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聚力成師故事片:角度不同效果相異
喜新厭舊,是人的原始本能之一。如果吃某種佳肴,哪怕是一道名菜,日子一長,便感膩味,想換換口味;面對某件美物,長久審視,便覺疲勞乏味,欲將視點轉向別處;常穿某件衣服,盡管是名牌產品,如何如何的得體,也會感到單調,便想換上一件哪怕質地粗糙做工馬虎的低檔服裝……
單一,是引起枯燥乏味的主要因素。感覺一旦枯燥乏味,生命便失去激情,缺乏活力,也就沒了創(chuàng)新,將會陷入平淡與死寂的深淵。
現(xiàn)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不少個體事物卻是單質、單調、單純的。當我們將注意力與精力由某一事物轉向另一事物時,世界便會以其復合、復雜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眼前,當然也就沒有枯燥乏味之感了。但是,許多事情并不允許我們轉移視線,比如科學家研究某一植物,工人制作某一生產工具,畫家描畫某一風景等,都得專心一也,長久地面對同一對象才行。其實,這單個的同一事物,看似單質單調,實則不然。

? ? ?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審視,換一個側面去打量,換一種方法去認識,就會面臨一個全新的領域,進入一種高級的層次,大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于是,單調變成豐富多彩,乏味變得新鮮迷人,生命又勃發(fā)出昂揚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的活力。
就拿畫家繪畫來說吧,他面對的是一個模特兒,畫家要把他(或她)表現(xiàn)在畫布或畫紙上。在觀察、認識、描摹這一模特兒的過程之中,他可以從正面、側面、背面等各個不同角度去觀察勾畫;他可以讓模特兒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與姿勢,以描繪任何一個定格的瞬間;他可以選取他的整體、部分以及某一細微之處予以勾勒;他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畫下這個模特兒在生老病死等各種可能情態(tài)中表現(xiàn)出的形體;他可以將模特兒畫成平面狀、圓球狀、立體狀、多維狀;他可以用現(xiàn)實主義、抽象主義、表現(xiàn)主義、達達主義、未來主義等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手法加以表現(xiàn)……總之,只要他愿意,可以留下無數(shù)張關于這個模特兒不同形態(tài)的繪畫作品。
世上每一事物,皆有外表與內在之分。外表具有不同的方位與不同的側面,內部具有不同的層次與不同的實質,它們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物體。只要我們換上一個角度,變化一種方式,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塊嶄新的大陸,一個斑斕的世界,一片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