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航拍紀錄片《航拍星城》第3集 橋
滔滔南來,汩汩北去,湘江浩浩蕩蕩的穿城而過。將這座古老的長沙城,分割成一江兩岸,江水阻隔了兩岸人們的來往,于是橋詩意的誕生了,長沙人從此告別了過河依靠輪渡的歷史。

01
橘子洲 銀盆嶺

遠眺湘江,可觀江面寬闊、長橋臥波,宏偉橘子洲大橋的大橋橫跨于湘江之上。這便是長沙第一座湘江大橋,是國內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雙曲拱橋。
橘子洲大橋的建設團隊較為特殊,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完全由市民靠著“人海戰(zhàn)術”通過肩挑背扛手提集體勞動修建,在風雨中屹立近半個世紀。建設者們都已老去,而大橋卻見證著長沙發(fā)展的日新月異。
從橘子洲大橋向北望去,便是銀盆嶺大橋,又名湘江二橋。是長沙市第二座溝通湘江兩岸的大型橋梁,曾是中國跨度最大的雙塔單索面斜拉橋。
“人”字形的橋塔剛勁挺拔,一根根斜拉索如豎琴的琴弦,漁人碼頭的璀璨燈火和那些倒映在江面上流光,形成了城市夜空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02
猴子石 黑石鋪

每一座橋梁都是一本用磚與瓦記載著城市變遷的史書。
坐落在長沙南面猴子石大橋,因東頭的湘江河岸上曾有一奇石形似猴子而得名。大橋的橋臺呈現 “V”字形,是我國首次采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施工的大型橋梁,郁郁蔥蔥的南郊公園在橋東臨江而臥,順著車流的方向,便是長沙的滿城繁華。
晴日在橋上遠望,看到的長沙仿若一張秀麗山水畫。東岸的南郊公園、西岸的岳麓山脈和水中的橘子洲錯落有致。湘江水面占據著大半張圖畫,水天一色。
黑石鋪大橋又稱湘江五橋,其規(guī)模在同類型橋梁中屬全國之最,創(chuàng)長、寬、時速之最,堪稱“湘江第一橋”。每到春天橋旁草地綠意盎然,踏青的人們更是絡繹不絕。
03
湘府路 福元路

湘江河水從南邊滔滔而來,又從這里向北滾滾而去。
湘府路大橋如同一條飛虹直跨大河兩岸,每當夜幕降臨,柔和的燈光將大橋襯托的更加雄偉。
因水而有橋,因橋必有景,橋與水遙相呼應,創(chuàng)造了人間最美的相遇。
過瀏陽河入江口,從湘江世紀城中突然跳脫出一條歡騰的紅色絲帶,這就是福元路大橋,是長沙首條安裝全封閉隔音屏的大橋。也是湘江上第一座提籃式鋼拱結合梁拱橋,彎曲的橋拱飛舞在江面,遙望著不遠處的濱江文化園。
這些橋梁仿若一縷春風,一抹陽光,連接著兩岸的人們南來北往,車輛通行。
04
三汊磯 梅溪湖

暮色四合,太陽的余輝灑在碧綠的江面上,乳白色的三汊磯大橋如同一幅白描畫浮臥在江面。這座由中南大學與長沙規(guī)劃院主建的橋梁,是我國最大的自錨式懸索大橋。站在橋上眺望長沙城,摩天都市,車水馬龍。
橋是連接兩岸的通道,也是城市發(fā)展的象征,更是獨屬于城市的名片。
除去這些矗立于湘江之上氣勢磅礴的橋,在長沙還有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貫穿梅溪湖的“中國結”步行橋,設計靈感源于西方經典的莫比斯環(huán)和中國古老民間藝術中國結,曾被CNN評選為“世界最性感建筑”。
蜿蜒天橋延伸出多條通道,一眼望不見盡頭。它仿佛舞者的水袖掠過江面,如一道長虹在空中盤旋,成為了長沙新一代地標。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城市建設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
一條條新修道路縱橫交錯、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完善著城市的骨架。一座座橋梁,融合成這座城市的脈絡。他們靜靜地矗立著,見證著星城的歷史變遷,也賦予了時代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