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工程△Animal▽犀牛


一、活動名稱:犀牛(中班)
二、活動目標(biāo)
(1)了解犀牛的身體特征,龐大的體型和獨特的犀牛角。
(2)學(xué)習(xí)小黑板的側(cè)面連接方法。
三、活動準(zhǔn)備:課程PPT,搭建用的積木。

四、活動內(nèi)容
(1)引入部分。這里考慮到中班小朋友并非所有人都能知道犀牛生活的板塊大陸在什么地方,所以,還是直接告訴兒童,今天搭建的是一個“某某地方生活的某某動物”。隨后觀察有沒有兒童會接著老師的話講犀牛的故事。
(2)搭建細節(jié)討論。老師和兒童討論犀牛的特征,老師在黑板上畫“搭建時的注意點,要突出犀牛的特征”,比如犀牛角,犀牛尾巴。

(3)教師要明白搭建步驟,找到“不走回頭路”的搭建步驟。這里我選擇用左右兩個相同的互相垂直的外殼,拼在一起形成的犀牛身體。

(4)擰好犀牛的背部。隨后發(fā)現(xiàn),前后有窟窿,這里兒童意見較為熟悉小黑板的垂直連接了。兒童會自己找到方法,把這兩個窟窿封閉掉。
(5)但是,考慮到要在“窟窿”位置安裝犀牛頭,所以,最好使用帶有螺絲孔的積木做封閉。

(6)這里,圖片里我在思考“先搭建四條腿,還是先安裝頭部”。
(7)思考過后,我建議兒童用螺絲磚加大面積增加積木間的摩擦力后。對此,我覺得,老師需要重新思考,小牙齒積木與犀牛腹部的螺絲連接步驟,應(yīng)該放在開篇部分!
(8)這里,我問小朋友,想做可以扭頭的犀牛頭還是固定不動的犀牛頭?這里的犀牛頭比較難獨立完成,因為它比較具象化,教師只能一句話一句話指導(dǎo)兒童按規(guī)定步驟安放積木。否則搭出來的東西可能會是“四不像”。

(9)收尾工作。我們可以給犀牛做最后的裝飾,同時別忘記安裝犀牛的尾巴。

(10)最后,老師為孩子與犀牛作品合影,在短暫的相互游戲后,拆除積木,歸類積木。課程結(jié)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