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淺薄心理學談《女神異聞錄5》(丸喜篇)

其實在丸喜部分劇情中,我并不打算深說丸喜這個人物,他給我的感覺像是更成熟、更有知識儲備、但更多生活閱歷讓他更容易鉆牛角尖的“歪曲王”。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他在對他人的意愿尊重上,是不如田中的,或許是因為他具有很強烈同理心的同時又太過感性,以至于相對比于讓他人成為一個活生生又完整的人,他更在乎讓對方成為一個感受上“幸?!钡娜?。說的難聽一點,他想做的是更完美一些的額前葉切除手術。 我覺得制作組是看過不吉波普甚至有所參考的。 在我的理解中,歪曲王的理念是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一個人或物,因為這個人留下的愧疚遺憾等過于沉重,就會讓人的心靈被壓的歪曲變形,于是便幻化為那個形象為之“話療”,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再試一次,但是不止是一個情景性的“后悔藥”,而是引導你甚至逼著你,正視自我,不再自我欺騙。
歪曲王
田中 那么丸喜的人格面具被稱為“曲解”便已經很赤裸裸的給出制作組的想法了,那就是丸喜的為你好,是有主觀色彩的解讀你,或許這是他身為心理咨詢師相比于還是學生的田中的劣勢,他見過太多人的痛苦了,而大家一般來傾訴的一般是自己糾結的地方。那么問題就出來了,心理咨詢師對咨詢者的解讀肯定不是全面的,那么就會產生曲解,甚至對某些心理咨詢師產生一種注意力的慣性,他相比于他人的堅持、他人的成長,更多更多注意到的是他人有問題,有痛苦。甚至丸喜覺得我把痛苦抹去了,我?guī)湍闾颖芰?,你不就幸福了么?
其實我是認可丸喜說的“如果你覺得很痛苦,那么逃避也沒問題的。”,但我看到丸喜后面的所作所為時,我發(fā)現(xiàn)我其實不是認同“逃避”,我認同的是“迂回”。兩者之間,還是度的區(qū)別。 我當時看到這句話想到的是,那些在家庭、學校、職場、社會中被卷進了病態(tài)的環(huán)境和風氣中,痛苦的人們,世界并不是都是這樣病態(tài)的環(huán)境的,是存在可以讓你安心,可以給你的所作所為提供正面積極反饋的環(huán)境和風氣的。若你身處一個讓你難受的環(huán)境中,想想辦法,去找一些你覺得舒服的環(huán)境,讓你覺得舒服的人,調節(jié)好狀態(tài),先保證自己不被高壓毀滅,再去面對那些你遲早要去面對的東西。我所說的迂回是在重壓之下,先讓自己放松一下,以調整狀態(tài),是有馳才能有張。 而丸喜主張的逃避,真的就是逃避到底了,頭也不回,見到就跑,哪怕跑到天涯海角,哪怕讓那個東西在自己的世界徹底消失,也不想去面對。 但是。沒有人能永遠的逃下去。 我還是認同他是所謂的好人的,但哪怕是好人,思想上走了極端,也要好心辦壞事的。甚至,這樣的好人對其他人的傷害更為嚴重。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東西,對其他人也同樣重要。或許是這樣沒錯,但大多數(shù)人重要的東西不是只有一個的,甚至大多數(shù)人會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丸喜徹底否定了一點:對每個人來說,有“不再逃避”的勇氣和成長也很重要,甚至是要大于完全無憂無慮的溫床的。 分析完了丸喜,接下來是我所關注的重點,那就是“怪盜團的選擇”。 怪盜團在印象空間的最底層,找到了每一個人給自己和他人一起構建的囚籠,可能有一些人會將其解讀為人為構建的社會,其實大可不必那么憤世嫉俗,所謂的囚籠其實是很簡單的兩個字“麻木”。 在心理學上,這其實是我們?yōu)樽约旱牟涣夹袨樽鲛q護,為此甚至不惜用片面的邏輯來欺騙自己,改變自己的認知。
所以麻木的群眾在面對不良的風氣時通過修改自己的認知(用歪道理說服自己),將從眾的牢籠視為幸福,將選擇的權利交給他人視為解脫。 在想到這一層時,我就已經覺得丸喜和圣杯的本質上是沒有區(qū)別的,尤其是對怪盜團來說。所以我對很多人喜歡丸喜結局有些無法理解。 同樣都是欺騙自己,圣杯說是為你好你覺得被統(tǒng)治不好。丸喜說為你好你覺得讓你心想事成就好了?同樣都是認知被改變了,你哪知道所謂的心想事成是不是被改變前的噩夢現(xiàn)在卻甘之若飴?同樣都是他人代替做選擇,就因為丸喜比圣杯看起來更有同理心描繪的世界、看起來更美好就可以被認同了么? 剛說不認同大眾的逃避的怪盜團,轉頭自己就逃避了,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吧? 在面對圣杯時渲染各種不好的印象鋪墊,在面對丸喜時渲染各種美好的印象鋪墊,然后結果都是要把握他人的人生,為他人做選擇。這種現(xiàn)象更是在現(xiàn)實中比比皆是,先塑造一個負面形象,再把大肆宣揚、對比出來一個所謂的正面形象,其實兩者的所作所為都是一樣的,甚至那個負面形象其實是一個假造的攻擊對象,是達成真正目的的踏腳石罷了。 如此簡單的手段便讓人心甘情愿的將自己的整個人生交給一個人來隨意的更改,而且是交給明顯思想上鉆了牛角尖的,為了消除痛苦營造幸福無視其他的丸喜。玩家們,就這樣認同了他人對自己的獨裁,甚至沒有給自己留一絲反抗的余地。 之前玩家們面對圣杯站在道德制高點強烈譴責,現(xiàn)在玩家們面對丸喜跪在“幸福”美夢中請求救贖。 這段劇情真的是制作組對玩家們一記不留情面的詰問啊。 選擇權在幸福面前重要么? 我喜歡這么一句話,來自于一個并沒有真正貫徹這句話的反派。 “人選擇,奴隸服從。” 還有一個簡單的小道理,嘴里永遠是甜的,那甜就不是甜。 PS:我關于如何才算是有選擇的人生的思考 我認為或許是這樣的,首先人要先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想要一個什么東西,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事。哪怕是一時興起也好,大眾裹挾也好,單純的欲望也好。但是找到了也要先想想,這種生活、這件物品、這種事我非得體驗獲得不可么?付出多少比較合適?有后悔可能么?后悔了怎么辦?真的確定了,就去權衡利弊,列出自己完成目的的幾種可能性,一般來說,越有能力便有越多的選擇,選擇哪些可行,哪些我能做,但是我選擇不去做,哪些我現(xiàn)在不能,但是我可以讓自己成長去做的到。我個人覺得這才叫有所選擇。 一開始因為能力等不足就沒有多少選擇,或者一開始就沒有目標,別人給幾個選擇就從中選一個,那都不叫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人生。 哎,總苦惱于說起來長篇大論看起來好像是是比較空洞的大道理,但事實體悟到發(fā)現(xiàn)確實是這么一回事,怎么能表達的更能引起共鳴更能觸動人,怎么讓人把大道理真的和自己的生活經歷對應起來是我一直在摸索的,也希望有人能提供一些意見,讓我的表達更生動,更精煉,更易于接受。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