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紫微星是如何磨練自己意志的 老厲害了

第四天:為什么你總感覺不耐煩?試試跳出來看問題
?
01
真實案例:當你跳出了不耐煩,你會看見什么?
以下分享一個朋友和親人溝通的真實案例。
?
那天她在跟親人溝通,但是卻不斷經歷反反復復,一直聊不下去。
一方面她感覺一些明明很簡單的事,但是跟對方怎么溝通都說不清,好像簡單的話要不斷重復,而且重復了還沒用。
另一方面,她看重的一些地方,在親人看來完全沒有價值。所以對方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去要求她做出改變,但這帶給她的感覺就是親人要控制自己。
?
所以當時雙方的溝通根本是無效溝通。他們互相都對對方不耐煩,完全沒有心情溝通下去,只要說了開頭,就已經能夠想象對方會打斷自己。所以在話還沒說出口的時候,自己就已經是煩躁的狀態(tài)。
?
但是她意識到,這樣的溝通模式是有問題的。于是她決定暫停一下,去轉念。
這時候她發(fā)現(xiàn),其實從家人的角度,她的一些行為是家人難以理解的。這背后跟每個人的價值觀、立場、閱歷等等都有關系。
既然她不是對方,她又怎么能要求對方一定理解自己呢?
?
所以她決定好好地溝通,更有耐心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家人更好地理解。
在溝通過程中,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對方對于某些方面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于是她及時糾偏。最后這個溝通順暢了許多。
?
其實這依舊是跟換位思考相關的話題。只有當我們能夠中正地看待不同人的立場和視角,才能更好地進行溝通。
?
?
?
02
為什么你總感覺不耐煩?
可以說“不耐煩”是當下絕大部分人的通病。
那不耐煩的本質是什么呢?它看似表現(xiàn)在對外界人事物的不耐煩,實際上是對自己各種不滿意、不認同。
而對自己不滿意、不認同的本質又是不能明晰自己的真心,感到迷茫困惑。
?
當我們了解了“不耐煩”的本質,下面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有沒有過以下的行為吧。
?
對于不熟悉的人,我們的態(tài)度常常很友好。一方面為了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因為一個新的人給你帶來了新鮮感,所以你特別愿意交流,充滿耐心去了解和探索對方。
?
但是,對于一個非常熟悉的人,親近的人,你已經很清楚對方有什么樣的性格,什么樣的慣性反應,持什么樣的立場和態(tài)度。你在跟對方交流之前,甚至已經能夠預估TA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正是因為太熟悉了,如果對方的反應跟你想的不一致,你就會感到暴躁,不耐煩。
?
"為什么你總是不能理解我?"
"為什么你總要反駁我,打斷我,不讓我把話好好說完?"
"為什么想跟你好好說話這么難?"
?
雙方看似在交流,其實都只是在自說自話。彼此都希望對方能聽進去自己的話,卻并沒有真正去聽見對方在說什么。
?
那到底我們要如何才能夠從不耐煩中跳出來,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呢?
?
?
03
行動指南:試試跳出來看問題
試試跳出來,當成你是一個局外人,去觀察一下眼前這兩個人(你和對方)的對話,以及他們的慣性相處模式。
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各自都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判斷對方。當對方說出了某句話,就像印證了這個觀念,于是他們在無意之中,不斷按下讓對方發(fā)火的按鍵,讓對話愈演愈烈。
?
何不試試換種溝通方式和相處模式?
?
第一,放下你的預設和成見,當作你是第一天認識眼前這個人。
當TA說出一句可能讓你難受的話時,想想TA為什么這么說,TA是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問題的?
?
第二,問問自己,對方這么說有沒有道理?
?
如果對方沒有道理,你是否能理解TA為什么說出這個話?可能存在什么局限性,你是否愿意包容這樣的對方?因為你知道你也存在著局限性,人無完人。
這時候,你就生起了包容心和慈悲心,能夠理解和接納萬事萬物。
?
如果對方有道理,那就繼續(xù)追問自己,為什么這還會讓你難受?
是不是你把自己的觀點或想法當成了你自己本身,所以你產生了應激反應,要"誓死"捍衛(wèi)自己?
這時候請你意識到,你的觀點并不是你,你只是看見這些觀點和想法來了又去的觀察者。你可以隨時決定你要持有什么觀點,你一直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
總結一下,如果你只停留在自己的角度,那么你將從始至終只擁有一種視角。但如果你選擇在每一次的交流與碰撞中,將別人的角度接納進來,那么你將每次都增加新的視角。
?
當你不斷增加看問題的視角,那么你的心境、肚量和格局就會不斷拓寬。就像一個時鐘表盤,你會不斷拓寬你的度數(shù),最終達到360度全方位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