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與RNA可以偶然產(chǎn)生嗎?
? ? ?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研究表明,進化論在分子水平上陷入了嚴重的困境。進化論沒有闡明氨基酸的形成,蛋白質(zhì)的形成也是另一個謎。
? ? ? ?然而,問題不僅僅局限于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這些只是個開始。除此之外,極其復雜的細胞結(jié)構(gòu)將進化論者引向了另一個僵局。原因是,細胞不僅僅是一堆氨基酸結(jié)構(gòu)的蛋白質(zhì),而是人類遇到過的最復雜的系統(tǒng)。
? ? ? ?雖然進化論很難為構(gòu)成細胞結(jié)構(gòu)基礎(chǔ)的分子的存在提供連貫的解釋,但遺傳學科學的發(fā)展和核酸(DNA和RNA)的發(fā)現(xiàn)為該理論帶來了全新的問題。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開啟了生物學的新紀元,他們的工作揭示了DNA令人驚嘆的復雜結(jié)構(gòu)。
? ? ? ?這種被稱為DNA的分子存在于我們身體中100萬億個細胞的細胞核中,它包含了構(gòu)建人體的完整藍圖。關(guān)于一個人的所有特征的信息,從外表到內(nèi)部器官的結(jié)構(gòu),都記錄在DNA中組成這個巨大分子的四個特殊堿基的序列中。根據(jù)它們名字的首字母,這些堿基被稱為A、T、G和C。人與人肉體之間的所有結(jié)構(gòu)差異都取決于這些字母序列的變化。這是一種由四個字母組成的數(shù)據(jù)庫。

? ? ? ?DNA中堿基的順序決定了一個人的肉體結(jié)構(gòu),甚至是最細微的細節(jié)。除了身高、眼睛、頭發(fā)和膚色等特征外,單個細胞中的DNA還包含206塊骨骼、600塊肌肉、1000億個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元)、1000萬億個腦神經(jīng)元之間的連接、97000公里長的靜脈和人體100萬億個細胞的設(shè)計。如果我們要寫下用DNA編碼的信息,那么我們將不得不編輯一個由900卷每卷500頁組成的巨大圖書館。但這個龐大的圖書館將保存的信息編碼在細胞核中的DNA分子中,而細胞核比1/100毫米長的細胞本身還要小。?
為什么DNA不能偶然產(chǎn)生
? ? ? ?在這一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值得關(guān)注。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一個錯誤將使該基因完全無用。當考慮到人體中有3萬個基因時,就會變得更加清楚,組成這些基因的數(shù)百萬個核苷酸是如何不可能在偶然的情況下以正確的序列形成的。進化論生物學家弗蘭克·索爾茲伯里對這種不可能做出了評論:
? ? ? ?一種中等蛋白質(zhì)可能包含大約300個氨基酸??刂七@一結(jié)構(gòu)形成的DNA鏈上大約有1000個核苷酸,全部由4種基本核酸組成,即ATGC四種核酸,因此一共存在4^1000種可能的DNA鏈形式。使用一點代數(shù),我們可以看到4^1000=10^600。十的600次方等于1后面跟著600個零!這個數(shù)字完全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如果1后面有12個零,則表示萬億,600個0表示一個不可思議的數(shù)字。法國科學家保羅·奧格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不可能通過核苷酸的巧合積累來形成RNA和DNA:
? ? ? ?我們必須清楚地區(qū)分化學事件形成復雜分子(如核苷)的兩個階段。第一,一個接一個地產(chǎn)生核苷酸,這是可能的;第二,這些核苷酸以非常特殊的序列結(jié)合。第二種是絕對不可能的。[1]
? ? ? ?多年來,弗朗西斯·克里克一直相信分子進化論,但最終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復雜的分子不可能是巧合自發(fā)產(chǎn)生的,它是一個進化過程的結(jié)果:
? ? ? ?作為一個誠實的人,即使擁有我們現(xiàn)在所能獲得的所有知識,也只能承認,生命在最初一刻的起源幾乎是一個奇跡。[2]
? ? ? ?土耳其進化論者阿里·德米爾索伊教授被迫在這個問題上作了以下供認:
? ? ? ?事實上,蛋白質(zhì)和核酸(DNA-RNA)偶然形成的概率是一個遠遠超出估計的概率。[3]
? ? ? ?在這一點上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悖論:雖然DNA只能在特殊蛋白質(zhì)(酶)的幫助下復制,但這些蛋白質(zhì)的合成只能通過DNA中編碼的信息來實現(xiàn)。由于它們都相互依賴,它們要么必須同時存在以進行復制,要么必須在一個出現(xiàn)之前“創(chuàng)造”它們中的另一個。美國微生物學家霍默·雅各布森評論道:
? ? ? ?一個復制計劃、從當前環(huán)境中提取能量和部件、生長順序以及將指令轉(zhuǎn)化為生長的機制——所有這些都必須同時出現(xiàn)在那個[生命開始]的時刻。這一系列事件的同時發(fā)生似乎是一種難以置信的不太可能的事件,并常常歸因于神的干預。[4]

? ? ? ?上面的引文是在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xiàn)DNA結(jié)構(gòu)兩年后寫的。但是,盡管科學取得了所有的發(fā)展,進化論者的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兩位德國科學家容克和謝勒解釋說,化學進化所需的每一種分子的合成都需要不同的條件,而這些材料的合成在理論上的概率為零:
? ? ?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已知的實驗可以讓我們獲得化學進化所需的所有分子。因此,至關(guān)重要的是在非常合適的條件下在不同的地方產(chǎn)生各種分子,然后通過保護它們免受水解和光解等有害元素的傷害,將它們帶到另一個地方進行反應(yīng)。[5]
? ? ? ?簡而言之,進化論無法證明任何據(jù)稱發(fā)生在分子水平上的進化階段??茖W的進步不僅沒有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反而使它們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解決。
? ? ? ?有趣的是,大多數(shù)進化論者相信這個完全不科學的童話故事,就好像它們是真的一樣。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不接受創(chuàng)造,所以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澳大利亞著名生物學家邁克爾·丹頓在他的著作《進化:危機中的理論》中討論了這個問題:
? ? ? ?對于懷疑論者來說,如果說高等生物的遺傳程序是由一個純粹的隨機過程促成的,那這種程序由接近10億比特的信息組成,相當于一個有1000卷書的圖書館中的文字序列,其中包含數(shù)以千計的復雜算法,這些算法以編碼的形式控制、指定和排序數(shù)十億個細胞的生長和發(fā)育,形成一個復雜的有機體,那么這一命題是不切實際的。但對于達爾文主義者來說,這個想法被接受了,沒有絲毫的懷疑——范式優(yōu)先!
進化論者的自白
? ? ? ?概率計算清楚地表明,蛋白質(zhì)和核酸(RNA和DNA)等復雜分子不可能是相互獨立的偶然形成的。然而,進化論者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大的問題,即所有這些復雜的分子必須同時共存,才能讓生命真正存在。進化論完全被這一要求搞糊涂了。在這一點上,一些領(lǐng)先的進化論者被迫承認。例如,著名的進化學家萊斯利·奧格爾博士說:
? ? ? ?蛋白質(zhì)和核酸在結(jié)構(gòu)上都很復雜,但同時在同一地點自發(fā)出現(xiàn)是極不可能的。然而,似乎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蛋白質(zhì)),而沒有另一個(核酸)。因此,乍一看,人們可能不得不得出結(jié)論,生命實際上永遠不可能是通過化學手段起源的。[6]
? ? ? ?其他科學家也承認了同樣的事實:
? ? ? ?如果沒有催化蛋白質(zhì)或酶的幫助,DNA就無法完成它的工作,包括形成更多的DNA。簡而言之,沒有DNA,蛋白質(zhì)就不能形成,但沒有蛋白質(zhì),DNA也不能形成。[7]
? ? ? ?遺傳密碼及其翻譯機制(核糖體和RNA分子)是如何起源的?眼下,我們得到的是一種驚奇和敬畏的感覺,而不是一個答案。[8]
? ? ? ?《紐約時報》科學記者尼古拉斯·韋德在2000年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 ? ? ?關(guān)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一切都是一個謎,似乎我們知道的越多,這個謎團就越尖銳。[9]

進化論者的又一次徒勞嘗試:“RNA世界”
? ? ? ?20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原本存在于地球原始大氣中的氣體會使氨基酸不可能合成,這對分子進化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 ? ? ?進化論者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斯坦利·米勒、西德尼·福克斯、西里爾·龐南佩魯馬等人的“原始大氣實驗”是無效的。出于這個原因,在20世紀80年代,進化論者再次嘗試。
? ? ? ?于是,“RNA世界”假說應(yīng)運而生。這一設(shè)想提出,首先形成的不是蛋白質(zhì),而是包含蛋白質(zhì)信息的RNA分子。
? ? ? ?根據(jù)哈佛大學化學家沃爾特·吉爾伯特在1986年提出的這一假說,基于托馬斯·切赫關(guān)于核酶的發(fā)現(xiàn),數(shù)十億年前,一種能夠自我復制的RNA分子以某種方式偶然形成。然后,這種被外界影響激活的RNA分子開始產(chǎn)生蛋白質(zhì)。此后,有必要將這些信息存儲在第二個分子中,不知何故,DNA分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功能。
? ? ? ?盡管它是由每個階段的一系列不可能事件組成的,但這種幾乎不可信的情景遠遠沒有對生命的起源提供任何解釋,只是放大了問題,并提出了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
? ? ? ?1.既然組成RNA的核苷酸的巧合形成是不可能的,那么這些假想的核苷酸如何可能通過以特定的序列聚集在一起來形成RNA?進化學家約翰·霍根承認RNA不可能偶然形成;
? ? ? ?隨著研究人員繼續(xù)仔細檢查RNA世界的概念,更多的問題出現(xiàn)了。核糖核酸最初是如何產(chǎn)生的?即使在最好的條件下,核糖核酸及其組成部分也很難在實驗室中合成,更不用說在真正可信的條件下了。[10]
? ? ? ?2.即使我們假設(shè)它是偶然形成的,這種只由一條核苷酸鏈組成的核糖核酸怎么會“決定”自我復制,它可以用什么樣的機制進行這種自我復制過程?它在哪里找到了它在自我復制時使用的核苷酸?
? ? ? ?甚至進化論微生物學家杰拉爾德·喬伊斯和萊斯利·奧格爾在他們的著作《RNA的世界》中也表達了這種情況的絕望性質(zhì):
? ? ? ?這個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根本上是不切實際的:一種自我復制的RNA分子的神話,它一開始從一堆隨機的多核苷酸中產(chǎn)生。鑒于我們目前對生命起源化學的理解,這樣的概念不僅是不現(xiàn)實的,而且即使是樂觀主義者也不相信RNA的催化潛力。[11]
? ? ? ?3.即使我們假設(shè)在原始世界中存在自我復制的RNA,可以獲得大量每種類型的氨基酸供RNA使用,而且所有這些不可能的情況都以某種方式發(fā)生了,這種情況仍然不會導致甚至一個單一蛋白質(zhì)的形成。因為RNA只包括有關(guān)蛋白質(zhì)結(jié)構(gòu)的信息,氨基酸是原料。然而,目前還沒有產(chǎn)生蛋白質(zhì)的機制。認為RNA的存在足以產(chǎn)生蛋白質(zhì)是荒謬的,就像期望一輛汽車自己組裝一樣,簡單地把藍圖扔到一堆堆放在一起的部件上。如果沒有工廠和工人按照藍圖中的指令組裝部件,藍圖就不能自己生產(chǎn)汽車;同樣地,RNA中包含的藍圖如果沒有遵循RNA中指令的其他細胞組件的合作,就不能自己生產(chǎn)蛋白質(zhì)。
? ? ? ?在核糖體工廠中,蛋白質(zhì)是在許多酶的幫助下產(chǎn)生的,這是細胞內(nèi)極其復雜的過程。核糖體是由蛋白質(zhì)組成的復雜細胞器。因此,這導致了另一個不合理的假設(shè)——核糖體也應(yīng)該在同一時間偶然出現(xiàn)。
? ? ? ?即使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雅克·莫諾德,他也是進化論和無神論最狂熱的捍衛(wèi)者之一,他也解釋說,蛋白質(zhì)的合成絕不能僅僅被認為依賴于核酸中的信息:
? ? ? ?除非被翻譯,否則代碼毫無意義?,F(xiàn)代細胞的翻譯機制至少需要50個大分子參加這項工作,這個制造工作是什么時候、怎么形成閉環(huán)生產(chǎn)線的?這是非常難以想象的。[12]
? ? ? ?原始世界中的RNA鏈怎么會做出如此智慧的決定,在50個特殊大分子還沒形成前,沒有分子輔助生產(chǎn),它用什么方法靠自己完成了這50個特殊大分子的工作,而把蛋白質(zhì)生產(chǎn)出來的?
? ? ? ?進化論者對這些問題沒有答案。
? ? ?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斯坦利·米勒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同事之一萊斯利·奧格爾博士使用了術(shù)語“劇本”來表示“生命起源于RNA世界”的可能性。奧格爾在1994年10月發(fā)表在《美國科學家》上的文章《生命的起源》中描述了這種RNA必須具有的特征,以及這是多么不可能:
? ? ? ?我們注意到,如果生命最初起源的那個RNA具有兩個今天的RNA所沒有的功能,那么這種情況才可能發(fā)生:在沒有蛋白質(zhì)的幫助下而能自我復制的能力,以及靠自己催化蛋白質(zhì)合成的能力。[13]
? ? ? ?正如現(xiàn)在應(yīng)該清楚的那樣,從RNA中期待這兩個復雜和極其必要的過程,只有在進化論者的想象力的幫助下才可能實現(xiàn)。另一方面,具體的科學事實清楚地表明,RNA世界假說是一個為生命的偶然形成而提出的新模型,也是一個同樣不可信的故事。
? ? ? ?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化學家Gordon C.Mills和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Dean Kenyon評估了RNA世界假說的缺陷,并在他們題為《RNA世界:評判》的文章中得出了一個簡短的結(jié)論:“RNA是一個非凡的分子,RNA世界假說則是另一回事,我們認為沒有理由相信這個假說已經(jīng)確立了,甚至它根本就沒有被確立的希望。[14]
? ? ? ?《科學》作家Brig Klyce 在2001年的文章中解釋說,進化論者在這個問題上非常執(zhí)著,但到目前為止所獲得的結(jié)果已經(jīng)表明,這些努力都是徒勞的:
? ? ? ?RNA領(lǐng)域的研究是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產(chǎn)業(yè),這項研究已經(jīng)證明,在地球上可用的時間內(nèi),生命細胞要偶然從非生命物質(zhì)中起源是多么困難。這一證明是對科學的寶貴貢獻,額外的研究也將是有價值的。但是,面對新的困難,堅持認為生命可以自發(fā)地從無生命的化學物質(zhì)中出現(xiàn)是令人費解的。這讓人想起中世紀煉金術(shù)士的工作,他們堅持不懈地試圖將鉛變成黃金。[15]
生命不僅僅是一堆分子
? ? ?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生命的偶然形成是多么不可能。讓我們再次暫時忽略這些不可能的事情。讓我們假設(shè)蛋白質(zhì)分子是在最不合適、最不受控制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例如原始地球條件。
? ? ? ?僅形成一種蛋白質(zhì)是不夠的;這種蛋白質(zhì)將不得不在這種不受控制的環(huán)境中耐心等待數(shù)千年,甚至數(shù)百萬年,而不會受到任何損害,直到在同樣的條件下偶然在它旁邊形成另一種分子。它將不得不等待,直到數(shù)百萬正確的和必要的蛋白質(zhì)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并排形成,這一切都是“偶然的”。較早形成的那些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即使在紫外線和惡劣的機械作用下也不會被摧毀,其他的就在它們旁邊形成。然后,這些數(shù)量充足的蛋白質(zhì)必須通過進行有意義的結(jié)合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細胞的細胞器。這些蛋白質(zhì)都來自同一地點,任何外來物質(zhì)、有害分子或無用的蛋白質(zhì)鏈都不能干擾它們。然后,即使這些細胞器要在一個計劃和秩序內(nèi)以極其和諧和合作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它們也必須攜帶所有必要的酶,并覆蓋一層膜,膜的內(nèi)部必須填充一種特殊的液體,為它們準備理想的環(huán)境?,F(xiàn)在,即使所有這些“極不可能”的事件都偶然發(fā)生,這個分子堆會不會出現(xiàn)生機?
? ? ?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研究表明,僅僅將生命所必需的所有物質(zhì)結(jié)合在一起是不足以讓生命開始的。即使收集了生命所需的所有蛋白質(zhì)并將其放入試管中,這些努力也不會產(chǎn)生活細胞。關(guān)于這個問題進行的所有實驗都被證明是不成功的。所有的觀察和實驗都表明,生命只能起源于生命。
? ? ? ?認為生命是從非生物進化而來的說法,換言之,是一個只存在于進化論者夢中的故事。
? ? ? ?在這方面,地球上的第一生命一定也起源于其他生命。
? ? ? ?錢德拉·維克拉馬辛哈描述了他作為一名科學家所面臨的現(xiàn)實,他一生都被告知,生活是偶然巧合的結(jié)果:
? ? ? ?從我最早接受科學培訓開始,我就被強烈地洗腦,相信科學不可能與任何類型的刻意創(chuàng)造有關(guān)。我不得不痛苦地擺脫這種想法。目前,我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論據(jù)來推翻那些主張原始信仰的觀點。我們曾經(jīng)有一個開放的思想(相信偶然創(chuàng)造了一切);現(xiàn)在我們意識到,對生活的唯一合乎邏輯的回答是創(chuàng)造——而不是偶然的隨機事件。[16]
(本文僅作為交流分享,請君自我判斷接受與否)
? ____________________
[1] ?Paul Auger, De La Physique Theorique a la Biologie, 1970, p. 118.
[2] ?Francis Crick, Life Itself: It’s Origin and Natur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1, p.88.
[3] ?Ali Demirsoy, Kal? t? m ve Evrim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Ankara: Meteksan Publishing Co., 1984, p. 39.
[4] 0 Homer Jacobson,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and the Origin of Life?, American Scientist, January 1955, p. 121.
[5] ?Reinhard Junker & Siegfried Scherer,?Entstehung und Geschichte der Lebewesen?, Weyel Verlag, 1986, p. 89.
[6] ?Leslie E. Orgel,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71, October 1994, p.78
[7] John Horgan, "In the Beginning",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64, February 1991, p. 119
[8] Douglas R. Hofstadter, G?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New York, VintageBooks, 1980, p. 548
[9] Nicholas Wade, "Life's Origins Get Murkier and Messier",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3, 2000,pp. D1-D2
[10] ?John Horgan, ?In the Beginning?,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64, February 1991, p. 119.
[11] ?G.F. Joyce, L. E. Orgel, ?Prospec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the RNA World?,In the RNA World,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93, p. 13.
[12] ?Jacques Monod, Chance and Necessity,New York: 1971, p.143.
[13] Leslie E. Orgel, ?The Origin of Life on the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 October 1994,vol. 271, p. 78.
[14] ?Gordon C. Mills, Dean Kenyon, ?The RNA World: A Critique?, Origins & Design, 17:1,1996
[15] ?Brig Klyce, The RNA World, http://www.panspermia.org/rnaworld.htm
[16] ?Chandra Wickramasinghe, Interview in London Daily Express, August 14,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