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測評靠譜嗎?這些典型案例被點名了
3月21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消協(xié))發(fā)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
此外,《報告》還顯示,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yǎng)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37.2%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出現(xiàn)過質量問題;35.7%的“第三方測評”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
本次監(jiān)督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缺乏測評標準
體驗平臺:抖音賬號名稱:小紅花測評作品時間:2022年11月11日問題描述:博主測試一款“喵小俠奶片”商品,表示其他奶片含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不能放心給孩子食用。在展示該產品配料表后,以自身的品嘗體驗得出該奶片的香味最為濃郁(測過8款中最好的一款)。然而,奶片中含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并不能完全代表產品有問題就不能食用,沒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也不能代表產品就絕對放心,以產品配料表的成分占比作為測評的依據(jù)不能有效證明產品的高質量。測評過程存在以偏概全、主觀性較強、缺乏有效測評標準的現(xiàn)象。
- 典型案例二:缺乏測評標準
體驗平臺:快手賬號名稱:可樂的開箱日記作品時間:2022年5月2日問題描述:博主對“U-MAGIC”手機進行測試,產品展示中博主表示不清楚U-MAGIC是什么牌子手機,并描述“它實際上也不是一個華為手機,處理器也不知道是一個啥”,直接進行游戲測試,在未提供測試時間的情況下,博主主觀感覺“有點燙”用測溫儀進行測試,測溫儀顯示溫度95度,視頻結束前博主未提到也未進行測溫儀檔位的確認(未明確攝氏度或華氏度)。作品缺乏有效的測評標準和數(shù)據(jù)支撐,以主觀感受進行評測。
- 典型案例三:自立測評標準
體驗平臺:西瓜視頻賬號名稱:來回玩機作品時間:2022年6月15日問題描述:博主在對榮耀70和Reno8 Pro+兩款產品進行橫向測評時,只是通過口述的方式展示產品外觀、性能配置,在測評性能時使用簡單的操作并用文字表述相關功能效果。測評主觀性較強,自立測評標準,未有輔助的儀器或軟件進行測試或數(shù)據(jù)對比。
- 典型案例四:測評標準前后不一致
體驗平臺:快手賬號名稱:小楊數(shù)碼圈作品時間:2022年1月29日、2022年2月22日、2022年2月18日、2022年9月30日問題描述:博主于2022年1月至9月先后4次對不同手機進行溫度測試。在經過一定時間運行游戲后,使用測溫儀對手機正面及背面進行測溫,并對手機的溫控效果進行點評,4次測評結果出入較大,不同品牌的手機測評前后標準不一。
- 典型案例五:涉嫌虛假測評—夸大宣傳
體驗平臺:快手賬號名稱:婉婷xixi作品時間:2022年3月3日問題描述:博主測評旁氏洗面奶時,口播“適合所有膚質”,存在使用絕對性詞語進行夸大現(xiàn)象,在對該產品進行膚質關鍵詞搜索后,一部分博主及消費者表示該洗面奶不適合敏感肌、干皮、痘痘肌使用。
- 典型案例六:涉嫌虛假測評—夸大宣傳
體驗平臺:小紅書賬號名稱:喵噠噠噠噠作品時間:2022年3月15日、2022年10月29日問題描述:博主在視頻作品中對兩款護膚產品進行夸大宣傳,使用絕對性詞語對產品進行相關描述。視頻作品中提到“用一次就能瞬間提亮”以及“效果最快、最猛”。存在夸大產品功效,虛假宣傳的現(xiàn)象。
- 典型案例七:涉嫌虛假測評—測評產品與實物不符
體驗平臺:抖音賬號名稱:小斯是150作品時間:2022年8月28日問題描述:博主對玲玖風衣進行測評推薦,在作品闡述中強調該款風衣特別適合小個子,70979型號衣長只有93CM。經查閱該商家產品數(shù)據(jù),顯示與實際尺寸不符。同時,在作品評論區(qū)部分用戶反映較為強烈,表示實物與博主測評視頻中展示存在出入。
- 典型案例八:涉嫌虛假測評—不正當競爭
體驗平臺:B站賬號名稱:金匯智作品時間:2022年6月10日問題描述:博主測評艾琳素顏霜時,表示提亮效果有限、味道刺鼻、留痕、瘙癢。經查詢,該商品在淘寶、京東及小紅書博主正面評論居多,多數(shù)商品消費者反饋中未出現(xiàn)博主所說的情況,考慮到其他“第三方測評”博主的正向評價,判斷該測評作品存在一定的不正當競爭嫌疑。
- 典型案例九:涉嫌為商業(yè)性廣告
體驗平臺:抖音賬號名稱:軟爸測評作品時間:2022年6月3日、2022年6月7日、2022年8月3日問題描述:博主所發(fā)布的三條測評作品軟廣性質較強,測評方式為依靠自身使用進行主觀評價,未對相關產品設置測評標準,進行橫向對比或數(shù)據(jù)分析。測評商品在視頻作品中均掛有購物車跳轉鏈接,其中6月3日結尾處以口播形式推薦電商平臺購買。
- 典型案例十:涉嫌為商業(yè)性廣告
體驗平臺:B站賬號名稱:德文來啦作品時間:2022年11月5日、2022年11月6日、2022年11月8日問題描述:該測評博主作品以打假為主,測評方法為主觀使用體驗,在實際使用中對比產品功效是否和宣傳一致。2022年11月5日、6日、8日分別測評料理機、地板清潔液、語音聲控燈三款產品,對測試結果表現(xiàn)較好的商品設置電商平臺跳轉鏈接。
建議設置準入門檻
加大監(jiān)管力度
中消協(xié)消費監(jiān)督部主任張德志表示,依據(jù)此次調研結果,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針對“第三方測評”發(fā)展規(guī)范提出三方面的建議:
一是政府監(jiān)管、行業(yè)自律、社會監(jiān)督協(xié)同發(fā)力,設置行業(yè)準入門檻,加大市場監(jiān)管力度。明確規(guī)定從事“第三方測評”的準入條件,設置基本準入門檻并制定合理的申請審批機制,針對從事商業(yè)行為的測評賬號進行統(tǒng)一備案管理,強化測評人員審核,推進實名制認證、商品信息認證,使測評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營造良好的“第三方測評”環(huán)境;夯實“第三方測評”主體責任,做到“誰測評、誰負責”,相關部門應組織市場主體形成行業(yè)組織,制定并發(fā)布相關職業(yè)規(guī)范,形成行業(yè)自律,促進行業(yè)良性發(fā)展;加大監(jiān)管力度,建立消費投訴的“綠色通道”。
二是平臺方需進行賬號身份認證,強化問題賬號審核。如對測評類賬號進行身份認證,設置“第三方測評”標簽,通過賬號標簽向消費者進行正面推廣,針對未持有相關標簽的“第三方測評”賬號進行限流或屏蔽。加強對平臺內的測評賬號建立作品審核、信用投訴、宣傳帶貨管理以及賬號粉絲管理等多重監(jiān)管機制,以保障消費者不被誤導。建立“健康賬號管理體系”,為測評賬號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數(shù)據(jù)管理指標。
三是消費者需提高測評作品的鑒別力,拒絕“只評不測”。如選擇法人主體、粉絲量和點贊量高、評論區(qū)正向評價的測評賬號。善用搜索引擎、同類比較的方法,瀏覽多個測評作品進行二次驗證。留意測評方法,拒絕“只評不測”的主觀推斷。

標簽:博主測評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