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粉絲疑:一看就會,一寫就廢?(視頻文稿)

?
理論看懂了,下筆的時候還是不知道怎么寫?
這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不僅寫小說是這樣,去美食區(qū),去手工區(qū)看,彈幕里都是:眼睛會了,手不會。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是放棄抵抗,承認它就是事實存在的。
不要因此而譴責自己,把情緒消耗在與它的對抗上面。
大膽承認,是的,我現(xiàn)在有麻煩了。
這與我是不是個聰明的,努力的人沒有關(guān)系,與我有沒有天賦沒有關(guān)系,
與我未來能不能有所成就沒有關(guān)系。
我只是單純地在現(xiàn)在,在這里,遇到了一點麻煩。
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系列行動去解決它,
所需要的只有時間,只有行動。
僅此而已。
?
當我們徹底從心里接納了問題,問題才能開始被解決,你的注意力才會被完全集中到
解決麻煩上來,才不會被無盡的情緒內(nèi)耗掉,不會沉浸于捍衛(wèi)自戀的心理游戲中。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大家都是知道的。
它告訴我們理論是意識層面的,而現(xiàn)實是實踐層面的,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fā)揮作用,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簡單說,就是要用。
用起來,理論才是活的,否則,它對于你來說,就跟不知道是一樣的。
比如這段視頻里提到的如何寫好“自我攻略”的情節(jié),我總結(jié)了6個要點。
這是理論。
我們刷完這個視頻,覺得聽懂了,是沒有用的。
要用起來,才能讓知識穿透你的身體,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別人的東西。
該怎么辦呢?
我們就從模仿練習開始。
我現(xiàn)在模仿這個片段,運用總結(jié)的理論去仿寫一段類似的情節(jié),把人物換成你小說里的人,
把場景換成你設定的場景,把臺詞和細節(jié)改成你自己的東西,看一看,寫得怎么樣。
然后去找一找其它編劇、作者寫過的類似情節(jié),比如《傳聞中的陳芊芊》里面的韓爍,看一看,她們是怎么寫的,和我們分析的,模仿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分析了很多很多個你認為比較成功的案例,發(fā)現(xiàn)它們都共同遵循了某個點,那么這個點已經(jīng)可以稱得上理論了,因為是你自己發(fā)現(xiàn)的,你一定會對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這跟從我這里聽來的是完全不同的,此刻的理論已經(jīng)穿過了你的身體,成為了你自身的一部分了 。從相同之中找模板,從不同的地方學創(chuàng)新。去行動,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好像并沒有你以為的那樣明白這些理論;去運用,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中會涌現(xiàn)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事情也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
?
我很喜歡這句話:人并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撞上些什么,彈回來,才能看清自己。
?
撞上去吧!去享受那些被彈回來的瞬間,那是上天對你的饋贈和開示。
你自己會明白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
你自己明白的,就永遠不會再疑惑,永遠不會再忘記。
?
這是一點,還有一點。
我曾經(jīng)非常喜歡用一個自創(chuàng)的詞語來形容寫小說——PS圖層理論。
用過PS的人一定馬上就能心領(lǐng)神會。
一張看似簡單的圖片,其實可能是由很多個圖層疊加在一起而形成的。
小說也是這樣,我們可以把背景設定看成一個圖層,人物看成一個圖層,情節(jié)發(fā)展看成一個圖層,故事線交叉看成一個圖層,語言運用看成一個圖層,臺詞看成一個圖層,主題看成一個圖層……
?
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圖層都對應著很多理論,你懂了其中一個理論不代表就能寫好一部小說,
因為小說是一整個完整的世界,這些單一的理論還必須加以有機的融合才能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和諧的理論體系。
?
而有了這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仍然不代表你就能下筆如有神一般,想寫什么就能寫出來。
?
理論就像一串AI代碼,一個數(shù)據(jù)模型,想要這個模型智能地運轉(zhuǎn)起來,你還必須不斷地喂給它“數(shù)據(jù)“,讓它去迭代,就像流浪地球里的莫斯,現(xiàn)在大火的Chat GPT,最開始的版本都是不那么智能的,但是通過海量的數(shù)據(jù),恐怖地迭代,它們才最終成為令你驚愕的樣子。
?
這些“數(shù)據(jù)“是什么呢?就是你看過的書,拉過的劇,走過的人生,見過的形形色色的人。
寫作的有趣之處也正是在這里,即便使用相同的理論,不同的作家也能寫出完全迥異的故事,
這個瑰麗的世界在等你,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珍惜遇見的每一片風景,記下來,就是你的故事,獨一無二的故事。
?
其實我知道,每一個問出這個問題的人都知道問題的答案,所以,今天的這篇答疑不是真的為了答疑,而是一次情緒的按摩,我想說,你一直都知道的,只是不愿意相信自己能做到,
只是有些著急,有些憂慮,對么?
?
現(xiàn)在,你可以相信了嗎?
相信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