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SEP:真之緊縮論(The Deflationary Theory of Truth)第7節(jié)

2020-04-22 01:31 作者:屋頂現(xiàn)視研  | 我要投稿

屋頂按:

本詞條由網(wǎng)哲鄰人部志愿翻譯,首發(fā)于知乎專欄【網(wǎng)哲鄰人部】,歡迎關(guān)注;

因屋頂也從事著一些日英語文獻翻譯,個別翻譯君也參與其中,網(wǎng)哲鄰人部經(jīng)討論決定、為減少重復工作與方便學人閱覽,委托屋頂在B站長期代為發(fā)布詞條翻譯,望讀者周知

SEP:真之緊縮論(The Deflationary Theory of Truth) URL: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18/entries/truth-deflationary/

版本信息:First published Thu Aug 28, 1997; substantive revision Mon Oct 4, 2010

作者:Daniel Stoljarand Nic Damnjanovic?

翻譯: @Suetonius 校對: @Mefls?

翻譯僅供學習討論,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出處與翻譯校對,歡迎友善討論與指出翻譯不足之處

網(wǎng)哲鄰人部,一個自由自愿自主自律的聯(lián)合協(xié)作哲學詞條翻譯社群,歡迎有志者私信加入

文章配圖僅獻給翻譯校對君s,圖文無關(guān)


7. Objections to Deflationism 對緊縮論的反駁


到目前為止我們關(guān)注的只是緊縮論是什么。在本文的其余部分,我們將考慮六種反駁。這些絕不是僅有的對緊縮論的反駁——Horwich(1998b)考慮了39種不同的反駁——但是這六種確實顯得特別明顯和重要。


7.1 Objection #1: Propositions Versus Sentences. 反駁1:命題還是句子


我們前面提到過,緊縮論可以用句子式或者命題式的版本來表達。但一些哲學家認為,在這兩種版本間的選擇構(gòu)成了緊縮論的一個兩難困境。由此而來的反駁是:如果緊縮論是由命題式版本構(gòu)造的,那么它是瑣碎的;而如果它由句子式版本構(gòu)造,那么它就是錯的。為了揭示這種兩難,考慮如下斷言:

(7)雪是白的是真的,當且僅當雪是白的。

現(xiàn)在,“雪是白的”是一個句子還是一個命題?一方面,如果我們將(7)視為一個句子,那么假設(7)可以被解釋為一個具有必然性的斷言,那么(7)是錯的。畢竟,乍看起來,要使句子“雪是白的”為真,所需要的遠比雪是白的這一情況要多。為了使“雪是白的”為真,這不僅需要雪是白的這一情況,還需要加上“雪是白的”這句話所表達的意義是雪是白的。但是(7)忽略了這個語言問題。在另一方面,假設我們認為雪是白的這指向一個命題(命題是句子的意義)。那么這個理論看起來就是瑣碎的,因為該命題——雪是白的——在雪是白的的情況下被定義為真。簡而言之,緊縮論面臨這一兩難:將其視為關(guān)于句子的理論,那么它就是錯的;將其視為關(guān)于命題的理論,那它是瑣碎的。

在這個兩難困境中,緊縮論者的最佳策略似乎是保留其主張的命題式版本并接受其瑣碎性。畢竟一個瑣碎的主張至少是正確的。此外,對其瑣碎性的指控很可能被緊縮論者視作榮譽徽章:由于緊縮論者提倡他們的理論遵循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同意的平凡事實,因而他們倡導的理論是瑣碎的不足為奇。

但是,緊縮論者也有很多理由不支持該觀點。首先,在這個問題中,瑣碎性并不來自于真概念,而毋寧說是來自于命題的概念。其次,一個瑣碎版本的緊縮論對于意義理論相當于啥都沒說(在意義理論中,我們給出了自然語言中的句子和它們所表達的命題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傊?,如果緊縮論者只關(guān)注命題的話,他們就沒有處理句子和命題間的關(guān)系。當然,有人可能指出,其它真理論也對意義理論保持沉默,所以憑什么緊縮論就不能呢?但是,事實上許多緊縮論者將他們的主張置于一個更大的哲學規(guī)劃的中心位置,即,提供一個對語義概念(諸如真、指稱和意義這樣的概念)的緊縮論解釋。對于那些在兩難困境中做出了這一選擇的緊縮論者而言,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無法完成這一規(guī)劃。

對該兩難困境的其它可能的回答是接受緊縮論是適用于句子的,但有理由認為它所適用的句子必須是解釋性的句子,如,有意義的句子。當然,如果緊縮論所適用的句子是解釋性句子,那么就沒有理由反對緊縮論無視句子具有意義的事實了。在這種解釋下,緊縮論并沒有像假設的那樣無視這個事實。

于是,對于這個兩難的任何一種回應,緊縮論都利用意義的觀念來解釋真。這使許多哲學家認為,為了避免循環(huán)論證的風險,緊縮論不能與那些利用真概念解釋意義的意義理論相結(jié)合(因為緊縮論已經(jīng)用意義解釋真了),尤其是緊縮論并不與意義的真值條件論相容。其他哲學家也暗示,緊縮論與(那些基于賦予真任何解釋性地位的)真值條件意義理論并不相容。

如果緊縮論與真值條件意義理論不一致,這也并不構(gòu)成對緊縮論的明顯反駁。畢竟,還有許多意義理論的替代品:Paul Horwich和 Hartry Field已經(jīng)從不同方式為一種版本的意義的使用理論進行了辯護。但是,在使用理論被視為一個成功的意義理論之前,還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

那么,關(guān)于緊縮論與真值條件意義理論不一致的這一主張本身如何?Lycan指出,文獻中關(guān)于循環(huán)論證的指控是流于印象的,因此很難評價。此外,至少在表面上,循環(huán)論證的指控看起來表明了,甚至真之膨脹論也與真值條件意義理論不一致,因為所有的真理論都在某種情況下將意義視為理所當然的——例如,在決定哪些句子是真的這一點上。

另一方面,只有在我們知道“1.真在理論中扮演了何種解釋性的角色;2.緊縮論排除了何種解釋性的角色”這兩點的前提下,我們才能評估關(guān)于真在真值條件意義理論中所扮演的解釋性角色的擔憂。這似乎很清楚,例如,如果真概念只在真值條件意義理論中作為統(tǒng)合性的機制使用,那么這就沒有與真之緊縮論有什么不一致的了。但是真在真值條件意義理論中只扮演這個角色嗎?這種緊縮論與真值條件意義理論的相容論似乎對我們而言仍然是一個重要而待解答的問題。


7.2 Objection #2: Correspondence 反駁2:符合性


經(jīng)常有人說,對于真而言,最明顯的是真理是與事實相符合的——例如,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這個句子的真,就意味著這個句子與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這個事實相符合。這個被稱為真之符合論的理論建立這一直覺之上,并且它試圖通過訴諸符合性與事實的概念來解釋真概念。以至于即使一個人并不基于這種直覺構(gòu)建真理論,但眾多哲學家依然認為,兼容符合性直覺,對于任何一種真理論而言都是充分條件。

然而,這通常會導向反對緊縮論,因為緊縮論在滿足該充分條件方面特別困難。澄清該問題的一個途徑是關(guān)注一種緊縮論者也會贊同的,符合性直覺的特定表述。根據(jù)這種澄清方式,一個特定句子或命題“符合事實”的直覺就是該是句子或命題因為世界以某種特定形式存在而為真;這就是說,命題的真由偶然的事實決定,而這一事實往往是外在于命題的。我們可以會通過以下方式來表述它:一個同意這樣理解符合性直覺的人會同意:

(8)命題雪是白的為真,因為雪是白的。

現(xiàn)在,(8)的問題是,當我們把它與緊縮論——或者至少與該理論的一個必要的版本——結(jié)合起來,我們會得到一些顯然錯誤的東西。那些持有一個必要版本的緊縮論的人會清晰地承諾以下必然為真:

(9)命題雪是白的為真,當且僅當雪是白的

并且,由于(9)必然為真,因此同時假設(8)和(9)就意味著:

(10)雪是白的因為雪是白的

但不幸的是,(10)是錯的。其原因在于,由(8)和(10)中的“因為”所標記的連詞是一個因果性和解釋性的連詞,而這樣的連詞必須置于兩個不同的被連接物之間。但(10)中的被連接物明顯并非不同。因此(10)是錯的。但這意味著(8)和(9)的連接必然是錯的,并且緊縮論與符合性直覺并不一致。借用Mark Johnston的一句話——他在一個不同的語境中給出了一個相似的論證——我們分開看,即如果緊縮論是正確的,那么會丟掉(8)中的一個似乎很好的解釋;如果緊縮論是正確的,那么(8)等同于(10),而(10)則不是對任何事情的解釋。

一個緊縮論者如何回應這個反駁?一種回應是提供一個不同的對符合論直覺的表述。例如,他可以指出在命題“雪是白的”和雪的白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是一個偶然的聯(lián)系,并表明這拒絕了(8),因為它不是一個對符合性直覺的成功的表述。他可能繼續(xù)說,那個直覺更像是(8*):

(8 *)“雪是白的”為真因為雪是白的。

但當(8 *)與(9)結(jié)合,人們就不再能夠從中導出這個成問題的(10)了,因此,人們可能認為,如此避免了來自符合論的反駁。這當然是一個可行的提議。然而,問題在于,最有可能的是,認同(8 *)的緊縮論者持有的是句子版本而非命題版本的緊縮論。另一方面,句子版本的緊縮論者會轉(zhuǎn)而支持這樣一種版本的(9),即:

(9*)“雪是白的”為真,當且僅當雪是白的。

它將與(8 *)共同產(chǎn)生(10),至少這一點會被解釋為必然為真的。那么我們就回到我們開始的地方了。

另一個對反駁的回應是“因為”制造了一種模糊語境——在該語境中,我們不能在保持真值的前提下將共指稱的表達式相互替換——如果“因為”制造了一個模糊語境,那么從(8)和(9)推出(10)就將是不正當?shù)?。這也是可能的。但是,我們尚不清楚“因為”是否制造了合適的模糊語境。總的來說,我們能夠區(qū)分兩種模糊語境:內(nèi)涵語境,它允許替換必然共指稱的表達式,但不允許偶然共指稱的表達式;超內(nèi)涵語境,它甚至不允許替換必然共指稱的表達式。如果從(8)和(9)到(10)的推理要被成功地阻斷,那么“因為”就必然是制造了一個超內(nèi)涵語境了。但是,符合性反駁的支持者可以爭論說,即使“因為”制造了一個內(nèi)涵語境,它也沒制造一個超內(nèi)涵語境。

最后,也是最激進的回應是徹底拒絕符合性直覺。這個回應并不像它聽起來那么荒謬。事實上,緊縮論者并不必說,當一個人說“命題雪是白的與對應事實相符合”時,他是錯的。緊縮論者更可能說,此人只是簡單地用了一種比較修辭性的方式,表達了該命題為真,而真依然是根據(jù)緊縮論而被理解的。事實上,緊縮論者甚至會同意,只要是為了修辭或口語上的特定目的,采用“符合于事實”這種表述,是更有效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指出這種回應帶來的負擔,因為它涉及到反對一種許多人認為約束真理論的充分條件。


7.3 Objection #3: Truth-value Gaps. 反駁3:真值間隙


語言哲學已經(jīng)分離出一類命題,這類命題被認為沒有真值。根據(jù)一些道德哲學家的解釋,道德命題——如人們應該回別人的電話的律令——既非真也非假。同樣的,根據(jù)一些語言哲學家,一些命題也非真非假:那些假設了不存在事物的存在的命題——如現(xiàn)在的法國國王是禿頭;那些模糊的命題——如墻上的畫是家具;那些成悖論的命題(如說謊者悖論)。讓我們稱這些論題為間隙,因為我們是在真命題和假命題之間找到的這類命題。

因此,對真之緊縮論的一個反駁是,它與在這類命題間存在間隙相矛盾。理由相當簡單,并能直接由我們之前考慮過的,對假的緊縮論推出。為簡化起見,假設該間隙是存在的,因此存在命題Q缺乏真值。顯然,這不是那樣的情況:Q非真即假。但是現(xiàn)在請考慮這樣一個等值模式(F-prop):

(F-prop)命題P為假,當且僅當P不為真。

可以從(F-prop)中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情況不是這樣:Q非真即假, 那么情況也不會是這樣:Q為真或非真。但這里存在一個矛盾:Q必須為真或非真。如果接受這一點,我們陷入了以下三者的矛盾:宣稱所有的(ES-prop) 和(F-prop)的例示都為真,真值間隙的存在,與經(jīng)典邏輯。那么,顯然,我們必須放棄這三者之一。但是是哪個呢?在緊縮論的前提下,我們能一致地放棄哪個呢?

一個明顯與緊縮論相一致的策略是對于經(jīng)典邏輯的拒斥(例如,可能拒絕或限制排中律)。在這里,我們將很大程度上忽略這種進路。另一種策略是限制(ES-prop),以便不能斷言(ES-prop)的所有例示都是正確的(Horwich 1998b)。但是,有理由懷疑這種限制。請考慮以下兩個命題:

(11)所有包含式的析取均為真,當且僅當其中一項析取為真。

(12)教皇主張的所有命題都是正確的。

(11)和(12)都是我們借助真理謂詞做出的普遍表達。但是,兩者似乎都要求(ES-prop)所有例示的真。特別是,即使教皇斷言的某些命題是道德命題,我們也可以使用(12)來表示我們同意教皇所說的一切。這表明我們需要使用真的概念,根據(jù)它,即使對于非真非假的道德陳述,(ES-prop)也都適用。

第三種策略是通過拋棄緊縮論者對“假”的解釋,而保留其對“真”的解釋,從而修正緊縮論。不過該策略是相當鋌而走險的。首先,如果我們放棄了對“假”的解釋,那么我們是否還擁有對“真”的解釋就不清楚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真和假是一攬子交易。更進一步的,我們考慮的關(guān)于假的緊縮論,很大程度上是由經(jīng)典邏輯所激發(fā)的。也許,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最好得保留經(jīng)典邏輯,而這意味著我們應該保留對假的緊縮論解釋。最終,即使我們在沒有“假”而只有“真”的情況下開展工作,也會由于真值間隙而產(chǎn)生問題。再次為了簡化起見,假設有這樣一個非真非假的命題Q?,F(xiàn)在,如果Q非真非假,那么這個命題“Q是真的”為假。但是這意味著對于至少一個等值模式來說,雙條件句的一側(cè)將為假,而另一側(cè)將既不是真也不是假。但是,在所有涉及真值間隙的邏輯中,這樣的雙條件句將被視為是錯的或者非真非假的。無論哪種方式,結(jié)果都是等值模式并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對的。

第四種對真值間隙的處理策略,正如我們將展現(xiàn)的那樣,會是畸形的。根據(jù)該策略,我們不應該對產(chǎn)生真值間隙的現(xiàn)象—即特定的命題缺乏真值—做出回應,而更應該說是有些特定的描述性句子缺乏真值,因為那些句子沒能成功地表達命題。因此,以我們?nèi)笔д嬷档睦觼碚f:我們不該說現(xiàn)在的法國國王是禿頭這個命題沒有真值,我們應該說“現(xiàn)在的法國國王是禿頭”這個句子沒能表達出一個命題,因此它沒有真值。這種進路移除了在真值間隙與緊縮論之間的所有矛盾。真值間隙表明或暗含了那個特定句子沒能表達命題;緊縮論表明或暗含了,如果那些句子沒有表達命題,那么它們就沒有真值。但是,如果一方面假設某個句子不能表達一個命題,另一方面如果它表達了一個命題,就必然具有真值,這顯然并不矛盾。

這種解決間隙的策略使我們回到了前面提到的有關(guān)意義理論與緊縮論相容的問題。例如,有些人認為緊縮論與真值條件意義理論并不相容,因此不能接受這樣的觀點:有些句子沒有真值條件或沒能表達命題。但是,即使這是對的,即緊縮論者可以堅持只有有意義的描述句才有真值條件或表達了命題,并且意義的使用理論能區(qū)分意義的與無意義的句子。我們依然不清楚,是否有一種意義的使用理論能做出適當?shù)膮^(qū)分——例如,它是否能夠區(qū)分“現(xiàn)在的法國國王是禿頭”和“現(xiàn)在的澳大利亞首相是禿頭”。

第五種策略是徹底拒絕真值間隙,并簡單地同意,在命題和句子中都沒有真值間隙。起初看來這似乎是對緊縮論和真值間隙間不一致的過度反應。然而,該策略背后的想法是,無論對命題還是句子而言,我們并不清楚導致真值間隙的諸現(xiàn)象,是否應該被視為沒能成功指涉真值的諸現(xiàn)象。舉例而言,在缺失真值的情況下,我們不清楚以下哪一個能最好地解釋句子沒有真值的問題:是句子沒能成功地獲得真值、還是說通過展示約定的或會話的含義(它們決定了對句子的言說)。對這些現(xiàn)象的寬泛的語用論解釋的可能性暗示了我們可能容納真值間隙背后的直覺,而不必假定在這類命題中確實存在真值間隙。類似的,在模糊的命題中,我們可能采納認知主義立場:該立場是,像“禿頭”這樣的模糊的詞語事實上有精確的外延,只是我們永遠也不能知道那些精確的外延是什么。但是,像以前的策略一樣,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證明這種進路能夠解釋造成間隙的諸語言現(xiàn)象。

最后一種策略是認真對待緊縮論者的這個想法:“將真之于命題的歸賦”,與“真所被歸賦于的命題”有相同的語義值。到此前,我們假設了,當命題Q沒有真值時,對命題Q的真的歸賦是錯誤的。但是,另一種進路是假設,如果Q沒有真值,那么命題“Q為真”和命題“Q為假”也都沒有真值。這使得我們可以接受(ES-prop)的例示,它包含了“沒有真值的命題為真”,因為雙條件句的兩側(cè)將具有相同的語義值。當然,如果我們接受排中律(即要么Q要么非Q),那么我們還必須接受Q為真或非Q為真??紤]到假設,Q缺乏真值,這就似乎很奇怪了。特別是,我們?nèi)绾文軌虮磉_Q缺乏真值這一事實,將變得不清楚。因為我們不能通過說Q非真非假來描述這種情況。

為了避免這一結(jié)果,我們也許在這里可以區(qū)分兩種真的概念。一種真概念稱為弱概念(Yablo 1985, Field 1994b),由(weak-ES)的例示所隱定義,所有的這些斷言都被持有。

(weak-ES)命題p為弱真,當且僅當p。

因為所有的(weak-ES)的例示都是真的,這就是為了表述(11)所需要的弱概念。

(11)所有包含式的析取均為真,當且僅當其中一項析取為真。

簡單來說,弱真是這樣的,將弱真對真值承載者的歸賦,與真值承載者自身有著相同的語義值。相比之下,一個強的真概念不會使得所有的(strong-ES)例示都被持有。

(strong-ES)命題p為強真,當且僅當p。

特別的,缺乏真值的的命題是錯的。如果我們希望說Q和非Q都不為真,那么就需要這種強的真概念。因為這些理由,一些人建議說,常見的關(guān)于真的話語都在強弱真概念之間搖擺(Field 1994b, McGee 2005)。如果這是對的,那么可能緊縮論者們可以聚焦于,從弱真概念開始,并嘗試在其基礎上,結(jié)合與他們的立場一致的其他方法,來定義強真概念。

因此,存在許多處理真值間隙的策略,乍看之下與緊縮論是相兼容的。但是,在每一種情形下,都有理由擔心該策略的合理性,或者擔心在更仔細的檢查中,緊縮論是否會與該策略不一致。


7.4 Objection #4: Consistency and Adequacy 一致性和適當性


在二十世紀,哲學邏輯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提供一種可以解決古代說謊者悖論問題的真理論??紤]以下命題。

(The Liar)這句謊言不是真的。

如果我們接受了The Liar的(ES-prop)的相關(guān)例示和經(jīng)典邏輯,那么矛盾很快就會出現(xiàn)。而且,由于得出這種矛盾并不依賴于某些命題既非真非假的假設,因此訴諸弱真概念將無助于解決這個問題。確實,由于弱真概念意味著(ES-prop)的所有例示都是真的,因此正是這種真概念產(chǎn)生了矛盾。一個強真概念通過特定方式限制了(ES-prop),也許能夠避免說謊者悖論。

部分由于這個原因,很多哲學家近期指出,說謊者悖論對真之緊縮論提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 (見 Beall and Armour-Garb (eds.) 2005)。即因為不清楚緊縮論者能否訴諸強真概念,所以他們似乎在處理說謊者悖論的時候處于劣勢。更進一步的,有人認為,某種特定對(ES-prop)施以限制的方式——比如,像說謊者悖論這樣的自相矛盾的句子沒有意義的或不表達命題——與緊縮論不相容。

但是,就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不是所有的緊縮論都承諾所有的(ES-prop)例示都為真。例如,Horwich的極小主義真理論僅由所有非病態(tài)的(ES-prop)例示構(gòu)成。因此,緊縮論者對說謊者悖論的一個可能的回應是,從真理論中簡單地拒絕那些成問題的(ES-prop)例示。但這一策略會有一些問題。首先,通過進行這種臨時操作,我們無法解釋(ES-prop)的病態(tài)例示為何是病態(tài)的。畢竟,,毫無疑問,那些關(guān)于真概念的東西,尤其是(ES-prop)的相關(guān)例示的作用,解釋了說謊者悖論會出現(xiàn)的原因(Soames 1999, Gupta 2006)。另一個問題是,預先說明哪些(ES-prop)例示是悖論性的,但這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十分困難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要斷言(11),似乎我們需要假設(ES-prop)的悖論例示為真(Armour-Garb 2004, Gupta 2006)。

(11)所有包含式的析取均為真,當且僅當其中一項析取為真。

僅僅限制等值模式的例示的這些解釋所面臨的問題表明,緊縮論者對說謊者悖論可以采取另一種回應。無論是為解釋(說謊者的)病態(tài)性,還是為了斷言(11),我們都需要說謊者的(ES-prop)例示。這兩點都給了我們理由去支持,悖論性的(ES-prop)例示也是真的。此外,無論我們是緊縮論者還是膨脹論者,這些理由都成立。如果這是對的,那么,因為該悖論僅僅因為經(jīng)典邏輯的相關(guān)(ES-prop)例示而被產(chǎn)生的,因此說謊者悖論并非只對緊縮論者而言是一個問題(Gupta 2006)。既然這是所有人都面臨的問題,說謊者悖論就不能被用來反駁緊縮論者。這種對緊縮論的辯護還可以被進一步被增強,因為像膨脹論者一樣,緊縮論者也可以試圖通過修改經(jīng)典邏輯(Field 2003) 、采納認知主義(Restall 2006)、或采納某種修正理論(Gupta and Belnap 1993).來處理說謊者悖論。(See also Maudlin 2004.)

但是,仍然有進一步的論證表明,對于緊縮論者而言,這方面存在特別的問題。理想的真理論既是一致的(例如避免說謊者悖論)又是適當?shù)模ɡ缭试S我們推導出所有基本的真理定律,如(11))。但近期已經(jīng)有人論證了,即使緊縮論者可以給出一個一致的真理論,他們也不能給出一個適當?shù)睦碚?。該論證的結(jié)論基于理論的保守擴張觀念。不正式的說法是,一種理論的保守擴張不允許我們證明任何這樣的句子,這種句子無法從初始的、非擴張的理論中得到證明。更正式的說法是,并且對于諸真理論而言都適用的是,一個真理論,Tr對于用語言L構(gòu)造的理論T而言是保守的,當且僅當,對L中的所有句子φ(在這些句子中沒有真謂詞),如果Tr ∪ L ?? ?φ,那么 L ?? ?φ。眾所周知,某些真理論對于算術(shù)是保守的——如僅使用(ES-prop)例示來對真做隱定義的理論——而某些真理論不是——如塔斯基的組合理論(Tarski 1944)。具體來說,某些真理論的添加使我們能夠證明算術(shù)是一致的,但如果我們局限于算術(shù)本身,那眾所周知,我們無法證明它是一致的。

此外,最近有人指出:(a)保守的真理論是不適當?shù)模唬╞)緊縮論者致力于保守的真理論(Shapiro 1998, Ketland 1999)。(a)的論證細節(jié)很復雜,所以我們在這里略過(批評可見Field 1999)。為了理解論點(b)的,請考慮Shapiro的修辭問題:“如果通過調(diào)用算術(shù)真我們可以學習更多關(guān)于自然數(shù)的信息,算術(shù)真的概念可以稀薄到什么程度?” Shapiro無疑是緊縮論的追隨者,因為他們經(jīng)常聲稱真是“稀薄的”或“非實質(zhì)性的”。考慮到通常緊縮論者斷言說真是一個邏輯屬性,如果任何適當?shù)恼胬碚撌沟梦覀兡軌虍a(chǎn)生非邏輯的真理的話,這對緊縮論者而言也可能是個困難。另一方面,緊縮論者自己也會堅持:真是一種在表達上有用的工具,因此不能僅僅因為提倡這樣一種,使得我們更多地談論東西而不涉及真的真理論,就指責他們。緊縮論者是否會在某些真理論的非保守性上面臨更多困難,這取決于一個微妙的問題,即什么樣的公理可算作真的本質(zhì)定律,以及是否所有保守的真理論都是不適當?shù)?Shapiro 1998, Field 1999, Ketland 1999)。但也許最重要的是,關(guān)于保守性的爭論突顯了我們對于緊縮論的承諾的理解是有多么的不清晰。


7.5 Objection #5: Normativity. 規(guī)范性


通常我們會說我們的信念和斷言都指向真。當然,這里的這個想法不是說我們的信念和斷言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都為真,甚至不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真。這個想法不如說是,真是斷言的規(guī)范之一。這一關(guān)于斷言和真的事實經(jīng)常被認為暗示了緊縮論是錯的。但是,這種在規(guī)范性和緊縮論之間的矛盾的感覺很難被澄清。

首先,在特定意義上,緊縮論的確與“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之一”矛盾。為了闡明這一點,請注意,只要只關(guān)注特定情況,我們就能夠直觀理解某想法的內(nèi)容,而無需提及任何事實。假設出于任何原因,瑪麗真誠地相信雪是綠色的,她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這一信念,并在此信念和證據(jù)的基礎上斷言雪是綠色的。我們可以說斷言中存在一種規(guī)范,這意味著瑪麗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受到批評。畢竟,由于雪顯然不是綠色的,因此關(guān)于瑪麗的斷言肯定存在某些錯誤或缺陷。這正是“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之一”的觀點試圖抓住的錯誤或缺陷。

但是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是否我們能夠給出一個該例子背后的關(guān)于規(guī)范的一般性的陳述。問題在于,出于一個現(xiàn)在我們很熟悉的原因,給出一個一般性的陳述似乎是困難的。為了一般性地說明該規(guī)范,我們也許需要做一些我們實際上做不到的事,即,完成一個關(guān)于一些東西的無限長的合取式,就像這種形式:

如果有人斷言雪是綠的,而雪不是綠的,那么他或她就可以遭受批評;并且如果有人斷言草是紫色的,而草不是紫色的,那么他或她就可以遭受批評……等等

但考慮到這個等值模式(F-prop*)是由緊縮論的錯誤所給定的,這個無限合取式可能被如此重構(gòu):

如果有人斷言雪是綠的,并且命題“雪是綠的”是錯的,那么他或她就可以遭受批評;并且如果有人斷言草是紫色的,并且命題“草是紫色的”是錯的,那么他或她就可以遭受批評……等等


反過來,可以將這種重構(gòu)的無限合取式重構(gòu)為一條陳述,其全稱量詞的范圍涵蓋諸命題:

對于所有命題p,如果有人斷言p,并且p是錯的,那么他或她就可以遭受批評。


或者,有些哲學家會這么說:

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之一。


總之,如果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之一,那么,如果你斷言了錯誤的東西,你就可以遭受批評。簡而言之,緊縮論者并不會否認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相反,為了斷言一般性的東西,我們需要真概念。

如果規(guī)范性問題不是“緊縮論者不能解釋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之一”這一直接的問題,那么問題是什么?Crispin Wright認為,問題不在于緊縮論者不能解釋規(guī)范性。而是在于,這個問題是雙重的:首先,任何能夠解釋規(guī)范性的真理論本質(zhì)上都不是一般所言的緊縮論;其次,任何采用等值模式的真理論都能夠解釋規(guī)范性(Wright 1992; and see Price 1998 for discussion)。結(jié)果是,由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版本的緊縮論顯然采用了等值模式,因此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版本的緊縮論并不是一般所言的緊縮論。

Wright從規(guī)范性導出的反駁是很難被評價的。一方面,很難找到Wright支持這一點的理由,即為什么等值模式在解釋規(guī)范性中扮演了中心地位。就如我們已經(jīng)看到的,對于為“真是斷言所擁有的規(guī)范”這個想法提供一個一般性的陳述,等值模式是很關(guān)鍵的。但似乎總的來看,在真與那個尚待討論的規(guī)范之間并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因此在等值模式與那個規(guī)范之間也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cf. Price 1998)。我們也不清楚規(guī)范性在緊縮的和膨脹的真理論之間的區(qū)分中起什么作用。的確,用它來定義緊縮論,以至于任何的緊縮論都無法解釋規(guī)范性,是不夠好的。顯而易見的是,這種定義的結(jié)果是,真理論要么是膨脹的,要么是錯的;但是話又說回來,沒有緊縮論者會接受這個定義。

然而,無論人們對Wright的反駁的細節(jié)有何看法,它的確對緊縮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該反駁迫使我們考慮,膨脹的和緊縮的真理論之間可能沒有非常明確的區(qū)別。事實上,這種可能性——膨脹/緊縮論之間沒有明確的區(qū)別——是我們將討論的對緊縮論的最后的反駁的主題。


7.6 Objection #6: Inflationist Deflationism? 膨脹的緊縮論?


最后的反駁始于摩爾在20世紀初提出的一個不太知名的關(guān)于真的教條。Richard Cartwright如此描述該觀點:“一個真命題擁有一個簡單的、不可被進一步分析的屬性,而一個錯誤的命題缺少該屬性。” (1987, p. 73) 當然,這種關(guān)于真的教條應被理解為摩爾關(guān)于善的教條的類似物,即善是一種簡單的,無法分析的屬性。

摩爾式的關(guān)于真的觀點對緊縮論提出的問題,最好被表述為這個問題的形式:在摩爾式的觀點和緊縮論之間存在什么區(qū)別?當然,某種意義上,摩爾式觀點的風格與真之緊縮論的風格大相徑庭。畢竟,有什么比認為真是命題所擁有的、不可分析的屬性更膨脹的觀點了呢?就如摩爾已經(jīng)被闡明清楚的關(guān)于善的觀點那樣。但是,一個觀點與另一個觀點具有不同的風格這一事實并不意味著從根本上說它們不是同一觀點。也許有人認為,根據(jù)緊縮論,真的概念具有重要的邏輯作用,即把握普遍表達。但這并不真的回答了我們的問題。一方面,并不清楚摩爾的觀點能否把握概況。另一方面,真的概念具有重要的邏輯作用的觀點并沒有將緊縮論與摩爾的觀點在形而上學上區(qū)分開;而正是形而上學帶來了這個反駁。作為代替,有人可能會說,摩爾的觀點和緊縮論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認為存在一個簡單的、不可分析的本質(zhì),而后者認為不存在本質(zhì)。但是,這種區(qū)別是什么?顯然,存在無法言說的本質(zhì),和不存在本質(zhì),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這是很不清楚的。

鑒于我們經(jīng)常在各種還原論主張的語境下討論緊縮論,這一問題尤為尖銳。例如,在許多關(guān)于緊縮論的討論中,反對立場被假設為嘗試把符合關(guān)系還原到特定的因果關(guān)系上的符合論(Field 1986)。但應該注意的是,這種觀點也與以語義事實(例如,命題的真)為初始的立場相反(Field 1972)。我們在此處考慮的關(guān)于緊縮論的問題是,這兩種緊縮論的觀點并不簡單的等同于這一觀點,即反對將符合關(guān)系解釋為因果關(guān)系的觀點:換言之,它們?nèi)绻缓喕脑?,這些緊縮論的觀點與(將符合論視為因果關(guān)系的)觀點是等同的。簡而言之,這表明緊縮論與乍看似乎與其完全相反的摩爾式膨脹論是等同的。

成為一個關(guān)于真的膨脹論者還是緊縮論者,被認為是“一個真理論家所必須做出的最為重大的決定” (Boghossian 1990)。從直覺上講,這當然是正確的。但一旦進行哲學審查,我們就會很清醒地意識到,這個決定到底意味著什么還不是很清楚。這表明,在對真之緊縮論進行最終的評估之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SEP:真之緊縮論(The Deflationary Theory of Truth)第7節(jié)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咸宁市| 孟津县| 贡觉县| 攀枝花市| 梅州市| 敖汉旗| 宜良县| 通辽市| 达州市| 白朗县| 巴林左旗| 宜兴市| 太原市| 青田县| 吉木乃县| 汝州市| 新乡市| 闽侯县| 阳曲县| 中阳县| 永登县| 昭通市| 常宁市| 兴国县| 买车| 西峡县| 石门县| 遂川县| 平遥县| 新干县| 彩票| 阜康市| 新晃| 章丘市| 历史| 伊金霍洛旗| 朝阳县| 远安县| 伊春市| 界首市|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