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想祛濕!中醫(yī):先分寒熱,再祛濕,不然越祛越濕,病也越多

三伏天是祛濕的好季節(jié),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跟風(fēng)祛濕氣,但是呢,他們往往會忽略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祛濕前先分寒熱,所以有部分人啊,濕氣沒祛成,病還多了!

前兩天遇到個病人就是這種情況,他本身是有點濕熱的,但自己也搞不懂,只知道自己身上有濕氣,就在這三伏天的時候隨大流,開始曬背,用些溫燥的藥煮水喝,誰知道過了幾天,濕氣癥狀沒減輕,還開始出現(xiàn)渾身燥熱,頭疼、嘴里發(fā)苦發(fā)干,小便黃,以及大腿根潮濕有異味等情況了,總之按他的話來說,還不如之前呢,現(xiàn)在病更多了。

這其實就是因為他是濕熱,不過開始熱的癥狀不明顯,但他去曬背,用溫?zé)岬乃庫顫?,就是在火上澆油,所以后期濕氣沒祛成,熱的癥狀還加重了,這就是為啥我說,三伏祛濕之前,先弄清楚寒熱,因為曬背這種辦法,適合寒濕體質(zhì)的人,那接下來我就教你們怎么區(qū)分濕熱和寒濕。

首先,只要身上有濕氣,那就容易出現(xiàn)胳膊腿困重,沒精神,人犯懶的,臉上頭發(fā)上愛出油,舌頭齒痕明顯,上廁所大便稀軟不成型,還黏糊糊沖不干凈等一系列濕氣重的表現(xiàn),但寒濕呢,就是濕氣夾雜著寒邪,所以這時人會伴隨著一些寒象,比如怕冷,手腳發(fā)涼,喜歡喝熱水,不敢吃冷飲,容易竄稀,以及舌淡苔白膩等情況;

而濕熱,就是濕氣夾雜著熱象,所以會伴隨著一些燥熱,口渴,喜歡喝冷水,小便黃,大便干,以及舌紅苔黃膩等情況;
因此如果你是濕熱,那就不要跟風(fēng)去曬背,用些溫燥的藥了,得用些清熱祛濕的中藥,比如澤瀉,黃芩之類的,如果是寒濕,那可以曬背,也可以艾灸祛濕,當(dāng)然了,因為三伏是長夏,而長夏多暑濕,所以這時候人很容易出現(xiàn)寒濕跟濕熱夾雜的情況,這種的我建議線下找專業(yè)醫(yī)生幫忙辨證,看看哪種情況更多,然后對癥下藥。

那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nèi)容了,如果身體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yī),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