名字應(yīng)該是訛化而成,即最初取名伯皂。伯,象其聲;皂,黑色,象其色。后來傳播時伯皂聲母訛化為伯勞。而伯勞與伯奇徹底的聯(lián)系到一起,主要是由于曹子建的文章《曹子建集卷十·令禽惡鳥論》
至此,伯奇與伯勞的關(guān)系才徹底確定,這也就是兩者的淵源所在。
(3)瓶蛇往事
伯奇化為伯勞的故事淵源大致說清了,現(xiàn)在再說一下,伯奇故事背后的故事,即伯奇故事流傳過程中的故事。如果有小伙伴仔細(xì)看前面的文獻(xiàn),會發(fā)現(xiàn)其中并沒有關(guān)于瓶中蛇的劇情來源,這是因為關(guān)于伯奇瓶中蛇這個故事背后其實還有著一段佚(yi4)聞故事。
話說當(dāng)年,我們的學(xué)者無意中發(fā)現(xiàn),霓虹國也流傳著伯奇的故事。例如,霓虹的《今昔物語集》卷九第20則就是關(guān)于我國伯奇的故事。其大致內(nèi)容相差不大,但唯有一點,就是比我們多了一段情節(jié),這正是瓶中蛇的故事情節(jié)。本來這并不奇怪,故事流傳過程中會產(chǎn)生變化很正常,并且這本《今昔物語集》由于是未完成的遺作,因此發(fā)表時間與創(chuàng)作時間相差數(shù)百年,以至于發(fā)表之時,很多作品信息都已模糊,甚至連作者是誰,都有多種說法。因此今人無法完全查實作者創(chuàng)作時參考的原始文獻(xiàn),以及其二創(chuàng)的程度大小。不過我們的學(xué)者卻敏銳的發(fā)現(xiàn)了其關(guān)于伯奇這則故事背后暗藏的玄機(jī)。
【
伯奇為童子時,繼母嫉之已甚。某日繼母取一蛇置瓶中,乃令伯奇持此瓶,送至繼母子處,繼母子見之大驚怖。高聲號哭。???
是時繼母乃譖伯奇于其父曰:“伯奇常欲殺我子,君不知乎?若疑此,可速往勘驗真?zhèn)?。?/p>
遂使伯奇父觀瓶中之蛇。父觀之良久,而曰:“我子伯奇雖年少,待人未嘗以惡,焉能行此險僻之事耶?”
——《今昔物語集》卷九<震旦付孝養(yǎng)卷>
第20則《震旦周代臣伊尹子伯奇死成鳴報繼母怨語》
】
此事還要從大洋彼岸的花旗國開始說起,在花旗國的明尼阿波利斯美術(shù)館中,曾收藏有一幅我們北魏時期的石棺畫,但我們的學(xué)者去觀看這幅畫時卻有些費解,因為石棺畫上有一個少年和一個美婦,而中間有一個裝蛇的瓶子,在旁邊刻有清晰的畫名,非常明確是孝子伯奇母赫兒圖。那這就讓我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只能勉強(qiáng)解讀為,蛇是在映射尹妻雖然貌美但卻蛇蝎歹毒。這樣解釋能說過去,但是太牽強(qiáng)。于是《今昔物語集》中伯奇故事多出的那段瓶中蛇情節(jié)就再次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
之后我們的學(xué)者就開始著手研究這則故事。首先就是要溯源這則故事的源頭,我們從國外引回的內(nèi)容必須仔細(xì)查證,追根溯源,只有待辨清真?zhèn)未_認(rèn)無誤后方可引回。否則一旦翻車那就會直接變成國際笑話。
經(jīng)過中外學(xué)者的共同努力,在對《今昔物語集》中伯奇故事所在的第九卷《震旦付孝養(yǎng)卷》,進(jìn)行考證后認(rèn)為,其中包括第二十話伯奇故事在內(nèi),有至少十六話應(yīng)當(dāng)是原著作者引用自種花家六朝前某一版《孝子傳》的霓虹手抄本。
后專家經(jīng)過查證核實,目前尚存的這一版種花家《孝子傳》手抄本還剩兩件:一件為霓虹陽明文庫所藏,兩冊一卷,抄寫者不詳;另一件是霓虹船橋家所藏,該手抄本當(dāng)是在明神宗萬歷八年,即霓虹天正八年,亦元始1580年由清原枝賢家人抄寫。這兩個抄寫古本,雖然信息有殘缺,內(nèi)容上也略有出入,但經(jīng)過專家考證,認(rèn)為兩種古抄本的抄錄母本,當(dāng)是種花家六朝時代的某一版《孝子傳》。故可以確認(rèn),《今昔物語集》中伯奇故事的情節(jié),的確是出自種花家某一版已散佚的《孝子傳》,后由霓虹抄錄后被保存下來。
最后待我們的專家仔細(xì)論證確認(rèn)無誤后,就重新引回了這段瓶中蛇的故事情節(jié),將其重新編入我們伯奇的傳說故事之中。
【船橋本中作:“伯奇者,?周丞相尹吉甫之子也。為人孝慈,?未嘗有惡。于時尹妻生一男,?始而憎伯奇?;蛉∩呷肫?,?令赍伯奇遣小兒所。小兒見之,?畏怖泣叫。尹妻語父曰:‘伯奇常欲殺吾子,?若君不知乎,?往見畏物。父見瓶中,?果而有蛇?!?/p>
陽明本作:“伯奇者,?周丞相尹吉甫之子也。為人慈孝。而尹妻生一男,?仍憎嫉伯奇。乃取毒蛇,?納瓶中,?呼伯奇將殺小兒戲。小兒畏蛇,?便大驚叫。母語吉甫曰:‘伯奇常欲殺我小兒,?君若不信,?試往其所看之?!娭嬖谄可哐??!薄?/p>
(4)六月故事
最后,復(fù)盤一下關(guān)于《六月》的故事。
首先是根據(jù)《六月》的具體辭句,可以明確此詩是宣王時,尹吉甫率軍大勝之后,王室為褒獎其功所做。而其創(chuàng)作的時間則是根據(jù)《今本竹書紀(jì)年》所定。
然后是秦穆公詠六月,賜晉文佐天子命之典故,可參見《左傳·魯僖公二十三年》。
最后是關(guān)于晉文以《六月》為由阻撓穆公勤王之事,此事并不見于正史。正史中晉文知會之后,秦穆公就班師回國了,并無波折。而《東周列國志》與《春秋列國傳》也并沒有這樣寫,兩書對此事的描述,大致是秦穆公為了照顧晉文這個大舅哥,就將此功讓給了晉文,當(dāng)然《東周列國志》腹黑了點,又加了一段,即晉國派人賄賂戎狄給穆公搗亂,迫使秦穆公不得不回師防備。而阿卜祝復(fù)述的此事,是出自《央視東周列國·春秋篇·卷十五》文公稱霸。
(5)兮甲盤銘
關(guān)于尹吉甫跟隨宣王征玁狁、伐徐淮與后來奉命司政成周之事,可參見文物兮甲盤銘。根據(jù)盤銘文,一般認(rèn)為尹吉甫是兮氏,名甲,字吉甫。而尹有人認(rèn)為是官職名,本來這個猜測倒是提醒我了,會不會尹球并不是尹吉甫之子,而是尹吉甫辭職后官位的繼任者,于是前去查證,然后發(fā)現(xiàn)竟然找不到尹球的原始出處,也就是說,在東周列國志與春秋列國傳兩部演義小說之前,我暫時并未找到關(guān)于尹球的文獻(xiàn)記錄。
因此復(fù)述此段時,本來古文獻(xiàn)中構(gòu)陷伯奇的是伯封之母,但既然在東周列國志中出場的奸佞尹球暫時查無出處,那我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安排尹球抗下所有的問題,讓那位構(gòu)陷伯奇的后母生子尹球,然后再讓尹球與尹吉甫斷絕父子關(guān)系,從而斬斷二者羈絆。不過與尹球出處不同,演義中的幽王三寵另外兩位虢石父與祭公敦,在《呂氏春秋》等先秦文獻(xiàn)中可以找到相應(yīng)記載。
5、山話嵓語
好了,伯奇奇冤的故事,到此就暫告一段落。周宣王執(zhí)政后,征伐不臣,連戰(zhàn)連捷,一改此前王室不振的情況,而明察秋毫的宣王又為孝子伯奇平反昭雪,重振綱常。之后就自然會出現(xiàn)……那么開始享受的宣王,是否會就此沉淪,大周重振之勢是否會就此中斷?請看下節(jié),賢后脫簪。
這個視頻實在是長,用了十幾個晚上才完成,致使我錯過了最后的視頻打卡挑戰(zhàn)。哎!另外,本節(jié)文案,稍后會放到視頻對應(yīng)的筆記區(qū)中,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前往查閱,小伙伴們,我們下節(jié)再見!
6、附錄
(1)詩經(jīng)·小雅·六月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骙骙,載是常服。
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膚公。
有嚴(yán)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于涇陽。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2)詩經(jīng)·大雅·江漢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
既出我車,既設(shè)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jīng)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3)詩經(jīng)·大雅·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茫?/p>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yè)業(yè),有嚴(yán)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
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jìn)厥虎臣,闞如虓虎。
鋪敦淮濆,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啴啴,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4)曹子建集卷十·令禽惡鳥論
國人有以伯勞生獻(xiàn)者,王召見之。侍臣曰:“世同惡伯勞之鳴,敢問何謂也?”
《月令》:‘仲夏谷始鳴?!对姟吩疲骸咴馒Q谷?!咴?,夏之五月,谷則博勞也。昔尹吉甫信尹妻之讒,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俗傳云:吉甫后悟,追傷伯奇。出游于田,見鳥鳴于桑,其聲噭然,吉甫動心,曰:“無乃伯奇乎?”鳥乃撫翼,其音尤切。吉甫曰:“果吾子也?!蹦祟櫾唬骸安畡诤酰渴俏嶙?,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毖晕醋洌B尋聲而棲于蓋。歸入門,集于井干之上,向室而號。吉甫命尹妻載弩射之,遂射殺尹妻,以謝之。故俗惡伯勞之鳴,言所鳴之家,必有尸也。
此好事者附名為之說,令俗人惡之,而今普傳惡之,斯實否也。伯勞以五月而鳴,應(yīng)陰氣之動,陽為仁養(yǎng),陰為賊害,伯勞蓋賊害之鳥也。屈原曰:“鶗鴂之先鳴,使百草為之不芳。”其聲鵙然,故俗憎之。若其為人災(zāi)害,愚民之所信,通人之所略也。
鳥鳴之惡自取憎,人言之惡自取滅,不能有累于當(dāng)世也。而兇人之行弗可易,梟谷之鳴不可更者,天性然也。昔荊之梟,將徙巢于吳。鳩遇之曰:“子將安之?”梟曰:“將巢于吳。”鳩曰:“何去荊而巢吳乎?”梟曰:“荊人惡予之聲?!兵F曰:“子能革子之聲則免,無為去荊而巢吳也。子不能革子之音,則吳楚之民不異情也。為子計者,莫若宛頸戢翼,終身勿復(fù)鳴也。”昔會朝議者,有人問曰:“寧有聞梟食其母乎?”有答之者曰:“嘗聞烏反哺,未聞梟食母也?!眴栒邞M,唱不善也。
得蟮者,莫不馴而放之,為利人也。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為害身也。鳥獸昆蟲,猶以名聲見異。況夫吉士之與兇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