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大作文要怎么寫(5)——「二八定律」,快速總結「給定資料」的小技巧

全文字數|3.9千
閱讀時間|14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1.適用范圍很廣的「二八定律」
2.辛苦的駐村書記汪杰

一、適用范圍很廣的「二八定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理解「給定資料」的技巧,即「二八定律」。
申論的「給定資料」大有來頭,在出題者的精心安排下,所有的「給定資料」都不會把核心明確體現在資料中,而是需要考生自己來總結、解析。
因此,無論是解析對應的「非大作文」類題目,還是寫好「申論大作文」,我們都必須要從充分理解「給定資料」,而「二八定律」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八定律」又稱「帕累托法則」「關鍵少數法則」,以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
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關于意大利社會財富分配的研究結論: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會財富。這個結論對大多數國家的社會財富分配情況都成立。不過在特殊情況下,該比例會更加極端,例如下面這篇報道:

2021年10月10日彭博社報道,根據美聯儲的統計,占美國前1%的富裕人群共擁有社會總財富的27%,而收入在中間60%的人群(即所謂的「中產階級」)只占到社會總財富的26.6%,是美國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首次,其原因和新冠疫情蔓延、美元「大放水」等因素有關。
「二八定律」適用于很多方面,當然也包括對申論「給定資料」的解讀。簡單來說,在所有的「給定資料」中都基本存在一個規(guī)律
——80%核心內容,存在于在20%的文字中。
換言之,每個「給定資料」都有約80%的內容沒啥用,一兩句話甚至一兩句短語就能總結出來。

二、辛苦的駐村書記汪杰
我們還是以大家熟悉的「駐小谷村第一書記汪杰」來舉例解釋「二八定律」(話說這個資料總被西瓜拿來舉例,汪杰同志辛苦了……)
【2021國考省級卷「給定資料1」】節(jié)選:
陽光伴隨著討價還價聲,灑在谷底開闊的地方,這里正是小谷村集市所在的地點。駐村第一書記汪杰正在攤前拉話時,鎮(zhèn)長陳青松打來了電話:“不錯呀,你這‘無中生有’的集市漸成氣候了?!?br>(陽光+伴隨人聲+灑在,典型的擬物描寫,并用環(huán)境烘托氛圍,對此大家能感受則感受,不能感受直接忽略,這里的重點其實有4個:小谷村、集市、汪杰、陳青松)
集市上,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一邊趕集,一邊說著過去種種,十分感慨:“想過有改變,但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改變。”
(一個短語總結這句話:小谷村發(fā)生改變)
從前的小谷村是什么樣子呢?
汪杰記得他剛來小谷村的場景。因為山多平地少,村民擇坡而居,住的都是籬笆屋。住得遠的村民到村委會要走兩個多小時,除了出山買必要的生活用品,幾乎與世隔絕。
汪杰剛到村里時,老百姓看到他,都躲得遠遠的。他走進住在深山的趙貴家,看到他們家高高低低四個孩子,全都沒有上學,最大的孩子都十四歲了。趙貴說,女孩子就應該在家照顧豬雞羊。男孩子呢?趙貴說,上學太遠也太苦了。汪杰說,小谷村會好起來的。趙貴只是笑。
(一句話總結這三段:小谷村窮、破,尤其是交通條件差、教育環(huán)境差)
「給定資料1」的開頭部分字數內容并不少,有約400字,但一句話就能總結:
小谷村以前窮、破,尤其是交通條件差、教育環(huán)境差,現在發(fā)生了改變。
順便記住4個要素:
小谷村、集市、駐村第一書記汪杰、鎮(zhèn)長陳青松
用「二八定律」來解釋,這約400字的內容就屬于那不重要的部分,即「內容占據了絕大部分(約80%),值得解析的關鍵因素卻很少(約20%)」。
一般來說,在「給定資料」中,文字內容越有趣味,具體敘述越細節(jié),鋪墊渲染的越多——內容就越沒用。
這個原理很好理解,申論說白了是模擬治國策略的,無論是環(huán)境保護、城市規(guī)劃、法制建設還是脫貧攻堅,考生都要從較高的政治站位去思考,并結合文獻(重要會議、重要講話等)和「給定資料」給出解決措施。資料越有趣、描述越細節(jié),我們就越要冷靜,越要想辦法從中盡量提煉出關鍵的信息,而提煉的過程往往就是舍棄趣味性、細節(jié)性的過程。
以上文為例,不難看出,這400字中有各種各樣的鋪墊渲染和細節(jié)敘述,例如:
陽光伴隨著討價還價聲,灑在谷底開闊的地方(環(huán)境描寫)
住得遠的村民到村委會要走兩個多小時,除了出山買必要的生活用品,幾乎與世隔絕(細節(jié)描述)
汪杰走進住在深山的趙貴家,看到他們家高高低低四個孩子,全都沒有上學,最大的孩子都十四歲了。趙貴說,女孩子就應該在家照顧豬雞羊。男孩子呢?趙貴說,上學太遠也太苦了。(有對話、情節(jié)且非常具體)
此類內容都屬于「內容多但不重要」的,一般一兩個詞就能總結,甚至不需要總結。
既然這400字「內容多但不重要」,那為什么「小谷村、集市、駐村第一書記汪杰、鎮(zhèn)長陳青松」這4個要素重要呢?這和文章的通用結構有關。
無論什么文章,開頭都非常重要,申論「給定資料」自然也是如此。同時,我們在做申論題時,往往需要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所以在文章前兩段出現的人物和地點就尤為重要。
恰好,本文第一段就同時出現了2個「人物要素(駐村第一書記汪杰、鎮(zhèn)長陳青松)」和2個「地點要素(小谷村、小谷村的集市)」,直接判定:
汪杰、陳青松這兩個人就是文中的重要人物;小谷村這個地點就是文中的重要地點,尤其是小谷村集市發(fā)生的事情,很可能是解讀本文的關鍵。
接下來我們可以讀到關鍵詞「改變」以及描述小谷村之前窮、破的細節(jié),據此可判定「在汪杰、陳青松的帶領下,小谷村由窮、破(尤其是交通差、教育差)發(fā)生改變」是本文的核心內容。
這就是解讀「字數多但不重要」的「80%」內容的方法。
那么,「20%」的「字數少卻很重要」內容應怎樣去尋找呢?這其實非常簡單,重點關注兩個方面即可:
第一個方面:
即上文總結的方法,即開頭就出現的人物、地點和關鍵詞(如小谷村發(fā)生了巨大改變)一定是「字數少卻很重要」的。
第二個方面:
帶有明顯概括、總結性質的句子,或者某句話后出現了很多內容來拓展這句話。
還是請出汪杰同志:
【2021國考省級卷「給定資料1」】節(jié)選:
改變小谷村硬件容易,但是人們的思想呢?連村干部們都得過且過。汪杰來的第4天才見到他們。汪杰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做事。他“化緣”來的幾臺電腦,讓村干部們學會打字,帶領他們學習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組織大家一起交流心得體會。他還有意識地鍛煉年輕村干部,鼓勵他們獨立去解決問題。村紀檢小組長劉波年輕,有些怕事,鄰村一只狗咬死小谷村的一只羊,兩村村民爭吵起來,劉波覺得這事超出了村紀檢小組長能管的范圍,他解決不了。汪杰鼓勵劉波,村干部樣樣事都得會干,越復雜的事越不能往后退,并指導他具體怎么做。劉波大著膽子處理好了這件事,覺得自己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氣了。現在,村里到處都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或在走訪解決問題,或在填路上的積洼,或在調解鄰里糾紛。汪杰戲說,他們是村里的“施工隊”。
(第一句話用了設問的方法,雖然沒有明說,但不難解讀出「改變人們的思想難,但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從村干部做起」這一含義,可以看出該含義總結意味非常強,整整一長段都在講「改變村干部思想作風」)
根據「敘述越細節(jié),鋪墊渲染越多,內容越沒用」的原理可看出本段除了第一句話外,其他的內容基本沒什么價值。什么「化緣」電腦,什么「狗咬死羊怎么處理」,這些非常細節(jié)的部分就是為了突出第一句話的重要性。
再比如下面這部分資料:
【2021國考省級卷「給定資料1」】節(jié)選:
只有付出過,才知道其中艱難。汪杰希望自己離開后,小谷村能有東西永遠留下來。同在一個鎮(zhèn),柏香村做茶園、搞旅游,后池村有苗圃基地。小谷村做什么呢?汪杰把小谷村的事捧在手里,掂來掂去,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在小谷村造一個集市。
經過一番努力,5月1日,大集熱熱鬧鬧開張了。汪杰到處吆喝,逢人宣傳,他堅信只要堅持幾個月,一定會有一個穩(wěn)定、成規(guī)模、可持續(xù)的小谷村集市。汪杰做了兩手準備,先是成立了村合作社,搞了小谷村集市專賣,然后告訴村民,哪怕拿雞蛋來賣,合作社都收。同時,汪杰去鎮(zhèn)里動員商戶來小谷村做買賣。剛開始,商戶們聽到要去小谷村,滿腹懷疑,他們印象中的小谷村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但汪杰堅信,生活總要柴米油鹽,吃穿總要必需品,只要堅持下去,集市會越來越熱鬧,他們自然就來了。果然,兩個月后,商戶們看到小谷村的集市熱鬧非凡,主動來找汪杰,要在集市上做買賣。
(「有東西留下來」的想法催生了小谷村的集市,后面一長段內容都在講相關內容)
不難看出,「汪杰產生想法」后的一整個長短都在講「怎么把集市建設好」,說明「汪杰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在小谷村造一個集市」這句話是一定屬于「20%」的「字數少卻很重要」內容。
結合材料進一步解讀不難發(fā)現以下邏輯關系:
汪杰想要在他離開后,小谷村能有東西永遠留下來→汪杰產生想法,建設集市
汪杰已經做到了改進干部思想作風,保障輟學兒童重新接受教育等工作,國家也建設好了硬件設施,那么:
汪杰還要做一件必要的事情→汪杰想要「在他離開后,小谷村能有東西永遠留下來」
結合「給定資料1」一直在講述的「駐村書記采取各種方法幫助小谷村脫貧」這個大背景和「集市」的性質,可得出以下邏輯:
汪杰想要建立幫助小谷村長效脫貧的特色機制(結合小谷村實際,且在汪杰離開村子后依然能運轉)→建立「小谷村集市」
通過上述方法,我們就找到了「20%」的「字數少卻很重要」內容。
總結:
理解「二八定律」的適用性,并將其與申論「給定資料」的特點相結合,對提升解題效率非常有幫助。在申論實戰(zhàn)中,「二八定律」有兩個方面的應用。
一是快速總結「字數多但不重要」的「80%」內容,使文章變得「清爽」。
熟練應用「二八定律」后,當我們看到超長一段細節(jié)非常具體甚至很有趣味性的文字后就會立即確定其「字數多但不重要」,例如「駐小谷村第一書記汪杰」這篇資料中開頭那么多描寫,其實用「小谷村窮、破,尤其是交通條件差、教育環(huán)境差」概括就足夠了。
一般一篇2000字的「給定資料」中約有1600字(80%)不重要,這1600字總結下來可能連160字都不到,這樣我們理解資料就會變得特別簡單。
二是快速找到「字數少卻很重要」的「20%」內容,梳理總結后即可吃透文章。
根據申論「給定資料」的特點,我們需要關注關鍵的人員、地點和發(fā)生的事件,重點尋找?guī)в忻黠@概括、總結性質的句子,因為他們很可能就是全文的核心。
假設一篇「給定資料」有2000字,其中1600字不重要,用160字就能總結;其余400字重要,用200字左右總結,那么這篇文章可以被壓縮到350字左右。
如果是回答「非大作文」類題目,那我們可以把這350字當「目錄」和「批注」,從而快速鎖定原資料細節(jié)(回答「具體措施」類題目),或進一步壓縮文字內容來概括資料(回答「概括總結」類題目),或結合全文對其中部分內容重點解讀(回答「解讀理解」)類題目。
如果是寫「申論大作文」,那么這350字可以視情況融入文中,提升大作文與原文的聯系程度。注意此時盡量用概括性文字,不要在「申論大作文」中抄原資料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