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的紅星》背景音樂(1) 手風琴簡譜1.0+版
明道?原創(chuàng)
《閃閃的紅星》電影中,有一些音樂是以主題曲或插曲而變奏的背景樂,也令人愛不釋耳。比如,冬子的爸爸即將出發(fā)長征時,莊重地掏出一顆紅星留給冬子的那段背景樂,改編自主題曲,比較沉穩(wěn)、堅定,表達的意境大約是:革命雖現(xiàn)在遇到困難,但革命者的信心卻很堅定等……
在編配《映山紅》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先即興模仿了這段《閃閃的紅星》背景樂,把鄰居街坊聽得是津津有味。有位大我?guī)讱q的老兄出街遇見時,對我說:“很有味道,非常好聽。”
的確,追求與原配樂比較一致的味道,是明道我編配一些著名歌曲或影視背景音樂的重要興趣所在。想想人家是一個數(shù)十人的大型樂隊,而我們僅用一架手風琴就將其音樂的主要味道濃縮和提取了出來,這好歹也能產(chǎn)生一些兒自我滿足感吧,是不是?
為何能這樣?并非是我能,而是因為咱們的手風琴是一款特別善于表達和聲的樂器,我只是物善其用而已。那怕鍵盤只有旋律音一個聲部,只要你在貝司使用低音旋律,就即刻會產(chǎn)生管樂和弦樂交匯的渾厚織體感,更別說鍵盤方面有時還用了和聲音程或3、7和弦。
比如,2.0版《映山紅》中,冬子媽犧牲那段音樂的前奏,鍵盤全開音,搭配貝司的低音旋律,一股濃郁的管樂味道,隨即躍然手風琴琴聲之中。
又如,我以前發(fā)布過的《激情燃燒的歲月》主題曲,也是用鍵盤全開音+8度音程+貝司低音旋律,好家伙,傾刻間就產(chǎn)生了多種管樂的混合味道……這樣的體驗,起碼能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音樂樂趣。
換個話題,重看了《閃閃的紅星》這部老電影,有個與時下影視觀后感不同的別樣感受就是:人物臉譜化。實際上,人物臉譜化在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電影作品中,幾乎是屢見不鮮,這部《閃閃的紅星》也不例外。但是,這是那個時代留給電影等藝術作品的烙印,也是一種文化特色,所以,作為后人,不應戴著褒貶有色眼鏡來審視這些現(xiàn)象,而是應將其當成一種承載著某段歷史的文化,客觀地予以包容。
創(chuàng)作不易,敬請3連。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