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中 - 斯和是的區(qū)別
關于"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中 - 斯和是的區(qū)別
? ? ? ? 在此本人先聲明,本人記憶中和日常使用中,都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印象中教材里學的也是斯人。當時網(wǎng)絡中出現(xiàn)相關輿情的時候,也想查一下自己之前使用過的教材。但由于不可抗力,本人教材毀失了(上學時的教材都在老家,本人常年在外工作)。所以也確實是找不到了。無法給出具體的實證來說明是本人記錯了,還是教材印錯了。但不影響本人對此區(qū)別的見解,只是作一個說明。
?????? 本人在網(wǎng)絡和日常朋友的交流中,對此二字的區(qū)別,感覺大部分都沒有切中要害。則下面說說個人的觀點:斯和是,雖然都可作代詞,意思是"這,這樣,這些,這種,這類等等",但最重要的區(qū)別是,"斯"是泛指;"是"是特指。
?????? 例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這樣(破敗的房子)雖然是簡陋的房子,只是(由于)我(住在屋里的人)品德好就顯得溫馨。這里的斯就是泛指,也就是說,全天下像這種破敗的房子雖然是簡陋的,只要住在里面的人品德好就都會顯得溫馨。但如果是特指,也就是說,只有像我這種破敗的房子雖然是簡陋的,只是我的品德好就顯得溫馨。這是不對的。
?????? 例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逝去的時光像河水一樣流走,日夜不停。這里的斯代指河水,也是泛指。也就是說,任意一條河的河水都可以。如果是特指,那是不是要考證當年孔子站在哪條河的岸邊,對著哪段河水才說的這句話?也有可能"這段河水經(jīng)歷歲月后,干涸了或者改道",是不是這句話就不對了呢?這顯然有點荒謬。
??????? 最后來說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中,"斯"也應該是泛指,代指的是一類人,人數(shù)至少超過十個,有可能成百上千,也有可能是上萬人。人數(shù)應該是眾多的,因為這類人里有些可能會因疾病或者災難等不可抗力,早逝了;不可預知的情況,離開了,但是"天"的任務是不是還要有人完成呢?所以人數(shù)多一點完成任務的概率就大一點。一群人團結起來,前赴后繼,共同努力。而原文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則"是"是特指,代指極少數(shù)的幾個人或者某個人,人數(shù)至多不到十個,甚至就是特定的一個人。于是乎就會出現(xiàn)一些可能,比如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苦難或者吃苦的時候,想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要被"天"降大任?畢竟人數(shù)是眾多的么,自己吃點苦也就釋然了,或許這是"天"的考驗。但如果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就會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少數(shù)的極個別"人"。因為自己沒有背景,也沒有一定的資源,不可能是極其特別(聰明)的人,本能的就會躲避吃苦。要么也就選擇"躺平",或者認清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就不會過于的理想主義,也應該很少會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 由上可知,對于持觀點認為"斯"等于"是"的;和認為語言流變產(chǎn)生"是"變成"斯"的言論。本人是不認同的!即使有這兩種情況,也不應該出現(xiàn)在此句中。至于為什么會產(chǎn)生此兩種觀點言論,本人不妄加揣測他們的動機。對此兩種觀點的"誅心"之論,本人也不便多說,讀者自行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