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大家吃粽子了嘛?
紀念偉大屈原,品嘗美味粽子!
引三首古詩,來探尋古人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關于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說757年五月,一說758年五月,具體考證留給史學家吧,反正都是安史之亂的中后期了,757年安祿山失明,孝子安慶緒給了慈父一刀,送他歸了西。
時值端午,杜甫獲贈官衣,擺左拾遺,當時皇上應該是肅宗李亨了。自古就有主君贈臣子衣服的傳統(tǒng),劉邦解衣韓信,曹操灞橋贈錦袍于關羽,云長恐其有詐,以青龍偃月刀挑之。天啟七年(1627年)崇禎平臺召見袁崇煥,薊遼總督口嗨,五年復遼,崇禎被忽悠得滿心歡喜,錦裘袍解給袁督師。。。。
看樣子,只要男人間送衣服,都不是啥好事。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這一首玄宗作品,點明端午在仲夏,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這里說的鹽梅,不知道是北方的梅子還是南方的楊梅,很難考證。想必大家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楊貴妃愛吃荔枝,那可是閩南土產(chǎn),楊梅產(chǎn)于蘇南浙江,從地理距離來看,比荔枝產(chǎn)地還離長安(西安)近些,想來保鮮措施加馳道速遞,能確保楊梅送到京師還是新鮮的。
這是凡爾賽體的鼻祖,有人說是胡適,扯淡,沒看到唐明皇這詩嘛。
當軒知槿茂,說的是倚著欄桿能看到木槿花盛開了,這一句可以說明創(chuàng)作年份必定在安史之亂以前,盛唐時期。你想,楊貴妃是個花癡,如果是安史之亂后,玄宗詩作是不太可能提到花花草草的,觸景生情,必然想到吊死在馬嵬坡的愛妾,怎么可能會把木槿花寫入詩中呢!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這首作品描繪了龍舟競渡的場面,說明在唐朝就有龍舟競賽的風俗,比勞什子牛津劍橋劃船賽早了一千多年。
上頭說要”文化自信“,明擺著的嘛,華夏文明的輝煌如“天心之皓月”,而所謂燈塔國之燭火芒猶“腐草之熒光”。
李敖說要拿諾貝爾獎,你必須背叛自己的祖國。
要想拿奧斯卡,你必須得有畫面:高粱地里穿著紅肚兜被光膀子的糙老爺們嘿咻。
醒一醒吧,別老拿彼岸的那套奉為圭臬,太多的西方的東西都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
好了,祝山大粉絲端午節(jié)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