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晚之我見(二)

【二】顧晚黨的命也是命。
看了一下逆水端游的幾個顧晚結(jié)局,不知道從哪個開始說起好。一時無言,我感覺是混亂的,各種平行世界各種線,此刻在我腦海里,打成了一個結(jié)。
有想說的,又不知道要如何開口。
默然良久,慢慢提筆,就從《顧夜惜朝》這首歌開始吧。
“從來人意難平天意高”,無疑,游戲想把顧惜朝打造成一個敢于反抗舊權(quán)威的斗士,他的斗爭方式是想以權(quán)力顛覆權(quán)力,在這個人設(shè)身上有些不合適,一方面他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大家伙都不站他那邊,這就已經(jīng)看出問題,顧惜朝作為傅宗書的鷹犬,恰恰是舊權(quán)威的擁躉,對知交好友背信棄義,他的“曲線救國”方式,不得人心,難逃眾叛親離。另一方面,我在之前的文中寫過(可見《顧晚的多面看待(九)》),他信奉推別人去死的那套偽犧牲概念,看出這個人是虛偽的。這樣的人設(shè)把它拔高,是沒有必要的,故事中比他高尚的人物多了去,用不著強行洗白一個反派。
在遇見逆水寒中,顧惜朝的確是一個志在天下,心懷蒼生的人,這是與端游不同的,那本來是他這個人物偽善的一部分,給單獨抽出來改編的一個乙游故事,現(xiàn)在強行合并在一起,人設(shè)割裂。我始終覺得結(jié)局不是最重要的,弄出那么多結(jié)局,不如把前面的過程和邏輯好好推敲,都還沒有能自圓其說呢。
此前我寫過(可見《顧晚的多面看待(七)》),在逆水端游中,傅晚晴她不愛顧惜朝,她愛的是正義,顧惜朝也沒那么愛她,他能為了權(quán)勢放棄她,哪怕后面晚晴為顧惜朝而死(果不其然,有一個結(jié)局真的是這樣),都圓不回來了,圓不回來創(chuàng)設(shè)她這個人物的意義,不如不寫。不再贅言。
下面我說一些自己的感覺。
出來混是要還的,顧晚黨看顧晚,終歸是要撕心裂肺一場。老實說在逆水寒劇中,這種沖擊感不是很強烈,當年晚晴是揮劍自刎在顧惜朝逃離之后,全程她一個人面對。那時候覺得有點不滿,為什么不讓她死在顧惜朝面前,讓我們虐一把。誰曾想二十年后,這不就來了嗎。
我開的是無聲版,本來看這個畫面已經(jīng)很有感覺了,我可以在腦海里自己給他配音,我此前看過一些相似的場景,比如遇逆中葉問舟抱著旅妹跳崖殉情的那段,我以為就是天花板級別了,代換成金鋒的聲音,應(yīng)該八九不離十吧,想象一下,大概就是那個味。然后我找了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再把聲音一打開,我滴個天。
這是金鋒?啊?這是二十多年前的金鋒吧,不止是顧晚,瞬間古早武俠劇翻涌到我腦海,直沖天靈蓋。我仿佛回到了九十年代初,那些愛恨情仇、生死離別的古裝劇,也從未聽過如此生無可戀的哭腔,他不是發(fā)泄般地扯著嗓子嚎,是在哭,一個男人在那里哭。給人的感覺,顧惜朝這一刻不是在怪老天爺,而是看到心愛之人死在自己面前,極度傷感、無措,除了傷感,還是傷感。我沒有聽過這種演繹,我玩過的乙游,聽過的場景,都是一方抱著愛人拼命嚎,像受到刺激的公放音箱一樣朝著四面八方嚎,感覺要遇神殺神,“啊——”一兩聲就沒了。沒有這種傷感的帶著啜泣地哭腔,而且他聲音重返少年,一個手足無措的少年人,抱著珍愛的東西。這是哪家的“孩子”哭得這么傷心。
怎么說呢,一個好的演員,永遠會讓人吃驚,一個有實力的演員,總會帶來意想不到。我感覺他還沒有百分百發(fā)揮,就已經(jīng)有這種表現(xiàn),不信的話可以去聽一下,我沒聽過同情境下這樣的哭嚎法。雖然我不想這么說,但真的秒了一些人。
我想了一下,秒在哪里,很多人演繹失去愛人的哭嚎時,很注意形象,聲音的“人設(shè)”有意無意將cv的表演束縛住了,導(dǎo)致我們可以聽到大俠哭、名士哭、帝王哭、英雄哭,好像哭的時候也要正衣冠,扛大旗,不能偏離正軌。但所謂正軌,往往是一個人物在正常時候的狀態(tài),它不能代表這個人物在極度悲戚情況下的情緒。面對晚晴的離去,顧惜朝當然可以哭得不像平時的顧惜朝,為什么不可以呢?看過逆水寒劇的話,就會知道在晚晴最后拿劍抵向諸葛小花的時候,顧惜朝驚愕的反應(yīng),就像個孩子,這一點早在一劍一心前輩的《惜晴筆記》中就有論述。而我認為,晚晴的決然帶給小顧的是震撼,在一個必死的局中,晚晴孤注一擲盤活了這局棋,走到了顧惜朝前面一步,救了他的命,這一刻顧惜朝心里絕不止愛情,對晚晴還有敬佩、感激、愧疚、悔憾之情。他想上前,和晚晴站在一起,就像從前無數(shù)次面對危機,他擋在晚晴身前一樣,下意識地往前走的動作,但是呢,這一刻保護和被保護者的身份調(diào)換,晚晴大喊讓他趕緊跑,他淚流滿面地往后退,只是退的姿態(tài),他覺得有哪里不對,不能走,不愿就這樣丟下晚晴,兩人這樣對望,然后下定了決心,才含淚轉(zhuǎn)頭,跑出了包圍圈。這個時候,小顧不是個孩子嗎,他就是個無助的孩子,他向來是大男人心態(tài),但這一刻他很無力,不能保護心愛之人,暴露了內(nèi)心里最脆弱的一面。晚晴母性的光輝,不計較,哪怕他已經(jīng)是個無可救藥的人,也犧牲一切為了讓他活下去。我想一個女人愛到極致,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就像母親對孩子的溺愛。一開始我對她和顧惜朝愛情的理解,是有所保留的,我也是結(jié)局看到晚晴這樣救小顧,我才知道她愛得竟有那么深。
所以到逆水端游這里,顧惜朝哭得像個孩子,是正確的。他沒有什么理由怪老天爺,他不在乎了,那都不重要了,他抱著晚晴離開,瘋癲了。這一個結(jié)局是最像逆水寒電視劇的,但,端游中晚晴為死而死,我看不出來她為什么非要死,息紅淚和戚少商為什么要答應(yīng)她的一命抵一命,她擋在顧惜朝和眾人之間,開玩笑嗎,顧惜朝造的孽,是能夠用他一條命抵得上的嗎?在逆水寒劇中,傅晚晴從沒有說過用自己的命,去抵顧惜朝的,她知道那不可能,她是一再用救人做交換,并拿著逆水寒劍中的密信和諸葛小花談條件,最后以死來脅迫鐵手。為什么呢,因為鐵手這個人講究公正法度,他不一定會聽諸葛小花的,而且顧惜朝打不過他。很遺憾,戚少商和息紅淚的戰(zhàn)力和性格,基本上被晚晴看透了,她不是個那么講正義有俠義心腸的好人。端游中的匕首道具就不評了,沒有突出晚晴這個人物的智慧和剛毅,她的死不是孤注一擲,而讓人感到純苦情,再說仇恨這么簡簡單單就放下了,也沒有邏輯,之所以說混亂,是得從電視劇晚晴的決然揮劍自刎,嫁接到游戲中顧惜朝抱著她哭這一段,才能夠連得上。如果從端游前面的劇情連,我是連不上的,會讓人感到費解。
為什么晚晴的死震撼觀眾,因為人們想到了那個故事,霸王別姬。虞姬苦情嗎,不,她在這個故事中給人的印象不是苦情,她的死是她的選擇,是她對霸王的愛,還有她對劉邦出爾反爾的憤然與蔑視,像一個戰(zhàn)士那樣在疆場上舍身赴死。她保護霸王,就像他的一個兵卒,犧牲自己,只要統(tǒng)帥能逃出去,就還有重振旗鼓、卷土重來的可能。她不是為死而死,那沒有意義。
再來看第二個結(jié)局。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顧惜朝自己用神哭小斧抹了脖子,墜落山崖。是不是和上面霸王別姬的故事可以續(xù)上。戚少商對他說你敗了,顧惜朝說,我只會敗在自己手上,是不是,原型就是那個故事,“英雄末路”,老生常談、經(jīng)久不衰,也就是說,能震撼觀眾的傳奇演義,千百年來,內(nèi)核精神是不會變的。
墜落山崖,尸骨無存,心比天高,跌落云端,只要不去找,沒什么慘狀讓人看到,顧惜朝這樣一個豐神俊朗的人物,像原著小說那樣砍掉他一只胳膊,甚至把他千刀萬剮,那就不體面。特別是那一段墜落前的幻象,早春時分,萬物復(fù)蘇,寒意料峭,撐傘的顧惜朝,漫漫獨行,來自來去自去,在無望的人世間掙扎一場,“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終是求仁得仁吧。
開天辟地是不容易的,需要人們普遍的意識覺醒,無數(shù)的先烈們懷著大無畏的精神,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會有很多的犧牲,很多流血,家破人亡、慘絕人寰,還要堅定不移,才能闖過漫長的黑暗,更有無數(shù)的人倒在黎明之前,所以顧惜朝怎么能妄想憑一己之力廢除賤籍制度,他的失敗是一種必然。如果他真的有這么高的理想,事實上我覺得他是為了他自己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而不是為了什么理想。如顧惜朝這般行修羅道,就算一開始是為了爭取平等的權(quán)益,在這個過程里,他也會被腐化、被馴服、丟掉初心。理想不是喊口號就可以的,要看他做什么事,事實上沒有人愿意站在他那一邊,從頭到尾只不過是他自欺欺人。
也就是說,他選擇走上這條絕路,真的很偉大嗎?很悲情嗎?并沒有。
我們感慨的是,一個人從赤子之心到利欲熏心的轉(zhuǎn)變,殘酷的現(xiàn)實當然要負一定的責任。他可憐,但亦可恨。為什么拔高他的行為,有些不倫不類,一個制度的存在有它的原因,通說認為賤籍制度始于唐,宋朝相對寬松,此后至明強化并定型,至清繼續(xù)施行,為什么要禁止各階層的流動,按古時候的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如果取消賤籍制度,會帶來更大的動蕩,也即是他能不能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給人們樹立一個新的標準和風尚,帶來新的氣象,如果這些他都沒有考慮,也沒想著怎么去維持,那只是一頭腦熱。顧惜朝有才,并不是沒有人賞識,但他依然棄明投暗,這就是他自己的問題。相反,以顧惜朝對世事的洞察,能寫出《七略》這樣的著述,他絕非看不出這一層,他的行為更像一個現(xiàn)代人,以跨越時空的眼光,來看待古代律法,挑出其中以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不合理之處,不問情由地加以批判,想一出是一出,沒結(jié)合當時的情況。如果按這個標準,那我可以舉個例子,秦法,被認為是非常嚴苛的律法,但它實際上有可取的地方,比如說它對于婚姻不忠者,是論罪的,例如丈夫出軌,殺了他都是無罪的,如若遇到家暴,律法規(guī)定反抗無罪。這是非常領(lǐng)先的,后來歷朝歷代都不這么規(guī)定了,為什么這些沒人提呢。
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就比如說,假設(shè)一個人提出這樣的議案,有沒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對于出軌的責任,對于家暴的懲罰,立法在不斷地完善,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國法制史。我這里不給出定論,從學(xué)術(shù)來說,當然都是可以探討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從我個人來說,我當然是希望保護弱者,懲罰措施更嚴厲一些。
晚晴說顧惜朝是一個有理想的人,那就輕看了“理想”二字,他有個P理想。
這個結(jié)局的亮點有三個,戚顧二人飛檐走壁的懸崖對戰(zhàn),《顧夜惜朝》這首歌恰到好處的烘托,“此身長夜難逃”、“覺來知己紅顏一一少”,以及金鋒的配音。金鋒這里的演繹非常好,出現(xiàn)幻象時沒有背景樂,就是念這一句詩,“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不再是少年人的驚惶無措,而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看破世情成年人的徹悟,有些自嘲,有些不甘,有些留戀,有些恍然。還記得雨夜汴河上,初遇顧惜朝時,他念的那首詩:“玉斧已修明月就,瑤琴何必朱弦絕”,那時候他是信心滿滿的,相信自己能闖出一番名堂,做出一番事業(yè)。哪有那么容易呢?莫說他生在賤籍,就算他不在賤籍,和戚少商那些人有什么區(qū)別,這也是游戲中的設(shè)問,戚少商回答說沒有區(qū)別。即便跨越了千年,你、我,在悵然間亦有一些共鳴,這就說明尚在路上、任重而道遠,游戲中歸結(jié)為世道荒謬,誰都會提出問題,歸咎于現(xiàn)實,可太容易了,誰又能將理想照進現(xiàn)實,去解決問題?更多的人,大家都忙著去賺錢了,“理想”好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連顧惜朝這樣的人都可以被定義成有理想的人,這不才是真正的荒謬嗎?
第三個結(jié)局。
我有一點好奇,cv來回配不同的結(jié)局,是種什么感受。我是五個結(jié)局錄屏連著一起看的,分分鐘幾乎要出戲,考驗配音的功力,在這種精分的情況下能不失水準,很難得,還能把人情緒帶進去就更不容易。
第三個令我有印象的結(jié)局就是顧惜朝死在晚晴和三妹面前。幾乎全程吐血,不忍聽。這么優(yōu)秀的cv,給他再加一句臺詞好不好,我不是聽他吐血的。為什么我覺得你們做游戲,在糊弄玩家,在倉促收尾。雖然這個吐血的演繹,他比絕大多數(shù)的配音吐得認真,我就不分析了。
這個結(jié)局是最扯淡的一個,首先,晚晴看著顧惜朝死在她面前,屏幕外的彈幕玩家都一個勁說太慘了。她的表現(xiàn)力不夠,她果然沒那么愛他(前面晚晴死在顧惜朝面前,他也是一樣,虧得是聲音的渲染)。然后,這么煽情的時刻,顧惜朝一手拿出紙鶴遞給晚晴,一手摸出神哭小斧遞給三妹,是什么回事。就是我以前講過的,端游里對三妹/三弟的定位,強行取代劇版戚少商的位置,十分違和。三妹掏出了半面銅鏡吧,說一直帶在身上,好得很吶,你們兩絕義酒果然是把大哥給排除在外了。居然還有微風的戲份,最后顧惜朝抱住了微風,撒手人寰。
我掀桌。
第四個結(jié)局。
晚晴離顧惜朝而去,為了保住他的命往后不再見他,戚少商也放下了仇恨,不再尋仇。因為他體悟到了顧惜朝在結(jié)局一中的臺詞,完美嘴替。顧惜朝一人頹然癡笑離開。臺詞都沒了,還能說什么。
摔。
你們就不能再另外寫一段念白給戚少商嗎,臺詞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很有拆東墻補西墻,東拼西湊的之感啊。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劇情打磨,這就是你們所言為結(jié)局絞盡腦汁下的功夫,這就是你們極力宣傳的誠意?
你們有考慮過,玩家會把結(jié)局一一整理出來,然后有的玩家,比如我,是會五個結(jié)局連在一起看的嗎?
這一段顧惜朝的“強權(quán)之下,何來公道?”與之前在杭州冷雨夜的時候并不相同,之前語氣是頗為不甘、憤然,而這里是一種無力、悲涼。不是我只注意到金鋒的配音,確實一打開,他的演繹出彩,老實說我有點擔心,手游中趙路的發(fā)揮。其實這個結(jié)局是最符合逆水寒端游前面劇情的,如前所述,顧晚沒有愛得那么深,他們身份的差距,如果二人不做出改變,是很難走到一起的。顧惜朝不愿意放棄對權(quán)勢的追逐,晚晴也放不下她心中秉持的正義之道,分開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不必捆綁。
不是說顧晚一定要在一起,人設(shè)改動了,他們不再是電視劇中的顧晚二人,只有這一個結(jié)局,沒有強行編排,走出了不同于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游戲自己的路。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顧晚黨接受不了BE,其實并不是,如果晚晴是這樣的,顧惜朝是那樣的,哪怕在逆水寒劇中,我都會支持他們兩個分手的,一個劇作要想出彩,讓人記憶深刻,不是靠橋段的堆砌,而是以情動人。這個不是靠cv、靠動畫、靠把當年演員請來cos,就能全然復(fù)現(xiàn)的。根源在哪,在于你們有沒有想好好去二創(chuàng)這個故事,還是把它當做資本的快餐速食呢。
作為一個顧晚黨,游戲里顧晚cp賣得一手好情懷,賣到我的梗點上,但我把話放在這里,逆水寒之后,我不會再玩你們家的任何游戲。
第五個結(jié)局,相攜歸隱。
我覺得我會打出來這個結(jié)局的,因為我全程無腦選顧晚,任何時候都力挺顧惜朝,看好顧晚二人的感情。別人都在罵死顧惜朝,說他們不會在一起,我就不,我偏站他們在一起,就像一個冇得思想的選擇機器人,我之所以這樣選擇,就是為了最后蝴蝶效應(yīng)顧晚能夠HE,但如果是這樣才得到這個HE的結(jié)局,那我覺得已然見鬼。
打出這個結(jié)局,我也不會覺得高興或欣慰,恐怕是感到麻木。
“強權(quán)之下,何來公道?”顧惜朝放生了微風,收起了長劍,將《七略》壓箱底,放下曾經(jīng)的抱負,看起了《齊民要術(shù)》,他不再去想這個問題了。窮則獨善其身,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抉擇。能真正做到放手的人也很難,但是呢,這個人恐怕不是顧惜朝了。
這個結(jié)局里顧惜朝幾乎沒有什么臺詞,恬靜的田園生活,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夫妻雙雙把家還。有一個鏡頭值得玩味,夜晚他們泛舟湖上,面對晚晴手指月亮的興奮,顧惜朝附和地笑了笑,在晚晴轉(zhuǎn)過頭后,他的表情又瞬間黯淡下來。屏幕外任人評說,對有的人來說,只要感情順遂就可以,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對有的人而言,沒有激昂的追求,生命將失去光彩。屏幕內(nèi),我覺得顧惜朝并不快樂,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說他從崖巔墜落,是求仁得仁,那這隱世閑居,無疑是強顏歡笑,故作安然。
選擇一條路,死在這條路上,或者轉(zhuǎn)身折返,回頭是岸。兩者無所謂好壞,不必煩惱,也用不著想太多,因為選擇的權(quán)利往往不由得人。
任誰都知道這結(jié)局是一個夢,有人說沒有死傷就是好結(jié)局,以前我也這么認為,可是現(xiàn)在我不這么覺得,我覺得一個故事中,若各人都能回歸初心,那就是好結(jié)局。
送走顧晚二人的玩家,行走在林間,下雪了,風雪間她心有所感,驀然回首,看到了二人漸行漸遠的身影,耳畔似有人(應(yīng)該是顧惜朝)感嘆道真是黃粱一夢啊。我真的像在目送,送走了什么東西一樣,這一幕特別戳我,我很喜歡顧惜朝和傅晚晴的故事,能夠看到這個故事的再次演繹,已然是莫大的機緣,我很抵制商業(yè)游戲販賣情懷,但是我也感謝,它讓我能跨越時間再去品讀,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機會,一個說道別的機會,對于喜歡的故事,人終要學(xué)會告別的。就像二三次元突破次元壁的碰撞,我參與過、努力過、見證過,這種“穿過次元壁”的互動是很幸福的,他們來了又走,也許仍會在另一個腦洞時空,繼續(xù)著他們的故事。而我,也將要繼續(xù)著自己的旅途。
猶如一夢過后,顧惜朝問晚晴,會有廢除賤籍的那一天嗎?風雪中沒有回答。但我們已然知道這個答案,無論是晚晴的回答,還是現(xiàn)實的回答。這個結(jié)局叫做“江湖再見”,遇見逆水寒中旅妹和顧惜朝(人設(shè)不同)相約千年之后待山河重塑,一同去敦煌,而千年之后的他們,成為莫高窟的工作者,是同事也是戀人,在敦煌合影留念,我很喜歡這個跨越千年再相遇的設(shè)定,也許在另一個時空中,傅晚晴和她的顧惜朝也能再相遇,那時候的他們不再受到身份的束縛,能夠沒有遺憾。
無論逆水端游,還是遇逆,都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有時令人絕望,但希望就孕育于絕望之中,想到的有很多,一生能做到的不多,我們是螢火蟲,不是因為一千年,而是因為無數(shù)螢火的微光,匯聚千年,終于照亮了一片天地。小時候喜歡逃避現(xiàn)實,構(gòu)建一個虛幻的“桃花源”,長大了才知沒有必要,遇見逆水寒中有一段話我很有印象:“你仔細看過雪花嗎?它們落下來,掩飾了人世的種種骯臟和黑暗,讓世人錯以為,萬物就是這么潔白美好。比起粉飾的美麗,我更喜歡,不完美的現(xiàn)實?!?/p>
這就是我想對顧晚,對這個故事,對這個夢說的話?,F(xiàn)實不盡完美,我們還在路上,我不知道,也不記得自己為何來此,但我不會厭棄它,因為我不喜歡粉飾的美麗,或者被妝點偽飾的人心,只有看到最真實的一面,才能走在那條最初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