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其實是種病,跟你這個部位息息相關,中醫(yī)教你辨證調理
脾氣就像炸藥包,一點就炸,遇事總想鉆牛角尖,一點小事就氣得不行……這不完全是性格的原因,可能是生病了。點贊收藏本文,醫(yī)生告訴你答案。
中醫(yī)上說,“肝為剛臟”,就是說肝剛強,躁急的意思,如果肝氣上升太過,就會出現亢奮,急躁的表現,所以我們就會煩躁,愛生氣。
那什么會導致肝氣上升太過呢?中醫(yī)又說,“肝喜條達而惡抑郁”,如果有邪氣侵犯肝,肝就像愛耍小脾氣的小孩一樣,不滿意了就開始發(fā)脾氣,所以就會表現為肝氣上逆,脾氣暴躁。
所以我們脾氣暴躁,調理上就需要從肝入手了,但是肝導致脾氣暴躁的原因,有兩種,還是需要我們辨證來看。通常來說,一種是肝火熾盛,一種是肝陽上亢,接下來醫(yī)生就為你詳細講解兩種證型的區(qū)別,以及對應的調理方法。
第一個,肝火熾盛,其實就是肝里有實火了。肝經的循行,經過腦袋,脅肋和耳朵,所以肝火旺的時候,火熱就會沿著肝經走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肝火還能熏蒸身上的津液,擾亂心神。所以這類人除了愛生氣,還會腦袋脹痛,面色發(fā)紅,口干口苦,失眠,耳鳴耳聾,甚至耳朵流膿,經常覺得兩邊的脅肋發(fā)熱發(fā)疼,尤其是生氣的時候,大便干結或者不成形,但是很難解出來,還比較紅,舌頭很紅,舌苔很黃,這個時候,可以參考一個龍膽瀉肝丸,可以清利肝經濕熱,從而達到疏通肝氣,調暢心情的作用。
第二個,肝陽上亢,也是有一些肝火的表現,但是這個肝火是一種虛火,是因為腎陰虧虛,導致腎水不能制衡肝陽而導致的虛火上炎。所以除了脾氣暴躁,愛上火,還會有腰膝酸軟,頭重腳輕,身體消瘦,舌頭瘦小,舌苔少的腎陰虛的表現。這個時候可以參考一個杞菊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為主,還能清降肝火,腎水可以控制肝陽,肝陽不再浮越,肝氣自然就不會上逆了,脾氣也不會這么暴躁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分辨不清自己的癥狀,就需要尋求正規(guī)醫(yī)生的幫助了,不要擅自用藥。你學會了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