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第三十九章翻譯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shù)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
l?昔之得一者,
王弼:昔,始也。一,數(shù)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生,所以為物之主也。物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一以居成,居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fā)、歇、竭、滅、蹶也。
譯文:昔,是初始的意思。一,是數(shù)的起點,也是萬物的終極狀態(tài)。萬物都是由道而生,所以道是萬物之主。萬物各自因道而形成,舍棄道而去堅守已成的具體形器,那就失去了它的根本,所以都會崩裂、荒廢、消散、干涸、滅亡、衰敗。
?
l?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
王弼:各以其一,致此清、寧、靈、盈、生、貞。
譯文:萬物各憑大道,達(dá)到了天清、地寧、神靈、谷盈、生存、忠誠等狀態(tài)。
?
l?天無以清將恐裂,
王弼: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
譯文:天要憑借道才能達(dá)到清明,而不是用清理來達(dá)到清。天能堅守道就能不失清明,如果采取清理的方式那恐怕就要崩裂。所以建功立業(yè)的道是不能舍棄的。所以舍棄道而只關(guān)注功績,恐怕就喪失根本了。
?
l?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shù)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王弼:清不能為清,盈不能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乃以賤為本,高乃以下為基。故致數(shù)輿乃無輿也。玉石琭琭、珞珞,體盡于形,故不欲也。
譯文:清理無法達(dá)到清明,充填無法達(dá)到盈滿,都是要從根本的道來入手,才能保存各自的形象狀態(tài)。所以不該看重清理和填充,而應(yīng)該關(guān)注道,然而道沒有形象。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chǔ)。所以就算多次得到了名譽(yù)也和沒有名譽(yù)一樣。玉美、石堅,全部表露于外形上,而不能深藏,因而貴賤、毀譽(yù)一目了然,所以不要像玉石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