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真的簡單嗎?從試卷命題質量的角度探討
時常看到很多同學在網(wǎng)上對北京高考試題進行嘲諷,覺得北京題太簡單,有同學也想聽一下我的看法。今天我換個角度帶大家做一下分析。
關于測試的優(yōu)劣,統(tǒng)計學里有兩個指標,一個是信度,一個是效度。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進行測量時,其所得結果相一致的程度。試卷的測試方法表現(xiàn)在題型上,很明顯客觀題比主觀題信度更高(比如同樣一個作文題,兩次寫出來得分可能有差異;但是選擇題就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主觀題中,規(guī)范性答案的試題比開放性答案試題的信度更高。從這個角度來說,理科的分數(shù)比文科更可控。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不同地區(qū)的試題,這里我只探討政治題,以22年高考題為例。

注:
①除了浙江卷和上海卷,其他地區(qū)的客觀題均為單項選擇。浙江卷客觀題包括10道判斷題、22道必修選擇和5道選修選擇;上海卷客觀題除了單選,還包括多選、填空和連線等不同題型。
②近年上海卷不公布高考真題,上面的統(tǒng)計是參照22上海市寶山區(qū)三模試題結構的統(tǒng)計。另外,上海卷的卷面結構是按照專題材料分布而非題型分布,和其他省市完全不同。
③其他3+1+2地區(qū)的試題結構可參考遼寧卷(新教材,新高考II卷地區(qū))和廣東卷(舊教材,新高考I卷地區(qū))。
單從題型的信度來看,浙江卷信度最高,3+1+2模式地區(qū)和全國卷(后續(xù)也會改成3+1+2模式)信度次之,北京上海信度較低(也即分數(shù)充滿更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信度不等于難度,甚至對于部分基礎背誦比較好的同學來講,答案開放反而難度更高,因為作答的模式和遣詞造句的考驗會更大。
那么為什么大家還會覺得北京的試題簡單呢?據(jù)我個人分析,是因為北京卷主觀題開放題難度大,所以命題人在平衡難度時,就降低了客觀題的難度,所以很多人做到北京的選擇題時,發(fā)現(xiàn)有部分試題直接通過錯誤選項排除就能做出來,所以給大家的感覺是北京卷整體比較簡單。其實以我自己今年講真題的體驗來講,廣東卷這套題是最簡單的,大家可以做一下。
說完信度,我們再說一下效度。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如果說信度表示測試穩(wěn)定性,效度就是指有用性。從高考角度來說,高考試題的效度,就是需要通過考試選拔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政治試題的效度,就是要把國家需要的具備高政治素養(yǎng)的人選出來。
政治的學科素養(yǎng)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所以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么新教材需要改版,需要增加中特、形式邏輯、民法典和國際政治經(jīng)濟的考查,其實這幾部分的內容剛好都直接對應學科素養(yǎng)。
具體到命題過程,因為不同地區(qū)發(fā)展程度不同,教育水平和資源有差異,學員的政治素養(yǎng)基礎有差別,所以不同地區(qū)在命題時就會有不同側重。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不代表一定正確),在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試題的材料更本地化、生活化,題型的邏輯更開放,對知識的考查更靈活。而在經(jīng)濟差一些的地區(qū),試題的材料更宏觀更標準化,題型的邏輯更規(guī)范,對知識的考查更嚴格。
教育屬于上層建筑,一定是要適合經(jīng)濟基礎的。不論哪個地區(qū)的命題,只要這個試題適合當?shù)氐那闆r,能夠把當?shù)氐膬?yōu)質人才選拔出來,那么這個試題的效度就是優(yōu)質的。
從效度的角度來探討難度,也就是從試題的知識要求和材料選擇來分析,大家之所以覺得北京卷簡單,是因為北京卷并不嚴格要求背誦知識,也很少考到一些冷門考點,簡單說就是沒有偏題怪題。另外,北京卷的選材雖然是北京的本地材料,但是因為北京是首都,北京的事兒全國人民都知道,所以外地同學看北京題也沒有陌生感,因此大家做北京題會比較舒服。
?
所以最后我的結論,從政治題的角度看,北京試題絕對難度中等(總體不算高也不算低,細看有簡單題也有難題),但是北京題命題效度很高,使得大家做起來比較舒服,所以大家的感知難度會低一些。試題的質量是很高的,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