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久金:熒惑守心
文/陳久金
????????熒惑即火星,是五大行星之一。
????????人們夜晚仰視星空,看到絕大多數(shù)星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都不改變,除日月以外,還可看到有五顆星沿著黃道附近運動,故稱行星。就目視所見,行星只有五顆,故人們分別以五行命之。熒惑為紅色之星,故稱為火星。熒惑本身的含義是一顆讓人難以認識、迷惑不解的星。
????????熒惑在五星中是一顆著名的災星?!兑宜日肌吩唬簾苫蟆爸髂婀?,主災旱,主察獄,主死喪”?!逗榉段逍袀鳌芬舱f“熒惑于五常為禮”,禮虧,“則熒惑為旱災、為饑、為疾、為亂、為死喪、為賊、為妖言大怪也”。
????????可見熒惑是一顆普遍施加災禍于人類社會的災星。所當之國,國君首當其沖。與其相遇時,該國國君就會發(fā)生疾疫、死喪,導致國家動亂等,故人們對熒惑的凌犯尤加注意。當然,國家政治清平,熒惑便會按正常行度運行,即使所當之國也不一定發(fā)生災禍。
????????熒惑守心的天象是熒惑凌犯諸星座中對社會危害最嚴重,也是最能引起人們關(guān)注的天象之一。所謂熒惑守心,就是熒惑守候在心宿附近。人們對“守”的狀態(tài)要求并不嚴格,大至火星守候在心宿之內(nèi)均可稱為“守”。守有停留的含義,很快通過時,從原則上說不能稱為守。但是究竟火星在心宿停留多長時間才能稱為守,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這當然是由星占家所掌握的秘密了。
????????“熒惑守心”所以是熒惑占中最為重要的占事之一,是由其所犯對象決定的。前已述及,心宿就是天帝的象征,故熒惑犯心,才能對天子和國君造成直接的危害。
????????《史記·天官書》曰:“心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屬。”石氏也有類似的說法:“心三星,帝座。大星者,天子也?!边@便是為什么“熒惑守心”受到人們特別關(guān)注的道理所在。帝王和儲君受到危害,整個國家就會遭殃。
????????在中國古代行星占的記錄中,熒惑守心的記錄占有很大的比例。凡熒惑守心,其應驗都與國君有關(guān),要么帝王死,失帝位;要么就是大臣為變,大臣死,諸侯為亂;要么有兵;要么有旱災或火災等。
????????《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了一則宋景公時代熒惑守心的故事。事情發(fā)生在公元前480年。當景公得知天空出現(xiàn)了熒惑守心的天象之后,非常恐慌,因為這場災難,宋國是首當其沖的,心宿的分野正在宋。于是便找來星占家子韋詢問。子韋告訴他這個天罰就將發(fā)生在他身上時,景公就更恐慌了。不過,子韋告訴景公,這場災難是可以移禍他人的。例如,可以移禍于宰相、百姓和年成等。景公還算是一位仁慈有愛心的君主,他認為宰相是輔助他治國的,移禍于宰相既不吉祥,也不公道;如果移禍百姓,百姓死了,自己還當什么國君;移禍年成,同樣是危害百姓,都不是為君之道。故景公決心自己來承擔這場天罰,一死了之。子韋聽了景公的決定之后,反而拜倒稱賀,說景公不用三種嫁禍于人的方案,“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即景公這種至德的表現(xiàn),必將感動上天,轉(zhuǎn)禍為福。熒惑“果徙三度”。由此讀者可以看出,星占家的嘴是多么的圓滑,其實他就是代表了上天的意志。
????????《漢書·翟方進傳》記載了西漢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發(fā)生的一次熒惑守心的故事。當時,李尋向翟方進奏記,“上無惻怛濟世之功,下無推讓避賢之效”,今火守舍,“欲當大位,為具臣以全身,難矣”。漢成帝是個無能之輩,在位日久而一無建樹,大權(quán)旁落,致使王莽專權(quán)而篡位。面對熒惑守心的天象出現(xiàn),他的表現(xiàn)就差了,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遂賜冊翟方進,加以斥責曰:“惟君登位,于今十年,災害并臻,民被饑餓”,“何持容容之計,無忠固意,將何以輔朕帥道群下?”把治國失誤的責任全推給翟方進,并要他自己審處。翟方進面臨官員們“大臣當之”的呼聲,正在憂懼不知所措之時,又面臨成帝的斥責,不得不于當日就自殺了。翟方進擔任相國十年,最后死在熒惑守心這個與人類社會毫無關(guān)系的天象上,也是死得冤枉。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因出現(xiàn)熒惑守心而下過罪己詔。《明史·劉基傳》曰:“吳元年以基為太史令,上《戊申大統(tǒng)歷》。熒惑守心,請下詔罪己?!?/p>
????????這段記事只載明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任命太史令的年份,而熒惑守心這條天象記錄發(fā)生于何時則不明白。《明史·天文志》洪武元年無熒惑守心的天象記錄,但洪武二年有“正月乙卯犯房”的記錄,疑熒惑守心即在犯房之后。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即吳元年,六月張士誠姑蘇城破被滅,其宮中的財寶均為朱元璋軍所有。這批財寶卻引起了一樁震驚朝野的大案。第二年正月,朱元璋稱帝改元,四月出巡汴梁。出巡前,安排丞相李善長主持朝中事務,御史中丞劉基主持御史臺工作。臨行前,朱元璋給中書省參政楊憲下了一道密旨,許他可以越過中書省便宜行事。
????????建立大明帝國,李善長功不可沒。但自朱元璋稱帝之后,在胡惟庸等人的慫恿下,生活奢侈起來。自建相府,府中充有來歷不明的張士誠宮中豪華之物。更引人注目的是,舊相府被中書省都事李彬用作勾結(jié)李善長長子李祺,充作賣官鬻爵的基地,稱為小相府。朱元璋和楊憲都有所耳聞。楊憲得到密旨,以為機會來了,迅速出擊,并利用御史臺,查出涉案官吏300余人,銀數(shù)達200余萬兩。為了查清東吳王遺寶流入小相府的途徑,訪得富商公羊東,略知一二,便捕來屈打成招,指認70余名官吏與東吳王遺寶有關(guān)。
????????這件案子呈報到朱元璋,他是勞苦出身的皇帝,生活節(jié)儉,同情民間疾苦,最痛恨貪贓枉法的官吏,一旦發(fā)現(xiàn),則一律使用殘酷的屠殺來懲治。面對官場的貪污腐敗之風,劉基并不完全贊同朱元璋用嚴酷的殺人辦法來解決,而是要用一整套官吏管理制度來約束官吏的行為。為此,劉基想到了利用天象示警的辦法來提醒皇上,這便是前面提到的熒惑守心。
????????按《劉基傳》的記載,面對這個通天大案,劉基的解決辦法是提醒皇上要冷靜處理。貪污腐敗需要懲治,但要掌握好分寸。所以出現(xiàn)這個大案,與皇上事先缺少督察也有關(guān)系,皇上也應承擔部分責任,故當下詔罪己反省。這是改革政治、籠絡(luò)民心的明智手法,朱元璋采取了這個建議。
????????下詔罪己就是頒布詔書,作自我批評。這個“己”是指皇上自己。頒罪己詔,這是古代封建君主經(jīng)常使用的政治游戲和手段,是用承認自己行政有失誤的辦法,許諾要改革政治,以期達到挽回民心的目的。頒罪己詔的辦法常用于發(fā)生日食之時。這個問題,我們在《中國星占揭秘》一書中已有具體介紹。
????????董宇峰等在長篇歷史小說《劉伯溫》一書中也多次利用星占說事,可惜他們沒有掌握星占的真諦。他們也注意到《劉基傳》所載“下詔罪己”的記載,卻作了完全相反的解釋,認為是劉伯溫請示皇上降罪于劉伯溫,罰他回鄉(xiāng)反省三個月,由此敷衍出洋洋灑灑數(shù)萬字的風流韻事。小說不同于歷史,我們并不反對歷史小說對歷史人物的活動作任意編排和改寫,但對于星占名詞基本常識的理解和古籍文字內(nèi)容的起碼理解則應慎重對待,不能弄出這樣的笑話。
摘自《中國古代二十八宿》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