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 Acoustune HS1750CU
ACOUSTUNE
Acoustune 自 2013 年起在日本運營,專注于向市場提供動圈耳機。 Acoustune 認為他們擁有市場上最好的動圈單元之一,并表示“單元的數(shù)量并不能保證音質”。因此,尋求復雜的解決方案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和不必要。
?
Acoustune使用的是一種名為“Myrinx”的隔膜。 動圈耳機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是比較難以克服的點,但 Acoustune 通過新的技術來改變這些缺點。通過在動圈振膜上實施新的Myrinx材料,呈現(xiàn)動感和擁有豐富細節(jié)的聲音。
?
HS1750CU是Acoustune的第五代產(chǎn)品,并且從這一代開始,更換了前綴代號,從之前的16變更為了17打頭(從1657CU 1677SS 1697TI到1750CU 1790Ti,這一代中間沒有SS),從而是1750和1790兩款,至此,Acoustune的產(chǎn)品線算是非常齊全了,從入門監(jiān)聽RS ONE,往上分別是HS1300SS,HS1750CU,HS1790Ti和旗艦HS2000MX。
?

Acoustune品牌的耳機清一色全部都是動圈,從品牌創(chuàng)立以來便是如此。
?
工藝
Acoustune一直以來都使用了模塊化的設計,從最初的1551就是這樣,這種設計有兩個優(yōu)勢,一是可維護性很強,二是可自定義,比如可以定制半模。
?
而到了以這一代,外形也發(fā)生了改變,是一個類似航空發(fā)動機一樣的單元,嵌入在腔體內(nèi)部,由于是不可更換單元的關系,少了一個部件,所以佩戴感比起當家旗艦HS2000要來的更加緊密。關于這個單元特殊的外部造型,我寫了一段:
“1750是一種能將富含能量的液體燃料轉化為推力的強大的機器,只不過這里的“燃料”是音樂本身,8個“風扇葉片”線條凌厲,非常炫酷,鋒芒被圓弧形頂罩略微掩藏,剛柔并濟的造型就和1750的聲音一樣,剛勁有力,能量充沛,是一個很有“動力”的耳機”。
?
在外形上,Acoustune已經(jīng)形成了標志性的家族設計ID,如果說早幾年前我剛玩1670的時候還沒什么的話,那么到了2022年,大家一眼看到這個塞子就知道是Acoustune出品,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在之前的1657耳機中,Acoustune還會特意的將銅展現(xiàn)出來,而到了這一代1750,已經(jīng)徹底“黑”化。
?

一個考究的細節(jié)
不夸張的說,Acoustune的外殼加工精度和難度,應該算是業(yè)內(nèi)排名前列的了,對金屬加工有了解的朋友能看出這種結構的難點,那么有人或許會說,耳機是拿來聽的,并不。。。好看的,精致的耳機,會更加凸顯出廠價的用心,而且和市面上其他耳機明顯的拉開了一個差異化,不再是普通的外形了。
所以今年QDC在Tiger上也用了金屬腔體(早幾年前到是也用過金屬的,比如1LE),不再是之前的樹脂外殼了,樹脂外殼能夠實現(xiàn)更多的圖案,顏色,花紋,也更容易做造型,并且單元也更容易放置,但是在造價,工藝和耐用度上,比起鋁,不銹鋼,鈦,銅這些金屬材料還是要差點意思,至于怎么選也很簡單,你覺得哪個好看就選哪個,審美是很私人的一件事,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樹脂的不怎么會掉漆,但是要注意不要摔,不能碰撞,金屬的大部分會掉漆,但是一般的碰撞,跌落問題不大)。
相對于市面上其他品牌將單元放在殼體里面,1750的設計和其他都不一樣,因為1750的外面是殼體,內(nèi)部的腔室才是單元,整個發(fā)聲的結構都放置在這個腔室里面,這里我用一個ACT02單元來給大家看一下就明白了,相較于其他品牌的:殼體-單元2重結構,1750是殼體-腔室-單元3重結構。

目前采用這種構造的還有Campfire的一些耳機,也是將單元封裝在一個腔室內(nèi),再安裝到耳機殼體,這種做法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外殼對聲音的影響。
?
一個關于聲音方面很有意思的點
一般來說,擁有渾厚低頻的塞子,在女聲方面就會弱勢一些,比如VEGA2020,AKT8IE
而女聲,器樂好的塞子,在低頻方面,又會差一些,比如FWW還有HS2000的ACT01單元,A8000這些。
能同時兼顧到的少之又少,在我看來之前說的ACT02是可以兼顧的,然后松下的TZ700也OK(TZ700還是不錯的,兼顧了聲音的平衡性與樂感,美版TZ700推開后的表現(xiàn)絕對可以和ACT02掰腕子,是好的動圈耳機),女聲的輪廓很明朗,甚至還有一點點的甜味,而HS1750我認為也是擁有這種能力的耳機。
這也就是說1750能夠同時兼顧到女聲和搖滾這兩個類型,這在我看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高音:
高音不會給人毛躁,刺激的感受,是一種比較溫和,不張揚的表現(xiàn)方式,這種高頻讓我想起了IE600,AKT9IE,也是這種表達方式,相對于AKT9IE那種暖洋洋的感覺,1750的高頻多了一點速度感和延展。
當然如果可以有更多一些的高音細節(jié),那么表現(xiàn)會更加出色,這方面通過更換線材會獲得一個明顯的增強。
并且相對于某些把動圈耳機,刻意拉伸的塞子來說,1750不會有那種生硬感,我始終認為動圈就是動圈,高頻不一定非要去和靜電,動鐵比,能保證應有的延展也可以做出很漂亮的高音,并且這種表現(xiàn)方式反而會更自然。
?

中頻:
人聲的輪廓很清楚,位置適中,飽滿而富有磁性,有一種獨特的質感,關于這種質感我很難形容,但是你可以感受到這種質感的存在,打個比方,我之前說過ACT02很容易讓聽眾有代入感,1750也有一些這種感受,只是沒有ACT02那么的明顯,這里我推薦你用熟悉的電影原聲OST或者游戲音樂來聽一下就能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當然在聲音的凝聚力方面對比自家動圈旗艦ACT02單元,只是那種感覺,那種氛圍依舊存在。
其實在之前的1657上面,中頻部分是有點不太干凈的,通俗來說就是背景有點“臟”,而到了1750,這個缺陷被很好的優(yōu)化了,背景變得更加的“干凈”“漆黑”了。
如果你覺得榭蘭圖的人聲有點稍遠的話,那么1750的人聲不會給你這種“遠”感受,相較而言,1750的人聲位置是適中的,保持了一個恰當?shù)木嚯x。
?
低頻:
1750的低頻是最搶眼的一個部分,因為1750的低頻同時兼顧到了彈性與量感這兩個很重要的低頻組成部分,給人一種很深的感覺,不是吹,在W元以內(nèi)能做到這一點的耳機都不多,也正是因為這個特質,讓我一耳朵就喜歡上了1750。
1750的低頻能夠沉的下去,彈的上來,并且保證了充足的量感,雖然這個量感是加了一點點修飾在里面,從而讓音樂的氣氛能夠更好的凸顯出來,讓聲音的表現(xiàn)有一些溫暖,如果你是HIP-HOP或者搖滾樂愛好者,那么應該試一下1750,因為1750擁有不錯的低頻沖擊力。
那么這么強勢的低頻,會不會導致聲音不夠透?答案是不會。
因為我聽了一下Abbado的《Brandenburg Concertos》,該有低音的地方不會缺少低音,但是不該有的地方,絕對不會有多余的,這就是1750低頻的強悍之處。(這張專輯我找了很久都只有MP3,如果哪位有無損,還請分享給我,錄音與指揮俱佳的一張專輯,我認為可以排進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的前三,與平諾克指揮英國協(xié)奏樂團的那張一個級別)
?

那么1750演繹什么類型的音樂不夠出彩?
我想了好久,但是沒有想出來有什么特別不適合的。。前面已經(jīng)說了,1750在演繹ACG,搖滾,民謠,流行方面都是一把好手。
因為這種充滿彈性與動態(tài)的塞子,算是一種萬金油調(diào)音,聽什么音樂都比較的有帶入感,
非要說一種的話,那可能就是古典交響了,尤其是器樂多的時候,就顯得有點擁擠,受限于單動圈的關系,分離度差點意思,其他的我覺得都沒什么問題。(但是我用1750聽德沃夏克大協(xié),表現(xiàn)又非常搶眼,單一樂器,尤其是弦樂器,提琴這種,1750完全不在話下,巴洛克也沒問題,而且很好聽,1750那種略帶一點黃昏感的音色和球形聲場,配合巴洛克時代的風情,真的很不錯,但是鋼琴的話,速度感要慢一些,回彈不夠迅速)
還有就是,中下盤的余音似乎有一些多,顯得聲音的能量感在中下盤有一點堆積感,在這里我推薦使用平衡連接的方式來進行適當改善,換線也可以,通過更換一條結構感強的線材就可以適當消除這個小遺憾。此外,也可以通過搭配輸出功率大一些的機器來進行調(diào)整。
?

在搭配方面,我試了山靈最新的M6U,表現(xiàn)可圈可點,甚至比M7表現(xiàn)要更好,M7我感覺能量感是不是過于堆積了,以至于有一種感覺,就是延展性不夠出色,而M6U就好的多,然后我搭配了艾利和的Kann MAX和SR25MKII,海貝RS2,也有不錯的聽感(RS2這次真心不錯?。?/p>
而在小尾巴方面,依舊是簡單粗暴,直接W2-131就完事了,折騰來折騰去,還不如直接搞個好點的。
由于1750本身并不難推,所以其實在驅動力上并沒有什么特殊要求。
?
關于音質,看到這里相信你也明白了這款耳機的聲音走向,但是我想總結一下
1750總的來說是一款擁有出色工藝與做工的單動圈耳機,飽滿而富有音樂性,抓耳的同時不失耐聽,在中下盤演繹尤為精彩,有一定的沖擊力,高頻的延展性沒有中低頻那么亮眼,但是也不錯,總體比較溫暖,是動圈耳機中的佼佼者。
?
一些問題
1750掉漆嗎?
掉的,和仙女座一樣都是陽極氧化工藝。
?

1750作為單動圈,在素質上會不會差一些。
不會,對標同級別動圈,素質上不存在卡脖子的問題,不用擔心。
?
1750標配什么線材?
ARC51,8股的鍍銀OFC和OFC混編,3.5插頭,原廠也提供2.5的ARC52和4.4的ARC53可以選擇。
?
1750如果換線,建議搭配什么線?
首推且唯一推薦,樂機寶的4+2升級線,音色與1750非?;パa,并且搭配后能夠將1750那個中下盤能量感堆積的問題給消除掉,整體變得明朗,開闊,比如之前聽搖滾樂里面的貝斯和電吉他,吉他聲稍微有點慢,更換這條線材后,吉他聲一下子就顯現(xiàn)了,這一套組合是絕配,并且這一套的聲音,我基本挑不出什么硬傷。
說到這里我就想起RS10和金菊花的組合搭配,這兩個都是素質聲,如果純腦補的話,很難想象這兩個東西搭配在一起能有多好聽,但是真的聽一耳朵又會驚嘆,HIFI真的有點神奇,這條線也是一樣,對于耳機有一種近乎于催化劑的作用,非常建議,其他耳機也完全可以試試看。
如果說原版的1750是《俠影之謎》,那么更換了這條線之后的1750就是《黑暗騎士》
?

1750底噪情況怎么樣?
底噪跟耳機沒有任何關系,因為耳機是被動接收設備,前端有底噪傳遞到耳機,才可以聽到,動鐵耳機,尤其高靈敏度的耳機,對前端設備會比較敏感。1750由于是動圈的關系,所以對底噪不是特別敏感。
?
1750聽人聲有沒有齒音?
幾乎沒有。
?

1750會不會因為相對溫暖的音色,導致聲音變油膩了?
完全不會,聲音一點都不油膩。
?
這個耳機的接口是不是孤兒?
這個說法如果放在幾年前可能還有點,現(xiàn)在完全無妨了,因為現(xiàn)在幾乎所有品牌線材都可以做PE接口,更不用說OE或者CONX等等可換插頭的線材,這些都提供PE插頭,所以這個我認為完全不是問題。有些人一直說PE插口怎么怎么的,我倒是持相反的看法,毫無疑問0,78和MMCX用的耳機最多,但多不代表就好,0.78實在是太容易彎了,而且一旦斷針就很麻煩了(0,78目前少量耳機應用了新的結構,比如AAW的,插拔的時候有段落感,但是大部分都沒有這么設計),MMCX好一些,而且不存在相位的問題,但是也有斷針的風險,我自己就斷過(現(xiàn)在有部分MMCX母座的正極用了一圈塑料保護,比之前要好些),相比較而言PE插針我覺得好多了,那么粗的一個正極接觸針,很難斷的,日常使用也不用擔心彎曲什么的,我倒覺得PE插針反而更加靠譜。
?
1750的單元是什么類型?
單動圈,第五代“Myrinx Driver”, Myrinx振膜是一種具有高剛性和高柔韌性的醫(yī)療級動圈振膜。
?

1750有哪些配件?
一個很棒的黑色金屬耳機盒
一個便攜包
一些耳套
一個扎線器
1750這些套子在我看來都蠻好的,如果不是特別折騰,用原廠的套子就行了。
?

佩戴感怎么樣?
90分的佩戴,耳機本體因為是金屬的關系,重量要比尋常殼子的要重一些。
當我把1750塞到耳朵里的時候,說實話我比1697更喜歡1750的佩戴感覺,這個佩戴很順利,我聽了2個小時,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異物感。
?

為什么叫暗黑騎士?
因為這款耳機是通體黑色,只有三個螺絲是銀色的,線材也是黑色,更重要的是,用1750這款耳機來聽漢斯季默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OST,效果非常棒,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OST,演繹起來的難度比星際穿越還要難,大致和盜夢空間一個級別,(是的,我是OST愛好者),黑暗騎士的OST音樂,動態(tài)和低頻用一般的耳機很難表達出那種感覺,因為整體的能量非常的充沛,單薄的耳機聽起來就不夠勁。
?
最后順便也說一下1790
毫無疑問1790擁有更佳豐富的信息量和更活潑的聲音,1790的高頻相對于1750來說也要亮一些,但是那股子味兒淡了,密度和低頻要弱于1750,而且沒有1750來的帥哈哈,所以就搞了1750。
?
關于1750就說到這里,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么喜歡一條耳機了,謝謝你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