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如果不夠,真沒必要非搞個六座

翻看到ID.6 X近期新補充了一款高配車型,一看又是2-2-2的六座布局,還依然不提供2-3-2的七座布局選項,小編這吐槽的欲望一下就上來了。

姑且以ID.6 X為例,純電平臺動力艙等等夠緊湊,長寬分別4876mm和1848mm,軸距2965mm這都沒毛病。然而電池在車底占據(jù)十幾公分縱向高度是免不了的,整車高度又僅為1680mm,為了保證較為舒適的乘坐體驗只能加大縱向空間。除了車身長度、寬度不足,乘員艙垂直高度不足,同樣是嚴重影響三排座椅布局體驗的因素。

再來就是六座布局的意義,宣傳上通常會講第二排中間位置體驗也不怎么樣,2-2-2布局有第三排不但能多坐下一個人,第二排有中央通道上下車也比2-3-2的七座方便。并且這過道可以放腿坐起來沒那么憋屈難受,只坐五個人時還能放倒一個座椅兼顧不錯的后備廂儲物空間……

聽著是挺有道理,但以小編的實際體驗來看,還是以ID.6 X為例。第三排坐著跟“小板凳”一樣是常規(guī)操作,受限于車身寬度,在保證第二排獨立座椅舒適性的前提下,其中央通道的寬度和高度實在一言難盡。進出照樣費勁不說,放一條腿確實問題不大,但第三排坐倆人的時候放誰的腿?

再一個就是坐五個人時,可以放倒第三排一個座椅用來儲物。但問題是此時第三排乘客就與后備廂里的貨物毫無阻隔,安全問題姑且先放一邊,這第三排座椅通常是5:5比例放倒又不是4:6比例,放倒一邊后被阻擋一半的中央通道基本成了擺設,第三排乘坐體驗也因此進一步惡化。

車如果夠大,比如像途昂這種甭管2-2-2還是2-3-2布局怎么都好說。但像ID.6 X這種情況的,車內(nèi)空間不是很充裕的車型,真要搞三排座索性老老實實搞一個2-3-2七座布局就好了。
第三排兩個座位定位應急那就貫徹到底,真不得已用上了,擁擠、憋屈之類問題忍忍也就過去了。倒是第二排座椅因此可以放開設計,論舒適性,搞一個寬寬大大的中央扶手,不比說是獨立座椅,結果卻是為了留出中央通道,只在標準座椅基礎上加個瘦瘦小小扶手來的舒服?

最后再強調(diào)下,以上純屬小編個人的一點主觀吐槽,不針對恰好看到的ID.6 X這一款車,而是對所有這類明明空間不足卻硬上2-2-2六座布局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