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外國哲學史部分》3.9 絕對命令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9、絕對命令
?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在倫理學中的用語??档掳讶说男袨楸仨氉袷氐牡赖略瓌t叫做命令。他又把命令分為兩種:假言命令和絕對命令。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是指有某種實際愿望的行動意志,或者說,為達到某一目的或實現(xiàn)某種愿望而采取某種行動,支配這種行動的意志就叫假言命令。例如援助某人,如果是出于個人的正義感、友愛或同情心,即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有所行動,便不屬于絕對命令的范圍,而屬于假言命令,因為它不具有普遍意義,不能上升為道德的普遍規(guī)律。絕對命令是無條件的,它與實際愿望完全無關,它不是為任何個人目的,而是為了履行抽象的道德義務。所以康德把絕對命令說成是先天的、普遍的、永恒的,它不是從經驗中得來的,而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和條件下都必須遵守的最高道德準則。假言命令說:為了保全我的名譽,我不應該說謊;絕對命令則說:縱使說謊不會影響我的名譽,我也不應該說謊??档碌乃^絕對命令,純粹是一種超階級的道德幻想,它把思想和行動對立起來,因而軟弱無力。恩格斯在談到康德的絕對命令的軟弱無力時指出:“它之所以軟弱無力,是因為它要求不可能的東西,因而永遠達不到任何現(xiàn)實的東西”。[1]這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向往革命而又不敢采取實際行動的軟弱特點。而他的絕對命令又是先驗的、超階級的,所以后來它又成為資產階級欺騙、奴役勞動人民的思想工具。在階級社會中,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任何道德始終都是階級的道德,恩格斯說:“一切已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2]康德把他的絕對命令,說成是凌駕于歷史和階級之上的永恒的終極的道德原則,當然是十分荒謬又極其反動的。
注: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227頁。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