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唯讀書可改變氣質

“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strong>
曾國藩寫給兒子的家信不僅表達了讀書改變一個人情操和價值觀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讀經典、要讀懂讀透的讀書方法。
書,要怎么讀才對呢?
曾國藩教給孩子的讀書方法主要有3條。
第一,要讀經典。
曾國藩教兒子曾紀澤讀書,主要是以《十三經》和《二十三史》為根本。

按曾國藩的觀點來說,這些都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中的經典,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這是最值得后人學習與吸取的。
我們讀書,就是為了學習別人的智慧與思想。
知識性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的東西、智慧性的東西,越經過時間的沉淀,就越有學習的價值。
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典。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曾國藩主張一本沒讀完,就不要忙著去讀其他的書,這實際上就是沉浸的讀書法。
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說,學習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內,再能出乎其外。讀書更是這樣,一本書,你要先能沉浸進去,你才能最終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曾國藩雖然主張讀書要沉浸其中,但他從來不主張死記硬背。
他對兒子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币簿褪钦f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松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
曾國藩看書的時候會作札記,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得學會動手,邊看邊寫,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于讀而后學。

第三,就是要培養(yǎng)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曾國藩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老大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
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對于曾紀澤感興趣的這些所謂的西學,曾國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為了兒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書。
后來,曾紀澤寫成《西學述略序說》和《〈幾何原本〉序》,這兩本書出版,都是曾國藩親自批閱后為之刻版發(fā)行的。
對于老二曾紀鴻,曾國藩就更是這樣了,他鼓勵曾紀鴻研究數(shù)學,后來學有所成,著有《對數(shù)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數(shù)學專著,成為了中國近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
.............................................................................................................
他還主張從年幼的孩子中選拔一些聰明的、對西學感興趣的,由政府出資送他們出國去學習。
正因為有他的大力提倡,于是近代歷史上,有了第一批出國的留學學生,這第一批30多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名叫詹天佑的學生,后來成為了中國鐵路工程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