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西園(上)——東南以南



????????入秋的長安仍然蕩漾著暖意,頭頂陽光,腳下黃土,趁著和暢惠風,難得來訪這東南以南的所在,西安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的title早就不在,翠華路的原址也已不復可尋,但西安市對這個老園子也算不薄。新址新顏,如今的西園煥然一新,在曲江征了地蓋了樓,立起了辨識度極低的迎賓石,仿佛這些上古文字體現(xiàn)著三秦大地的精神。
????????走過歷史,并且銘記。
????????相比第一次來感覺好了很多,也許因為時日尚暖,不復冬日時的蕭條。小孩、家長、老人,一切都沐浴在晌午的陽光下,顯得歲月安好。
????????入口的水景依舊疏闊,睡蓮已逝,芒草尚濃,九曲回廊間,將本不算復雜的空間分割,增加了不少景觀的豐度和游覽的易趣。


入園水景(2)?
????????大開大合的主干道體現(xiàn)著當今建園的思路,和辰山很類似,相較于中國古典園林的意趣,這種歐美風雖說少了許多神秘與意境,卻也是現(xiàn)代藝術的延伸,規(guī)整、簡約,容易標準化。
????????鼠尾前不斷有穿著白紗的小姑娘蹲下來拍照,木制小屋、風車、羅曼,配搭著漫山遍野姹紫嫣紅的大麗花,確也讓人流連忘返。


????????盡管比不上辰山的豐容那么極致精微,但也能看出造園者的用心。畢竟植物園的大環(huán)境整體趨同,黃櫨、紅楓、松柏、石楠等標配樹種容易引起的審美疲勞如何能夠改變是大家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解決,大體是要動些腦筋,用些心思的。
????????故宮守門人單霽翔院長講過,故宮開放再多的區(qū)域,舉辦再多的展覽,游客能夠看到的也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么怎么辦呢?網(wǎng)絡、文創(chuàng)、周邊、數(shù)字化……這些也許是現(xiàn)在所有展覽類場館繞不開的道路。
????????畢竟東西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版納、昆植、辰山……這些國內(nèi)蒸蒸日上的植物園背后,無不是有一個龐大的知識群體為其支撐,這也許就是植物園與普通城市公園的差別。
????????游覽、保育、科教,畢竟這是植物園的使命。
????????能夠產(chǎn)生知識的地方,才能歷久彌香。



????????今早刷到新聞講,某環(huán)衛(wèi)領導要求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工作要保證“地面不留一片落葉”,逼得環(huán)衛(wèi)工人們動用了高壓水槍。
????????也許應該用水槍洗洗這些領導的腦子吧。
????????若能如此,哪還有滿地的銀杏葉黃。
????????最近在學習城市生態(tài)學,城市本身就已然疏離于自然之外,鋼筋水泥,車流穿梭,這本事工業(yè)化的必然結(jié)果。
????????但人非機器,總不能把自己也嵌入這無邊鬧市的沸反盈天。
????????長安畢竟是長安,繞過山丘,一片黃沙撲面而來。
????????白玉的商隊,彎彎的月湖,就差一聲聲駝鈴把人們拉到西行的隊伍中了。
????????無論是為了體現(xiàn)地域特色,還是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絲綢之路園大概是西植的特色之一了。胡椒、胡豆、胡荽、胡桃、苜?!瓘堯q大概不知道,自己帶回來的這些不起眼的植物,在怎么樣的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
????????這大概能出一道文綜的大題了,哈哈,畢竟張騫鑿空西域,溝通東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胡風早已遍華夏,上林以無扶荔宮。
????????時間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作為物理學的一個維度,它承接著迄今為止仍然不可打破的單向性。
????????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一座座豐碑鐫刻著生物的演化,宛如一條河流娓娓道來。
????????遺忘園,名為遺忘,不能遺忘。
?


[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