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hifi播放器的“CPU”總是那么“低端”?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文中言論不代表乙迷觀點。
作者:xs_horizon
本期挑選了一些燒友的提問,并有請到hifi資深工程師xs_horizon解答,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燒友提問1:
聽說ESS的DAC硬件顛覆性使用射頻技術,其它家都還沒走出傳統(tǒng)音頻技術,是真的嗎?
xs_horizon答:
我跟ESS官方人員關系還是蠻好的,只是聽說ESS的研發(fā)人員都是數(shù)學博士,ESS90x8的原理并沒超出西格馬DAC的范圍。


燒友提問2:
我想問11.2896怎樣變成44.1的,分頻?DDS?
xs_horizon答:
一般是異步重采樣,也叫ASRC,可以變成任何頻率。

燒友提問3:
用cpu方案或者fpga方案,只要走usb接口,就不用說hifi了,usb這東西不帶時鐘,同步異步都是不好的解決,這個說法對不對?
xs_horizon答:
USB 接口,聲音不好主要是兩個原因。
1.所有的音頻時鐘處理以及數(shù)據(jù)與時鐘的同步處理均在解碼器端,對性能以及成本要求很高,一般的解碼器在USB 接收上占比并不高(默認用XMOS類似的基礎處理方式),導致音質(zhì)一般。

2.USB接口一般連電腦,電腦的噪聲是非常大的,而且還有數(shù)據(jù)延時的問題,所以這種輻射與噪聲會嚴重干擾到解碼器,加上數(shù)據(jù)延時不穩(wěn)定的問題,導致對數(shù)據(jù)與時鐘的同步變得更加困難一些,哪怕加了緩存,也不能保證不斷流。

燒友提問4:
我覺得就音頻那點帶寬,低端cpu就夠用了,fpga也有低端的。夠用的情況下,音質(zhì)和這兩者沒有關系吧?
xs_horizon答:
其實真正高保真來說,最好是盡可能的減少的輻射干擾以及需要極致干凈的電源,HIFI產(chǎn)品一定程度上來說,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屏蔽與電源。高頻的CPU以及大的顯示屏靠的太近,對聲音影響還是很大的,一個是顯示屏是一個開關顯示模組,CPU大量的高速總線,兩者都是很大的輻射源,對低頻音頻弱信號以及電源影響都非常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高端的CPU,就可以支持更多的一些炫酷的體驗,比臺那種動畫效果,3D效果。
但是從音頻的角度來說,其實384khz,其實速度也就是每秒30Mb的樣子,有一個500MHZ CPU 就完全可以了,并不需要很高性能。FPGA是一個大吞吐量高并發(fā)處理單元,如果沒有非常復雜的邏輯,也并不需要非常昂貴的系列。
從上可述,最終CPU或FPGA需要多強的性能,要看廠家對產(chǎn)品的取舍。

有任何hifi方面疑問,歡迎評論留言。
作者:xs_horizon
名詞注釋: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功能形同CPU且可塑性更強,是在PAL、GAL、CPLD等可編程器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ASIC)領域中的一種半定制電路而出現(xiàn)的,既解決了定制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編程器件門電路數(shù)有限的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