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震撼,精品中國畫亮相河南博物院(下集)




展覽現場:











美術報專版報道:

美術縱橫專版報道:


捐贈河南博物院畫作20幅專輯:


畫家出版的部分著作:
作品欣賞:





















師意自然 簡潔清逸
龔心甫, 字甫之,號云石,心溥,1939年出生,江蘇南京人,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20世紀60年代得傅抱石先生親授。早年曾在多所美術院校學習。擅長國畫花卉、山水,尤擅寫意金魚。
欣賞龔老的國畫作品,給人的感覺空靈,畫即抒胸臆,見意境。技巧輕盈,章法考究規(guī)范。抒胸臆,瀟灑在逸,在適,見意境,在空,在幽。就如王維的詩畫的意境一樣,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傳統(tǒng)國畫的運筆用墨皆空靈,作品創(chuàng)作追求藝術的“真善美”。
龔老的作品,純粹從自然中而來,他能借古開今,熟練掌握古法筆墨,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突破古人,又一次變革。龔老說:“我創(chuàng)作中國畫理念有三,一為,我的畫作不雷同任何人,因雷同不是真正的藝術,二為,我的畫作是從高難度傳統(tǒng)中一步一步發(fā)展出來的,三為,我的畫作是來源于自然,是從自然微妙變化中慢熳悟出,找到新的表現手法,是從自然中寫生而來的”。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從他的作品中可以顯現出來,他的藝術已經形成了藝術符號, 特別是金魚作品,蘭竹作品都有他的創(chuàng)作模式和風格。
欣賞龔心甫老先生筆墨下的山水作品,畫面通過傳統(tǒng)畫技章法,點、染、皴法互相結合,筆墨色彩,不拘一束,大膽創(chuàng)新,突出自我。欣賞他的每一幅山水作品,均有不同的變化,擷取大自然風貌,對不同的山脈,不同山的形體,山的不同特質,特征采取不同皴法,染法揮灑自如。中國畫所追求的意境是清新俊逸,這也就表現出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國畫的意境,“意境有筆墨處有之”,意境的講究之處的精髓是在“無筆勝有筆”啊。中國畫追求的“意境” 和“意態(tài)” 是不求工而追求意,龔老山水畫中的“直筆皴法” “水跡染法” ,目的是用簡約的筆法顯現山川之意境。
欣賞龔心甫老先生山水畫作品中,給我們審美藝術山水視覺上耳目一新的感覺。山水作品構圖,布局、勾、皴、擦、染、留白,章法嚴整,用筆遒勁有力,欣賞整個山水畫面,達到中國傳統(tǒng)國畫畫龍點睛的藝術經典精髓和效果。給人一種秀美空靈的感覺和享受啊。
鑒賞龔心甫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同時也達到了詩,書、印三絕的藝術審美效果。經詩為上,詩詞在后,題拔的字又以書法為上,凡必先悟而后得,由悟而生筆墨往往工妙。由此可見龔老先生在平常的生活日子里寫生經歷和閱歷繪畫技法經驗是非常的豐富啊。相比畫技,同時畫境處理的技術也是非常的重要。山水畫作品畫境勇于攀登高峰,不斷大膽的創(chuàng)新,給人視覺和感覺上帶來的審美效果皆空靈。
河南博物院收藏龔老中國畫作品二十幅,均是龔老精品之作,其中有一幅《華山之韻圖》是龔老創(chuàng)立“直筆皴” 代表作, 還有其他山水作品,花卉作品,金魚作品,書法作品, 對以后研究龔老的畫學體系均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欣賞價值。龔老能將精品力作捐贈給博物院是對河南博物院的厚愛, 因為河南博物院, 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燦爛的文明。
五千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皇帝出生并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三千六百年前,中國第二個奴隸制度王朝,商朝在此建都,簡稱“商都”。禪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廟、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坐落于此。河南博物院的“前世”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七月,位于河南開封法院西街法政學校
校舍為館址,是為河南博物院發(fā)韌之始。一九六一年,河南博物館由開封遷移至省會鄭州,位于“紫荊山”的河南展覽館“禪讓”給有著厚重歷史的河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的“今生”
一九九七年七月,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并,成立為河南博物院。一九九八年,河南省博物館從鄭州市人民路遷移至鄭州農業(yè)路更名為“河南博物院”;同年五月一日,河南博物院新館落成開放。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積一百二十六畝,建筑面積五點五萬平方米。河南省會“鄭州” ,鄭州市,簡稱“鄭” 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謂“綠城”?!般筱笕A夏·擇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歷史為主線,以中原文明發(fā)展歷史為綱,以世界聞名背景為參照,來展示華夏民族的文明發(fā)展軌跡,以及中原文化的影響力與輻射力量,再現中原文化悠久的歷史與輝煌。
龔心甫中國作品展是河南博物院舉辦一場文化的盛宴,展出《龔心甫》老先生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山水作品、花卉作品、書法作品,河南博物院熱烈歡迎各界成功人士、精英您的到來共赴這一場文化盛宴。
文/昌鋒(作者系民間中國傳統(tǒng)國畫書畫藝術鑒賞家)
龔心甫,1939年出生,江蘇南京人,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早年曾在多所美術院校學習,20世紀60年代得傅抱石先生親授。擅長國畫花卉、山水,尤擅寫意金魚。在創(chuàng)作實踐與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兼容并蓄,精心創(chuàng)作了多幅具有較高藝術研究價值的作品,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寶貴的藝術實踐為繁榮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做出了貢獻。在60多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龔心甫遵循著中國畫的真諦,不斷挖掘傳統(tǒng)內涵,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探索中漸漸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和繪畫風貌。其國畫作品,取法自然,借古開今,技巧輕盈,章法考究規(guī)范,抒胸臆,見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品高度的概括、自由的表達,體現出超乎自然意象之外的一片生機。先后出版著作《金魚畫法解析》《荷花畫法解析》《芙蓉畫法解析》《梅花畫法解析》《蘭花畫法解析》《竹子畫法解析》《菊花畫法解析》《云石齋畫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