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紀錄片] 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前后編 全)【2008】

東晉高僧法顯曾這樣描繪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茫?;哪谐了蛔鶋衙蕾に{,南北1.7公里長的斷臂上,被鑿出了無數(shù)石窟,敦煌莫高窟,由將此處作為佛教修行的場所,經(jīng)歷數(shù)千年石窟數(shù)量達到700余個,其中492個石窟里布滿了色彩鮮艷的壁畫并佇立有佛像,人們稱這里為“沙漠中的大畫廊”
唐朝是一個佛教輝煌達到鼎盛的時代,莫高窟492個石窟近一半都是在唐朝時期建造的,這里匯集了大唐帝國美術(shù)的精華
石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唐朝繁榮其中表現(xiàn)得最好的
第57號窟(美人窟)

思惟菩薩 左手靠近臉頰,若有所思

南墻上的,樹下說法圖上所畫的菩薩,優(yōu)美柔和溫柔,眼瞼和臉頰部位重疊有較淡的顏色(暈染技法),掛在脖子上的瓔珞和手鐲、冠飾,由白土和金箔混合,做成立體樣式

第220號窟

入口處的左右畫有問答之圖,維摩詰經(jīng)變圖(東壁)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印度),覺悟境界頗深,并論述“空”的思想

文殊菩薩,掌管智慧

大唐皇帝,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天下的君主“天可汗”

第322號窟

保留有以游牧民族容貌為原型的造像
斜穿著薄衣的菩薩,漂亮修長的眼睛,筆直高挺的鼻梁,將編得很細的發(fā)辮盤在頭頂,是西域草原人民的風俗

守護佛界的天王

身上穿的甲胄(頭盔)和長靴,在唐代便是鎮(zhèn)守邊境一代的游牧民族將軍的形象

天花板整片都繪滿了佛的形象,千佛

伎樂天(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空中翩翩起舞

西域水果也被作為富裕的象征畫了上去,四角上畫著的是西域傳來的水果石榴的紋樣

中央畫著的水邊蓮花,包含著祈求避免火災的愿望

藻井的內(nèi)側(cè)畫有葡萄唐草紋樣,葡萄架
石榴和葡萄多產(chǎn)和富饒的象征

第45號窟

粟特族,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商業(yè)民族,高鼻、深目、胡須濃重,伊朗系人種,壁畫中封存著粟特人的容貌
南壁,描繪觀音菩薩功德的法華經(jīng)變圖

觀音菩薩

粟特族容貌,遭遇劫匪的粟特商人雙手合十向觀音求救

第16號窟,石窟墻壁的深處,暗藏小房間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古文書,“敦煌文書”

粟特語藏于大英博物館的8封信

第158號窟

釋迦摩尼涅槃,全長15米,莫高窟最大的涅槃佛,生前穿著的袈裟被折疊整齊,當作枕頭身下有一群人在演奏音樂,聽到涅槃消息后趕來的末羅族(對佛教深深崇敬的古代印度人民)

激烈傷害自身的人們,這曾是絲綢之路人民表現(xiàn)悲傷的方式

第194號窟

狹小石窟的深處,以佛為中心排列左右的佛弟子,菩薩、天王(造型模仿蕃將)、力士

菩薩,其表現(xiàn)的是唐代女性的面容(唐美人)

第45號窟

正面七尊佛像,強有力洋溢著美感的身姿
菩薩的身上蘊含了被理想化的女性之美

第96號窟(九層樓)

內(nèi)有一尊北大佛(武則天下令造的)


高34.5米,石胎塑像,可追溯至初唐
第220號窟

藥師經(jīng)變圖(北壁)
藥師如來居住的東方凈琉璃世界
伴隨著輕盈旋轉(zhuǎn)的胡旋舞

伎樂天手持眾多從西域傳來的樂器(蕭、豎笛、篳篥、腰鼓、琵琶等)

5弦琵琶

阿彌陀經(jīng)變圖(南壁)
西方極樂凈土所呈現(xiàn)出的奪目世界

阿彌陀如來,專注于救濟眾生之念,說法時

觀音菩薩

第332號窟
阿彌陀三尊五十菩薩圖(東壁)阿彌陀如來身處的西方極樂凈土風景,周圍五十位蓮華化生,蓮華化生就是在極樂凈土盛開的蓮花上轉(zhuǎn)生的人,展現(xiàn)有蓮花池畔的凈土世界

第321號窟
佛弟子、菩薩、仁王

上方吹著極樂凈土清新之風

第172號窟
左右石壁上描繪極樂凈土光景

南壁觀音無量壽經(jīng)變圖,阿彌陀如來居住的西方極樂世界
運用了繪畫的“三遠”技法法

表現(xiàn)向上看的感覺的“仰視”

表現(xiàn)出凈土世界縱深印象的水平視線“平視”

近處以向下看的方式繪畫“俯瞰”

北壁觀無量壽經(jīng)變圖

粗重筆法表現(xiàn)力量感

第321號窟
末法時代人們遭受各種痛苦,反應人們各種苦惱的壁畫,回應末法之世的人們,內(nèi)心苦惱的世界
十輪經(jīng)變圖(南壁)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是來末法世界救濟眾生的

寶珠寶物傾瀉下來,表現(xiàn)地藏菩薩無限慈悲

第205號窟
敦煌在吐蕃的統(tǒng)治下,新建了48座石窟,205號窟,承受著時間的沉重,面部被損壞的慘不忍睹

被損傷的臉上仍能看出柔和的表情

吐蕃保護了之前建造的石窟
第159號窟
吐蕃統(tǒng)治時期石窟的代表作

吐蕃王

吐蕃用武力從唐朝手中奪走了敦煌,也使莫高窟免于遭受毀壞,離開了唐王朝的統(tǒng)治,植根于當?shù)鬲毺氐姆鸾涛幕?,綻放出新的花朵。
北區(qū)被鳴沙山上不斷流淌下來的黃沙覆蓋
公元366年,一名叫樂尊的僧侶來到敦煌,開鑿了第一個石窟
杖錫林野 行止此山 忽見金光 狀有千佛遂 架空鑿巖 造窟一龕
第285號窟
最明顯保存有修行氛圍,石窟中央建有戒壇,僧侶在這里被授予戒律

第257號窟
傳承了印度塔婆的樣式,觀看那些畫在墻壁的故事,學習佛的教誨

基于古代印度民間傳說的佛教神話,九色鹿本生圖,在此前世的釋迦摩尼以鹿的形象登場

第275號窟
草原人民相貌的佛像,別具異域風情的塑像位于中央

降臨人世救濟眾生的彌勒菩薩

第249號窟
佛教和中國文化結(jié)合

四個斜面向上構(gòu)成的“伏斗式天井”

阿修羅,佛教的守護神,阿修羅守護者宇宙的中心須彌山,手托太陽和月亮,四只眼睛監(jiān)視四周,周圍環(huán)繞著天空和神明,雷神、風神、雨師、霹電以及受到驚嚇的居住在天界的“羽人”、長者人頭鳥的迦樓羅

印度故傳說的寶珠“摩尼”,擁有能實現(xiàn)任何愿望的神秘力量,托舉著的是西域力士

開明,老虎的身體上長者13個人頭,保護著天上的宮殿

黃羊

獵人瞄準獅子,上身后轉(zhuǎn),張弓射箭這是一種叫做“帕提亞回馬箭”的波斯技藝

第254號窟
吸引僧侶們的是“降魔”,描繪釋迦摩尼開悟瞬間的場景,激烈的內(nèi)心爭斗浮現(xiàn)在人民和眼前

南壁,畫著求悟的釋迦摩尼與惡魔戰(zhàn)斗的情形

菩提樹下保持冥想的釋迦摩尼
舍身,奉獻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人
第296號窟
描繪了古代印度一名叫“微妙”的女性
微妙比丘尼因緣圖

隋王朝38年營造了100多個石窟
第427號窟

表現(xiàn)過去、現(xiàn)在、未來佛形象的三世佛

第323號窟
佛教史跡圖(南壁)

莫高窟的壁畫云運用黃金和青金石等礦物顏料進行繪畫,干燥的沙漠環(huán)境防止霉變和雜菌滋生

第420號窟
保留著西域的輝煌

第296號窟
畫在天井上的福田經(jīng)變圖,經(jīng)變圖指將佛教經(jīng)典變得簡單易懂的畫

宣揚種善因得善果的諸德福田經(jīng)

第419號窟

人民熱愛繪畫法華經(jīng)變圖,佛教教義被用火災的故事作為比喻進行講述,火災和鬼怪表示人生的痛苦和災難總是如影隨形,對火災不知情的孩子們,象征的是被眼前的快樂所捉弄的眾生之相

第148號窟
涅槃佛,14.4米

背后有72尊塑像雙手合十排列,聽到釋迦摩尼涅槃的消息聚集而來的菩薩和僧侶

整個石窟仿照靈柩的形狀建造

背后是涅槃經(jīng)變圖(西壁)

第156號窟
講述歷史的石窟之一,三面行軍圖

張議潮統(tǒng)軍行軍出行圖,首席出現(xiàn)同時代英雄的形象

張議潮

第17號窟
小型石窟,守護藏經(jīng)洞的塑像,洪辯

第61號窟
正面寬13米,縱深14米

馬蹄形狀的須彌壇,曾放置乘坐獅子的文殊菩薩塑像

女子供養(yǎng)者圖(東壁)曹氏家族的49名女性

維吾爾族王室嫁到曹氏家族的公主

維吾爾族特有的桃形髻,額頭和眼角貼有模制花瓣紙,這種妝容被稱為“花鈿”

第55號窟
面積約140平方米,高9米

天井,在敦煌周邊較易取得的銅綠色

石榴唐草紋

回文

畫院

多聞天

增長天

持國天

廣目天

騎馬民族攻入敦煌終結(jié)了曹氏建立起來的繁榮時代
第465號窟
秘密寺,將藏傳密教的覺悟境界圖像化,曼茶羅

東方秒喜世界,藍色阿閦佛,藍色在密教里是可以擊退佛敵的顏色

守護尊、護法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