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朋克運動(維基百科)
西伯利亞朋克 方向 俄羅斯搖滾,朋克搖滾 起源 松散的音樂 迷幻搖滾 朋克搖滾 后朋克 噪音搖滾 民謠搖滾 棒子搖滾 民歌 俄羅斯民間音樂 起源時間和地點 1980年代中期,?蘇聯(lián),西伯利亞 綻放年代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西伯利亞朋克的特點是以文本為中心(這個圈子里的許多音樂家被認(rèn)為是特定原始傳統(tǒng)的詩人)[2],對朋克搖滾的外部屬性[1]及其狂歡美學(xué)[3]不屑一顧,后者被文藝復(fù)興美學(xué)、激進(jìn)的反極權(quán)主義和哲學(xué)取向[4][5]所取代,音樂上--經(jīng)常是 "骯臟的"、嘈雜的聲音[4]。到80年代末,西伯利亞朋克的一個特點也是對俄羅斯民俗的開放和一些 "偽民族主義"[6]。 伊利亞-庫庫林在研究西伯利亞朋克作為搖滾詩歌的一種趨勢時,指出其對文化傳統(tǒng)的新態(tài)度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這個流派的詩人和音樂家自相矛盾地使用引文和典故,并重新思考它們,使它們在一個不尋常的背景下聽起來。存在于俄羅斯和蘇聯(lián)民間傳說的神話環(huán)境中,西伯利亞朋克 "重塑 "了傳統(tǒng),"'移花接木'的神話成為向世界提出個人的、存在性的問題的一種方式" ? 第一屆秋明左派和另類音樂節(jié)的照片:葉戈爾-列托夫,羅曼-諾伊莫耶夫,奧列格-蘇達(dá)科夫,1988。 ? 葉戈爾-列托夫(2000年),羅曼-紐莫耶夫和奧列格-蘇達(dá)科夫(2009年)。 關(guān)鍵人物,影響西伯利亞朋克運動出現(xiàn)的人是鄂木斯克的音樂家葉戈爾-列托夫[7],他被稱為 "一代人的聲音"[8]。他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了那個時期大多數(shù)西伯利亞搖滾樂隊的錄制(與西伯利亞朋克無關(guān)的Kalinov Most[7]除外)。他在80年代中期組建的Grazhdanskaya Oborona樂隊的成員,[1][3]組建了大量的副業(yè)("共產(chǎn)主義",Oleg "Manager" Sudakov, Konstantin "Kuzi UO" Ryabinov等的項目)[9]。 ? 布萊克-盧基奇。在Bilingualva俱樂部的音樂會,2009年 在西伯利亞朋克的起源地,另一位著名的搖滾詩人是羅曼-諾伊莫夫,[2]他的樂隊《生存指導(dǎo)》于1986年在秋明市的一個由米羅斯拉夫-涅米羅夫組織的搖滾俱樂部舉辦了他們的第一場音樂會。隨后在秋明搖滾俱樂部周圍出現(xiàn)了許多項目,其中最著名的是Chernozem樂隊[10]。像 "Bomzh "和 "Putty "這樣的樂隊在新西伯利亞的搖滾舞臺上非常突出[1]。Vadim Kuzmin("Cherniy Lukich")也在新西伯利亞開始了他的職業(yè)生涯[2]。西伯利亞朋克搖滾的杰出代表是Yanka Dyagileva[2],1991年,作家兼電影攝影師Vladimir Kozlov將其死亡與西伯利亞朋克作為一種整體文化現(xiàn)象的結(jié)束聯(lián)系起來[1](而在前一年,Letov解散了Grazhdanskaya Oborona[7])。 20世紀(jì)90年代初,在巴爾瑙爾成立了Teplyaya Trassa樂隊,該樂隊將西伯利亞朋克與基督教主題的歌詞相結(jié)合[11]。Alexander Podorozhny[12],根據(jù)他自己的定義,演奏異教徒和薩滿教的西伯利亞朋克[13],同時在巴爾瑙爾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 與其他樂隊有點不同的是Nishtyak Cooperative,它從車庫搖滾開始,但后來成功地在許多方向工作,包括遠(yuǎn)離朋克搖滾的方向[7]。 在九十年代初,西伯利亞朋克對俄羅斯和獨聯(lián)體各城市的一些樂隊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影響。1993年,Egor Letov加入了國家布爾什維克黨,成為4號黨票的持有者[3],這影響了所謂的 "康科沃陣容"(以莫斯科康科沃區(qū)命名)的創(chuàng)建,其成員包括草泥馬、四人幫和其他幾個樂隊[7][14]。在其他城市,諸如Alexander Nepomnyashchy(伊萬諾沃)[15]、Red Stars(明斯克)[16]、Adaptation(阿克托比)和許多其他樂隊[7],至少在其存在的最初階段是面向西伯利亞朋克美學(xué)的。 1994年,"俄羅斯突破 "音樂運動成立,其中包括Grazhdanskaya Oborona, Instruction for Survival和Rodina[17]在前蘇聯(lián)國家的聯(lián)合音樂會。 在同一時期,硬核樂隊Nostradamus Orgasm在烏蘭烏德成立,其特點是材料更具侵略性和怪誕的傾向。該樂隊被認(rèn)為是西伯利亞朋克的最后一支樂隊之一[18]。 后來,米羅斯拉夫-涅米羅夫開始寫 "大秋明百科全書",并創(chuàng)造了一個單獨的文化術(shù)語 "Tyumenshchiki",涅米羅夫用它來指代西伯利亞地下的代表,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與秋明的搖滾文化和整個秋明文化相關(guān)。涅米羅夫是第一個將 "生存指南 "樂隊的音樂家們歸入 "秋明斯基 "運動的人[19][20]。 從2007年到2013年,在莫斯科舉行了 "永恒的春天 "音樂節(jié),重點是西伯利亞朋克的傳統(tǒng)[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