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登陸歐洲,撕下德企“遮羞布”,逆向研究底褲都不要了?

作為歐洲最大的車展之一,此次慕尼黑車展得到了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德總理奧拉夫·朔爾次親臨現場,為德國汽車企業(yè)鼓舞士氣,并且他還提出將拿出1100億歐元支持德國汽車工業(yè)的電動化發(fā)展。導致這一情況發(fā)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又有中國新能源汽車登陸歐洲,中國車企帶來的競爭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2023年慕尼黑車展,吸引了全球共計675家參展廠商,這其中涵蓋了汽車制造商、整車及零部件供應商等。參展的所有廠商中,有41%的來自中國,因此也有外媒調侃說:慕尼黑車展慢慢發(fā)展成為“中國車展”。相比2021年,此次中國車企的數量是當時的近2倍,但凡有意向和信心拓展海外市場的,都不會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遙想當年,中國車企因為造不出一臺可用的發(fā)動機,而被外媒和友商嘲笑,不得已中國政府只有大力引進外企,合資建廠。用市場換技術,那個時代的國產自主品牌甚至被稱為“低端、廉價”的代名詞,就連中國車企逆向研究外國佬們的發(fā)動機、變速器,都會被嘲笑為“剽竊和抄襲”。
再看如今,比亞迪、零跑、阿維塔、名爵等中國品牌的展臺,被圍的是水泄不通。歐洲媒體和消費者們,對于中國車的喜愛,甚至超過了本土品牌。就連德媒都無奈的表示:德國汽車正在逐步失去市場的主導地位,歐洲車企落后的現狀令人擔憂。中國車企登陸歐洲,撕下了德企執(zhí)念于燃油車的“遮羞布”,就連大眾某高管都警示說:中國在建立圍繞電動汽車完整生態(tài)方面,已經領先歐洲車企兩到三年。

中國車企逆向研發(fā)外企產品就叫“抄襲”和“剽竊”,那么外國研究部門再次拆解比亞迪海豹又算什么呢?在此次慕尼黑車展舉辦的同時,就有日本瑞銀全球研究機構對比亞迪海豹進行拆解研究,他們拆解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國領先電車制造商的競爭優(yōu)勢。這是一家具有豐富拆車經驗的外國機構,他們對于拆解的對象往往很挑剔,通常都是市面上技術實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力大的熱門車型,諸如特斯拉Model 3、大眾I.D3,都是其過往拆解過的車型。比亞迪海豹能在如此多優(yōu)秀的中國車中被選中,足以證明比亞迪汽車和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的。

無獨有偶,這并不是比亞迪海豹第一次被拆解,早前就有日本規(guī)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經BP社對海豹進行分解研究,為此他們還專門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中國BYD海豹徹底分解》,內容涵蓋了海豹整車工藝、電動化構造細節(jié),專供日本汽車制造的專業(yè)人士學習。這本書的售價還不便宜,在本土賣到了88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約4.5萬元。中國車企逆向研究被嘲諷貶損,外國機構逆向研究底褲都不要了?

其實對于外國機構的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此次慕尼黑車展,比亞迪攜海豹、宋PLUS EV冠軍版、元PLUS、海豚、漢、騰勢D9六款新能源車亮相歐洲,這一陣仗和推新迭代的實力,讓歐洲車企產生了焦慮和害怕。海豹在車展上宣布在歐洲上市,并且開啟預售并且公布價格,折合成人民幣約為36萬~40萬多。所以如果歐洲車企再沒有反應和動作的話,將會在電動化陣營遙遙落后。

海豹是基于比亞迪e平臺3.0打造,并且首次搭載了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經過瑞銀拆車后反饋,海豹整車約75%的零部件,都是來自比亞迪的自研自產。刀片電池的新型結構、熱集成管理系統(tǒng)、海洋美學設計、CTB電池車身一體化的安全等方面,都是值得外國車企好好研究和學習的。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

寫在最后:比亞迪一直以“技術為王,創(chuàng)新為本”作為企業(yè)的發(fā)展理念,不僅在國內市場斬獲了巨大的銷量成績,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也得到了認可和尊敬。今年8月,比亞迪乘用車出口量為25023輛,相信隨著歐洲市場板塊的不斷深挖,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