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qū)某高硫油氣田項目環(huán)評案例(2016年第7題)
西南地區(qū)某高硫油氣田項目環(huán)評案例(2016年第7題)
西南地區(qū)某高硫油氣田項目組成包括40口油井、2座轉油站、1座注水站、1座聯(lián)合站以及110km的集輸管線;管線穿越工程包括兩處隧道,隧道長均為1.5km,高和寬均為2.5m;管道施工帶寬l4m,管道敷設包括施工帶清理、挖溝、下管、覆土和地表恢復,管道中心線兩側5m內可恢復種植農作物或草本植物。
油田生產過程為:油井采出液和伴生氣經(jīng)管道輸送到轉油站進行油氣分離,分離出的伴生氣和采出液分別經(jīng)管道輸送到聯(lián)合站,在聯(lián)合站內進行采出液脫硫、脫水處理和伴生氣脫硫處理等。
油氣田開發(fā)區(qū)域分布低山淺丘、中山丘陵、臺地和平壩。管道穿越的山區(qū)以林地為主,無珍稀瀕危物種。喬木植被包括柏木+麻櫟--黃荊+巖花海桐群落和馬尾松一短柄抱櫟群落,灌木植被包括黃荊、馬桑、短黃櫨群落,草本植被由毛莨科、傘形科的植物構成。隧道段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主要發(fā)育地層為自里系紅色砂巖,厚100m,下伏保羅系泥質頁巖。表層紅色砂巖風化程度一般,淺層風化裂隙水埋深1-3m。隧道從泥質頁巖中穿越,隧道頂部距山頂埋深230m,穿越的泥質頁巖層與上部地下水層水力聯(lián)系很弱。
山區(qū)段管道施工帶臨時占地采用種植當?shù)刂参锘謴椭脖?。?個隧道的進口附近低洼草地各設置處渣場,渣場棄渣量分別為9875[gf]33a5[/gf]及7850[gf]33a5[/gf],渣場建擋渣墻。聯(lián)合站脫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模為70萬[gf]33a5[/gf]/d,包括采出液脫硫和伴生氣脫硫兩部分,設備有采出液脫硫塔、伴生氣脫硫塔、真空過濾器、常壓濾液罐、輕烴閃蒸罐及火炬等。采出液脫硫塔脫出的含硫化氫氣體與伴生氣混合后進入伴生氣雙塔脫硫裝置,經(jīng)吸收、氧化處理后,塔底產物(液硫)進入真空過濾器直接生成含水率為30%的硫黃,塔頂氣再經(jīng)脫短脫水處理后成為天然氣產品,無尾氣放空。進站采出液和伴生氣中總硫量為8287t/a,脫硫系統(tǒng)硫黃產量為2896t/a,凈化天然氣(含硫≦20mg/[gf]33a5[/gf])產量1.015[gf]33a5[/gf]/a。
聯(lián)合站設臺采出液脫水沉降罐,3臺脫出水污水沉降罐。脫除硫化氫后的采出液經(jīng)脫水沉降罐處理后得到原油產品(含硫量0.53%),原油年產量100萬t,送油罐區(qū)儲存。脫出水經(jīng)污水沉降罐處理后送注水站回注。常壓濾液罐、輕烴閃蒸罐、各類沉降罐及原油儲罐有逸散氣體排放。
【問題】
1. 說明山區(qū)段管道施工對植被的影響并給出恢復種植的植物種類。
施工帶清理造成地表植被生物量直接損失,5m內不能恢復種植喬木和灌木,引起該區(qū)段生物量降低和產生生態(tài)影響。5m內可種植毛莨科、傘形科的草本植物,5m外應選擇柏木、麻櫟、馬尾松、短柄抱櫟或黃荊、馬桑、矮黃櫨等。
2. 隧道段施工對隧道上方植被是否會造成影響?請說明理由。
不會對隧道上方植被造成影響或影響很小。理由:隧道段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淺層風化裂隙水埋深較淺或隧道埋深較深;穿越泥巖層與上部地下水層水力聯(lián)系很弱。
3. 隧道棄渣場應補充哪些生態(tài)保護措施?說明理由。
應補充措施:渣場排水溝或排水系統(tǒng)、渣場覆土、恢復植被或綠化。理由:改善景觀、防止渣場產生水土流失影響。
4.指出聯(lián)合站無組織排放源和污染因子。
無組織排放源:脫水沉降罐、常壓濾液罐、污水沉降罐及原油儲罐等逸散。特征因子:非甲烷總烴。
5.本項目給出的信息是否滿足聯(lián)合站硫平衡分析的要求?說明理由。
不能滿足。理由:題干只給出了入方總硫量,缺少出方信息或未給全出方量,如各產品中含硫量、無組織排放量或揮發(fā)排放量、污水中含硫量、生產中損失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