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和非洲鼓:一個簡單的節(jié)奏就能讓人忘掉煩惱



大家好我叫李鴻,我是一個鼓手,我的樂隊叫浪蕩紳士,我原來是打架子鼓的,自從接觸了非洲鼓(Djembe)以后,就喜歡上了它。
13世紀,非洲鼓(Djembe)誕生于古老的西部非洲曼丁族人建立的馬里王朝。當?shù)氐耐磷宸Q為Jem-bay,這個發(fā)音來源于法語,之所以是法語,是因為當時西非的塞內加爾是法國的殖民地。非洲鼓(Djembe)單詞可能有如下含義:
Djem:密集森林里的樹;be:山羊;
Djembe:一蒙在木頭上的山羊皮做成的鼓。
Dje一動詞;be一所有人;
Djembe:由俗語anke dje anke be發(fā)展而成,指把所有的人和平地召集在一起。

黑人文化常被喻為泥木文化:在傳統(tǒng)黑非洲,由于人們沒有學會燒磚制瓦,也不會使用石灰之類粘結性較強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許多地區(qū),無論是普通民居還是豪華宮殿,一般都用粘土、畜糞和木材來建筑。
大量的黑人藝術品也是用泥土、木料甚至鳥類的羽毛和草等易于腐爛變質的材料制作的,這種生產技術固然阻礙了生產力和社會結構的發(fā)展,但卻道出了一種文化的象征性含義,代表著特殊的非洲藝術成就。



以樂器鼓為例:傳統(tǒng)黑人社區(qū)里,人們制作鼓類樂器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往往十分簡陋:把一根圓木從中掏空,或摘取一只大型葫蘆,或采用幾個土制的容器,或者用一個箍將幾根木條固定,再釘上皮膜就制成了鼓。
據(jù)說非洲鼓的起源就是西非部落的曼丁族人用搗碎雜糧的臼,然后在上面蒙上獸皮。這樣,第一個非洲鼓(Djembe)誕生了。



隨著非洲鼓近千年的演變,它在西非幾內亞、馬里、塞內加爾等國家流行。之后沿著埃及尼羅河貿易古道,引入了中東。20世紀50年代,為了讓非洲鼓走出國門,西非幾內亞地區(qū)甚至成立了一支國家歌舞團——Djoliba到世界各地演出,20世紀80年代,非洲鼓開始流行于全世界各地。



注:這是由當時的總統(tǒng)Sekou Toure創(chuàng)建的,該歌舞團以表演非洲藝術為主,非洲鼓起著至關作用。
2003年,有個英國人想組國際的打擊樂團,一共有8個國家的人,其中邀請了我,當時我對非洲鼓一無所知,我說:“我不會打這個”,他說“沒問題你很快就會了”。于是,我們就一塊玩、一塊摸索,看錄像什么的學習。
當時在國內玩非洲鼓的人不多,我甚至買不到一個好的鼓,我在樂團里打的鼓很破,使勁打手都腫,聲音也出不來。后來我就琢磨,這鼓是怎么做的?
在玩音樂之前,我當過8年的機械維修工,所以我對做東西是特別感興趣。非洲人他們做鼓的工具其實是很簡單的,傳統(tǒng)手工就是用一根棍子,坐在地上面,全靠身體來拉,使得鼓面均勻。為了能讓這個過程更簡單,我花了4年時間研究了一種小機器,利用杠桿原理,讓鼓面拉得均勻,這樣讓每一點聲音都是一樣,非常好聽干凈。

此外,非洲鼓不僅有娛樂的功能,還有傳遞信息的作用。在非洲,不同類型的事情都能用鼓聲來傳達,鼓聲可以預示鄰里之間一場戰(zhàn)爭的到來,也能告知臣民們部落酋長的死亡。正在田里勞作的丈夫可以用鼓聲來通知家人送一些必需的農具,鼓聲通過節(jié)奏和音高的變換還能表達更多的信息,如對愛人的贊頌,報告孩子的出生等等。

例如音樂家Epizo,他就是非洲的音樂史官世家,即他的祖上是給皇帝做音樂史官的。類似我們中國蒙古族或者新疆唱史詩的感覺,只不過他們所有的歷史主要是是靠歌唱,而非文字記錄下來的。
在非洲的其他社區(qū),根據(jù)分工不同,一些說唱藝人也可以用擊鼓的方式來講述家族的歷史,而此時站在一旁的演唱者負責將他所聽懂的鼓語演唱給大家聽,其實只是充當鼓語翻譯的作用。
玩非洲鼓通常都不是一個人打,而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而且每個人打的不是特別一樣,于是幾個節(jié)奏疊加在一起,你聽起來可能很復雜,但每個人的都很簡單,配合也很默契,都在一個律動里頭。
可以說,從接觸非洲鼓的時候我就愛上了它,打這個鼓,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節(jié)奏就讓人很愉悅,會很開心,忘掉所有的煩惱。

18年央視的春晚,有一位非洲舞蹈團的導演認識我,他來問我想聽哪一首歌?我說我喜歡《Sorsornet》,然后他就用這個曲子編了一段舞蹈,這是一首講女兒在出嫁的那一天,她唱給母親的歌,我可以給大家演示一小段,請我的女兒來跟我一起表演。
講者|李鴻

斑馬非洲鼓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最早從事非洲鼓樂文化傳播的先驅者,與眾多世界級非洲鼓大師進有過多年的交流學習經歷,知名藍調樂隊浪蕩紳士的靈魂鼓手,從事幼兒非洲鼓教學軟件與教材的編寫。
參考資料
[1]https://www.ttmda.com/mamady-keita/ballet-djoliba
[2]https://www.bozar.be/en/calendar/tribute-mamady-keita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PM-OcXZuU
[4]https://worldpercussion.net/instruments/cajon-flamenco/
[5]何雨霏. 非洲手鼓(Djembe)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教學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
[6]李昕.黑人傳統(tǒng)音樂中的鼓文化研究.[J].音樂藝術.1999 年 4 月?
[7]康文濤.神秘非洲黑人的鼓樂文化.[J].黃河之聲.2012 年 5 月?
[8]本文資料圖片來自于互聯(lián)網
策劃制作
策劃:unintended小米?朱芳瓊
導演:楊建華
監(jiān)制:老貓(鼓童)
視覺:楊建華?
攝影:李柯
文編:曠四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