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內(nèi)心強大的人,不會在“交朋友”這件事上浪費太多時間!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句詩: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這句詩妙就妙在對它的淺顯理解上,詩人其實有更深的內(nèi)涵,但大家都喜歡其瀟灑風流之姿。
我最近有個感悟,就是如果在一些感情上投注太多時間和精力的話,其實對彼此都是一種消耗,是生命難以承受之輕。
比如你跟很多女人談情說愛,真的就是“情多累美人”,情情愛愛實際就是負擔,除了一些虛幻的感覺之外,毫無意義,所以說色即是空。
華為董秘江西生曾表示,任正非告訴他們,交朋友會分散心思,就不能聚焦在工作上。所以很多華為高層真的沒有朋友,離開華為都不知道干啥。
任正非也表示,他最喜歡在公司里改文件,做點工作,不然閑著沒事太無聊了。好像曹德旺也是這樣,“我沒有什么朋友。政界和企業(yè)界、經(jīng)濟學界的人,我不跟他們玩,沒什么意思。”
實際上,真正內(nèi)心強大的人,不會在“交朋友”這件事上浪費太多時間。
因為,不管是情情愛愛還是交朋友,都意味著傷心或傷神。特別是談戀愛,真的是一場巨大的心神消耗。
但我不是否定談情說愛或交朋友,而是說這種人與人的關(guān)系,需要互相之間的良性互動,只有兩者合拍,才能“收益”大于“消耗”。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因為感情進入良性循環(huán)而成就事業(yè)和人生。
不過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緣分,也不具備這樣的心性和素質(zhì)。

在社會上,想必很多人都有過“處朋友”的經(jīng)歷,你想一想,穿過人山人海之后,你是什么樣?是緣?是劫?
我們一生會遭遇很多人,很多事,但最后我們會發(fā)覺人生終究是孤獨的。
孤獨永恒,真正能夠陪伴我們終生的,只有自己。
金庸就有個遺憾,他認為從一而終的感情是最珍貴的,但他自己沒有做到,他說人的性格、感情這些東西是多變的。
其實,拿交朋友這件事來說,我們一般就兩大訴求,一個是情感需要,一個是利益需要。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和人交朋友或談感情,都是利益為先。
所以商人最喜歡“交朋友”,他們看起來朋友也很多。但真正的大商人是沒有幾個朋友的,你看李嘉誠、任正非、曹德旺這些人,他們有幾個朋友?
朋友有兩種,一種是籠統(tǒng)、空泛的說法,比如在一些社交和公眾場合,大家哈哈一笑,都說是朋友。還有一種是現(xiàn)實意義上的朋友,大家互相占用彼此的時間,有很多交往和共同的經(jīng)歷。
另外,交朋友這個事有個特點,那就是“過了這個村兒,沒這個店兒”。比如你在年輕時候沒有交到朋友,那么你越往后就越難交到朋友。
所謂難得糊涂,人在年輕時候熱情似火,難免心智有些幼稚,需要依靠朋友的力量和幫助。而到了中年時候,隨著心智成熟,力量強大,再加上把很多事看得太清,“朋友”就越“沒用”了。

既然不管情感還是利益,都能做到自給自足,那還要朋友干什么呢?
如果只是利益交換,那也算不上朋友了。
更重要的是,人一旦成熟,就會意識到一個真理,那就是什么生命寶貴,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源,只有把時間、精力、心思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地方,才會有所成就。同這種人生的成就相比,一切都是次要的(比如喬布斯就是很好的例子)。
還是古人說得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