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同人作品設定評析】敗者,流入幻想(其一)
大家好!
好久沒談談東方同人了,正好這兩年涌現(xiàn)了不少東方同人作品,我在其中注意到了一些作品間創(chuàng)作的共性,因此想給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說說我個人的想法,供各位同人游戲愛好者和創(chuàng)作者一觀。
縱觀東方正作,ZUN的創(chuàng)作大量取材自真實的歷史和現(xiàn)實,給歷史安上了想像的翅膀。
西行法師、藤原不比等與他們不知是否存在的女兒;信道崇佛又轉生的圣德太子;跨越2000年、向月中嫦娥復仇的純狐……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舊作中幽香、魅魔、神綺等天馬行空、無可稽考的角色,在新作中讓位于原型明確、設定扎實的人物。
ZUN的做法深刻地影響了同人角色的創(chuàng)作。許多同人作者也從歷史長河中遴選自己中意的角色,并把他們重構于幻想之中。在這些被重構于幻想的人物身上,我隱約感受到了一絲共通之處。東方同人作品中,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歷史的敗者”。
比較近的三部同人作品,《東方鬼葬劍》、《東方覺醒珠》、《東方光條閣》
其角色設定大量取材自歷史及衍生的傳說,讓許多“歷史的敗者”登上了幻想的舞臺。
其一
東方鬼葬剣 ~ Infinite Blade Pavilion.

2020年9月的《東方鬼葬劍》,為“東方邪星章制作組”(邪導桃)的作品。
“邪導桃”向來重視對歷史題材的運用,崇德天皇、菅原道真、安德天皇、武內宿禰、臺與、細川伽羅奢、真田幸村、親鸞上人……在其作品中能列出一長串歷史人物的名單。在《東方鬼葬劍》中,制作組使用的歷史題材可以說相當有分量,且流傳極廣,早已成為通俗作品乃至ACG中的常客。

兜塚守 桔梗
東方鬼葬劍五面BOSS
被埋葬的首塚傳說
兜塚守 桔梗
Kabutodsukamori Kikyo
主題曲:桔梗塚傳說 ~ Black Ventus
看到稱號中“首塚傳說”一詞,大家可能就已經(jīng)意識到了,“兜塚守桔?!钡脑驼〔淖匀毡練v史上大名鼎鼎的“平將門”。這位自稱“新皇”、掀起“承平天慶之亂”、遭到朝廷討伐身首異處的“反賊”,死后得到了遠超生前的名望。在關東地區(qū)被尊稱為“將門公”,成為當?shù)厝诵哪恐械奈渖?、鄉(xiāng)土神,還被祭祀在神田明神。江戶時代,德川幕府還煞有介事地為他除去“國賊”之名,平反名譽。

后世涌現(xiàn)出大量關于平將門的怪談傳說,《太平記》中有平將門的“首塚傳說”,說將門戰(zhàn)敗后頭顱被割下,帶去京都示眾,但這顆頭顱竟然仍能以怒目視人、大聲叱罵,最后在一道白光中飛回關東,最后力竭掉落。人們在頭顱落地之處建起了“首塚”,以告慰其亡魂;《古事談》、《將門記》中又有將門的“鐵身傳說”、“影武者傳說”,說將門的生母是下總國相馬的一條大蛇,曾用舌頭舔舐將門全身,讓他刀槍不入;又傳說將門修習奇門邪法,周身有六個完全一樣的分身作為“影武者”,常人難辨其真身。

除了這些關于生平的傳說,將門還貢獻了日本怨靈中最多的“復活傳說”,成為后世創(chuàng)作者喜愛的經(jīng)典題材。山東京傳《善知鳥安方忠義傳》、枕夢貘《陰陽師》里有瀧夜叉姬收集將門亡骸,欲復活將門的神鬼故事;荒俁宏《帝都物語》中有魔人加藤保憲欲喚醒將門亡魂,甚至引發(fā)關東大地震的奇幻故事。

但是有趣的是,《太平記》、《古事談》這樣的作品中,平將門被當作了“邪惡”的代表,成為“勇者斬邪魔”故事里典型的反派角色,但是在后世作品中對于平將門的描寫,卻變得越來越具有傳奇性和悲劇英雄色彩,其形象向著反抗朝廷暴政、自立新皇的豪杰這方面演化。在《陰陽師》、《帝都物語》中都出現(xiàn)了有情有義、有理想有氣魄的將門形象,《女神轉生》系列中則出現(xiàn)了守護關東、保衛(wèi)東京的將門形象,STG中的連緣系列,以平將門傳說為題材,設計了平文門、平蝶鬼這樣的角色,將門的形象也更接近于梟雄和豪杰,也許歷史上他是僅僅數(shù)月便遭敗亡的“反賊”,但顯然后世對這位歷史的敗者傾注了極大的同情。

在《東方鬼葬劍》中,平將門被設定成了“制鐵一族”的族長。

歷史傳說中將門的愛妾桔梗姬,在游戲中被設定為帶著將門的尸體、盔甲和刀劍逃走,她的怨念與這些將門的遺物融合,最后誕生了“兜塚守桔?!边@樣一個有著將門意識的復雜存在。

如果說平將門是日本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失敗者”,那么另一個角色,就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失敗者”了。

八蘇神秋雨
東方鬼葬劍六面BOSS
孕育五兵的鬼神
八蘇神 秋雨
Yasogami Syuu
在《鬼葬劍》的角色設定里,非常明確地講出了秋雨的原型:
“太古中國存在的制鐵之民的主人,被漢民族稱為怪物的存在。原名蚩尤?!?/p>
關于蚩尤的故事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傳說中他是九黎首領,在涿鹿之戰(zhàn)與炎帝、黃帝聯(lián)軍對決,兵敗被殺。傳說中他灑出的鮮血化作了赤紅的楓林,這也是“秋雨”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鬼葬劍》中收集“楓葉”這個游戲系統(tǒng)的由來。

在“涿鹿之戰(zhàn)”這個傳說中,蚩尤明顯是以“反派”形象出場的,呼風喚雨也好、銅頭鐵腦也好,最終都被黃帝見招拆招,成為被英雄斬殺的“惡龍”。漢代以來,蚩尤的形象也在一步步獸化,《史記》中蚩尤是“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述異記》中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鬢似劍戟,頭有角”,已經(jīng)完全是一副兇惡的野獸模樣。

《鬼葬劍》中秋雨那大大的獸角,很顯然取材自被描繪為半獸半人怪物的蚩尤。

然而這樣一個作為“歷史失敗者”的蚩尤,卻收獲了十分廣泛的信仰和尊奉。上到國家層面,《史記·封禪書》:“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下到民間層面,國內許許多多以“蚩尤”為名的事物,從“蚩尤村”到“蚩尤塚”,從“蚩尤戲”到“蚩尤木”,無不顯示出“蚩尤信仰”的強大生命力。

秋雨的稱號里有“孕育五兵”四字,傳說蚩尤善造兵器,被尊為兵器之主、戰(zhàn)爭之神,即“兵主”?!豆茏印さ財?shù)》:“葛盧之山,發(fā)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現(xiàn)代有研究認為,在“五兵”傳說的背后,反映的是古代冶鐵煉金技術的大發(fā)展。在“蚩尤信仰”的背后,是古人對冶煉技術和制鐵匠人集團的崇敬,“兵主”蚩尤絕不僅僅是戰(zhàn)神,更是被當作了“冶煉之祖”。
這里就要談到“八蘇神”,秋雨的這個姓氏音同“八十神”,而“八十神”指代日本本土信仰的“大國主神”,又有別稱“八千矛神”。祭祀“八千矛神”的地方是“近江兵主神社”,“兵主”這個與蚩尤關聯(lián)極其密切的神名在這里出現(xiàn)了。
另一座“穴師坐兵主神社”舊址位于“弓月岳”附近,《新撰姓氏錄》:“太秦公宿禰同祖。秦始皇帝之后也。功智王、弓月王率百廿七縣伯姓歸化。并獻金銀玉帛種種寶物等”。在這里所謂的“秦始皇帝之后”,是日本渡來人秦氏對于自己出身的一種說法,以始皇帝后人自居。
渡來人秦氏給日本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文化,農耕、桑蠶、冶煉等領域都有他們的身影?!氨餍叛觥迸c冶煉鍛造密切相關,因此有一些觀點認為,“蚩尤信仰”就是這樣隨著冶煉匠人集團來到了日本,與“大國主神”信仰融合,在當?shù)卦?/p>
《鬼葬劍》中大量涉及“冶煉制鐵”,在兜塚守桔梗的設定中,說她屬于平安時代的“制鐵之民”;5面道中曲是《Tatara the Furnace》(踏鞴熔爐);六面道中曲是《鋼生于火而歸于地》,充分運用了“冶煉制鐵”這個題材。
《鬼葬劍》涉及了這樣宏大的主題,一場從中國大陸到日本列島的民族遷徙,一場促進日本發(fā)展的技術擴散,以及讓大陸深處古老信仰扎根日本的文化交融。
他緊緊跟隨著東方原作的創(chuàng)作思路,渡來人秦氏、冶煉制鐵、大陸信仰,全都可以在最近一些原作中找到對應的東西。

平將門和蚩尤作為“歷史的敗者”,為什么卻能得到后世如此的青睞?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平將門、蚩尤傳說的演變中,有著官方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正史與戲說這三重維度的交織。
官方與民間的維度。平將門、蚩尤在官方口徑中都是與“正統(tǒng)”對抗的異類,是被“正義方”打倒的“邪惡失敗者”,實際上他們的形象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丑化,在將門那里是驅使邪法,在蚩尤這里是半人半獸。然而官方口徑卻無法抹消他們在民間所代表的意義,將門某種程度上被當作反對壓迫和暴政的象征,死后怨恨不消、頭顱離身仍飛,隱含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蚩尤作為“兵主”某種意義上成為整個冶煉行業(yè),整個制鐵匠人集團的代表,他所象征的先進冶煉技術,是遠遠超越狹隘的官方口徑的。因而在官方與民間的維度上,他們都受到官方丑化和打壓,但也都得到民間的支持和信仰。
中央與地方的維度。對于京都的朝廷,將門固然是“反賊”,但對于關東的地方勢力卻未必如此,將門在后世成為關東的鄉(xiāng)土守護神,明顯可以看到地方與中央的深刻對抗;蚩尤被視作與“炎黃正統(tǒng)”敵對的一方,同樣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少數(shù)民族色彩,在蚩尤背后,有古老苗族文化的浮光掠影。在中央與地方的維度上,不僅有地方與中央矛盾的體現(xiàn),也有異文化之間的碰撞。
正史與戲說的維度。在正史的角度上,平將門也好,蚩尤也好,他們都是歷史的失敗者,也沒有什么神異可言。但是在戲說的角度上,創(chuàng)作者附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力,表達出自己的好惡,于是數(shù)月敗亡的將門,卻越來越被刻畫成“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英雄;涿鹿之戰(zhàn)的失敗者蚩尤,同樣會被刻畫成英雄,甚至在許多玄幻作品中大放光彩。
《東方鬼葬劍》中的“兜塚守桔?!焙汀鞍颂K神秋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戲說”。

創(chuàng)作者還添加上了諸多ACG元素,游戲中桔梗全身各能分離拆解,還有“「滅光蝶」”(倒A高達,月光蝶)這樣的符卡名,儼然成了“機娘”。

秋雨那里有“「蚩尤鬼神降臨傳」”(《鬼神降臨傳ONI》)和“呂布「月牙方天畫戟無雙」”(FGO呂布,寶具“軍神五兵”)。

《東方鬼葬劍》中的這些梗是游戲的“表”,而在其“里”,則如上所述,涉及民族遷徙、技術擴散、文化傳播這樣宏大的主題。平將門和蚩尤雖然是歷史的失敗者,但在游戲中卻成為了先進制鐵技術的象征,也是古代制鐵匠人集團的代表,他們傳播了先進的技術,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成為了“常民”又拉攏又疏遠,又利用又打壓,又被崇敬又被視作異類的存在。
上個世紀,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從多個不同的維度,探索日本民族的起源。前期“山人論”中,他提出日本最原始的“山民”被外來者驅逐,最后在“常民”的認知里成為山中的妖魔;后期《海上之路》等作品中中,他又研究了從南方海路前往日本列島的民族遷移路線,談及日本民族的祖先來自海上的可能性。
柳田國男對于日本民族起源的探索和猜想,不僅影響了社會科學研究,也對文藝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發(fā)軔自柳田的思想,傳給了水木茂,傳給了京極夏彥,傳給了ZUN,也傳到了邪導桃制作組手上。
歷史的敗者、與正統(tǒng)為敵的“異類”、被主流社會歧視的邊緣群體、四處遷徙流浪的外來人,對他們的研究,某種意義上是一場“尋根之旅”。
水木茂寓其于漫畫,京極夏彥寓其于小說,而ZUN寓其于游戲。
邪導桃在《鬼葬劍》中同樣表現(xiàn)出了這種寓深刻主題于游戲創(chuàng)作的傾向。
我個人認為這是可以觀察和借鑒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風云,無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舞臺。
既然歷史沒有假設,那就讓幻想張開翅膀。
東方鬼葬劍詞條(THB):
https://thwiki.cc/%E6%9D%B1%E6%96%B9%E9%AC%BC%E8%91%AC%E5%89%A3_%EF%BD%9E_Infinite_Blade_Pavi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