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不是告訴,更是一種引領
教學不是告訴,更是一種引領
一—參加第十屆廣東教學管理工作研討會的感想
10月17日早,我和同事一行九人赴廣東實驗中學參加第十屆廣東教學管理工作研討會,主辦方先后邀請了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原校長王力耕、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會所長和諧教學法創(chuàng)立人王敏勤做報告。
劉希婭校長做了題為《新常態(tài)下學校課改路在何方?》的報告,她提出“六年影響一生”的辦學理念,并創(chuàng)新組織實施“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的主題型學校文化。通過課程整合促進小學教育綜合變革的實踐探索,深層次優(yōu)化了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高品質地提升。
王力耕校長談《在反思中成長——課堂教學診斷視覺》,主要引導我們思考:1.備課,備什么;2.教學,講什么;3.作業(yè),練什么。并對我們備課、教學、作業(yè)中的誤區(qū)進行了深刻反思。
王敏勤老師談了《課堂高效率課后低負擔——高效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著重介紹了和諧教學的課堂模式,(一)單元導入,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三)大組匯報,教師點撥;(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五)達標測試,課堂小結。
在以上三個報告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力耕校長提到的一個觀點:教學不是告訴,更是一種引領。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只要學生有學習的欲望,就有辦法獲得相關知識,因此,課堂上不應該僅限于知識的傳授,王校長說,學習,也是人的本能,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究就是快樂的事。教學的目標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引領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習欲望。他進一步強調:教師,會講課是合格,會引領才是優(yōu)秀!
對照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在課堂上還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對學生的引領還遠遠不夠,還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為什么調動不起來?王校長的回答是:不是學生不聽話,調不動,而是老師有沒有意識、會不會設計問題!哪有學生不肯學習的?是我們的老師沒有積極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是缺乏意識,課堂上老師要控制表達的欲望;二是沒有訓練,教學中不能為進度所累;三是居高臨下,遇問題,教師示弱是一種藝術。
反觀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我們往往過于注重課堂教學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而對課堂生成重視不夠,對調動學生做得不到位,這是我們改進課堂教學最核心的問題。王校長在報告中指出,要貫徹“五讓”教學思想,即能讓學生觀察的,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動手的,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總結的,讓學生推導出結論。
我們要明確: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自我感悟——知識形成。美國教育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走完三個階段才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還有,不經歷錯誤的學習,是不完整的學習;沒有感悟,就難以形成智慧!沒有質疑,科學就沒有進步!
“引領”還要教給方法,就是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講得多,不等于聽得懂,要處理好講解與理解的關系,把握好知識量與學生思維之間的高度匹配;聽得懂,不等于自己會,要處理好記憶與掌握的關系,知識要變成學生自己的,才是有效的;會模仿,不等于會思考,要處理好模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會提問”是教師教學的必備能力,會“啟發(fā)學生提問”才是優(yōu)秀教師的功力所在。
教學不是“告訴”,更是一種“引領”,就是在教學中做到三點:一要講清重點,二要啟發(fā)思維,三要教給方法,真正讓學生去感悟、去思考、去質疑。
(2015-10-21 07: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