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鶴散文:超越泰山
超越泰山
(散文)
泰山,五嶽之首,歷史文化厚重,名聞遐邇,我久已神往。1977年11月,我去青島拜會陳壽榮恩師的返程中,有幸中途停留,首次目睹泰山風光。然,老天無情地摔打我、磨礪我,使我備嘗跋涉的酸甜苦辣,經(jīng)歷了我人生中的巨大轉折。
我從青島坐火車至徐州返家。經(jīng)一夜慢車硬座的顛簸,在中途泰安站簽票,以有限時日登攀泰山。我本體力不濟,顧不得休息,憑借年過“而立”的底氣,興致勃勃奔向泰山。
正午,到“岱宗坊”前。石坊古樸端莊,橫額鐫刻的三個漢篆陽文,為全國名勝古跡匾額中所僅有。泰山為我國古文化發(fā)祥地,我似有所悟。
從“一天門”踏登山石階,經(jīng)“孔子登臨處”“天階坊”,入“紅門”,瞻“斗母宮”,至“經(jīng)石峪”,沿途景色美不勝收,一路的疲勞被拋到九霄云外。
經(jīng)石峪的緩坡石坪,約兩千平方米,其上鐫刻千余個隸書大字《金剛經(jīng)》,每個字約有五十厘米,厚重沉雄,乃北朝北齊時人所書,為中國書法“大字鼻祖”、“榜書第一”。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我仰臥其上,體味大字石刻氣息?;秀遍g,“莊周夢蝶”典故涌入腦際,我是字么?我仰臥膀臂腿腳分張,不就是個“大”字么!我不禁啞然失笑,流連而忘返。
過“中天門”,步入坦途“快活三里”,觀道旁石峰“斬云劍”,邁上“云步橋”。石橋單孔,凌駕于深澗之上。云霧彌漫,步橋如騰云。松挺崖壁,刻石林立。瀑流飛濺,亂石雜厠。我驀然想起,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三年泰山發(fā)生“石崩”的史實,難道就是此處么?我遐想著、品味著,遲遲不肯離去。
“十八盤”如長長的綢帶天梯,盤疊直接云端,從天而降,氣勢恢宏。“南天門”傲立天際,云霧繚繞,如海市蜃樓,居高臨下,可望而不可即。這時,我才覺得腳底如泰山重,身疲力盡,舉步維艱了。然,十八盤的吸引,南天門的招喚,不容我懈怠,必須鼓足勇氣,努力登攀。如果說此前我是興趣在支撐,那么至此時只有靠體力支撐了。一步一階,一步一喘,數(shù)步一歇,衣裳早被汗水浸透。直至黃昏,南天門近在咫尺,可我已力不能支。坐在南天門前行人上下的石階旁,長長地抒了一口氣,這才緩過神來。山風凜冽,對面山峰懸崖峭壁背陰積雪,方知冬天已至。當進入南天門的剎那,我仿佛超越時空,看到泰山極頂?shù)男袢?,從云層噴薄而出,看到秦皇漢武卑恭地對我頂禮膜拜,我如夢如幻,不禁飄飄然了。
匆匆返程的游人從山頂傳下話來,天氣預報今夜大雪封山。此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把我從夢幻的空中,打入現(xiàn)實的地下。我陷入困境:若滯留山上,次日雨雪阻途不能下山,我簽證的火車票將過期作廢。囊中羞澀而無余錢,我怎能返家?老天對我這一介寒士太不公平、太作弄人了!至于那“碧霞祠”“玉皇頂”的泰山極頂景觀,對我已失去魅力。那“一覽眾山小”的逸情,早飛向爪哇國。我的心情隨西墜的太陽沉入無底深淵。我憂心忡忡地徘徊在“天街”之上。嚴酷的現(xiàn)實已逼迫我別無選擇:下山!
下山的瞬間,腿腳頓感輕松,我一陣興奮。但走了幾步 即身不由己地跌坐在石階上。但,事已如此,我義無反顧了。
夜幕降臨,仰觀一天星斗,圈圈點點;環(huán)顧四壁山峰,淡淡濃濃。俄傾,月上東山,層巒疊嶂,濃墨淡抹,意境朦朧深遠,仿佛置身于水墨畫之中。我這才體會到國畫大師黃賓虹,何以不辭勞苦夜觀黃山,其所繪山水畫大氣磅礴、渾厚華滋?若我不是星夜下山,豈能領悟到個中真諦!
疲勞再度襲來,精疲力竭的我,跌坐在山路與懸崖分隔的矮墻上,立即昏昏欲睡。耳畔忽聞墻側澗底流水洶洶!仿佛黑色怪獸張開大口呼嘯著,要將我吞噬。我稍一轉身即落入萬丈深淵。我努力睜眼,睡眼惺忪。月正當空,白云飛快掠過,像譏笑我的怯懦,第六感官命我趕緊起身脫離險境。我昏昏沉沉,踉踉蹌蹌,又融入無際的山林小道之中。
山道蜿蜒,路無行人。路旁山草高沒人頭,森森然,惶惶然。時有夜鳥嘰喳,更顯山靜夜深。為驅懼壯膽,我引吭高歌,聲嘶力竭,群山回響,泰山也似乎在歌聲中震顫!我心中泛起一絲莫名的快意。若入死出生的戰(zhàn)士,奮勇直前!
那高懸于山林之上中天門招待所的紅燈,在夜幕中格外醒目、誘人,在指引夜游人的歸宿。我不禁顧影自憐了:那于招待所酣睡的福分令我神往,雙腿不由自主地移向紅燈。心想,現(xiàn)于招待所住宿,次日下山即使雨雪阻途,也不會耽誤火車在晚上十一點之前的簽票期限,我無限欣慰。但當我接近招待所紅燈時,不知是天公授意還是我突發(fā)奇想:能否一鼓作氣下山直達火車站?對此,我驚呆了,猶豫片刻,我又驚喜了!我的意志已經(jīng)受了嚴酷的、意想不到的考驗,戰(zhàn)勝自我的喜悅激勵我:絕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到底,否則我將遺憾終生!如果說此前我是拼體力而支撐,但此時卻是信念在支配了。我破釜沉舟,信心倍增,毅然決然地折向原來的下山盤道,拖著疲憊的身軀,一步一個腳印挪向那既定的目標……

劉云鶴,江蘇宿遷人,1943年生。職稱副編審。西泠印社社員。江蘇省原縣級宿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縣級《宿遷市志》總纂。該志書獲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中國社會科學院頒授的“全國地方志獎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