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小米,又是OPPO、vivo,印度徹底瘋了。
本文來自公眾號【差評】

這兩天,托尼看到一件挺讓人生氣的事情,就是中國手機廠商,又被印度搞了。
要說這印度還真行,上個禮拜二直接突臉,搜查了 vivo 的印度辦公室,給 vivo 扣了個涉嫌洗錢的罪名,順便凍結(jié)了 100?多個銀行賬戶和 3.9 億元人民幣。
這還沒算完,后續(xù)印度法院倒是同意解凍賬戶了,不過要求 vivo 在一個禮拜內(nèi)提供 8.01 億元人民幣的銀行擔(dān)保,還得在賬戶里留下 2.12 億元的余額,沒許可就不能用。

好家伙,印度政府和法院是合伙來搶中國公司錢了,想拿回你的錢?那就掏更多的錢吧。。。
這次被盯上的也不止 vivo ,隔壁 OPPO 也遭遇了印度的?“?熱情款待?”?,說 OPPO 逃了 37.18 億元人民幣的關(guān)稅,得補交這部分錢,后續(xù)可能還會進行處罰。
最慘的還是小米,今年年初那會,印度財政部讓小米追繳了 5.58 億元人民幣的關(guān)稅,小米還乖乖照做了。
沒想到,就算付了買路錢,也難逃厄運。
5 月 1 日,印度執(zhí)法部門直接用違規(guī)支付版權(quán)費的罪名扣押了 48.06 億元人民幣,甚至還逼供小米的印度高管。。。

托尼估計,那些還在印度賣手機的中國廠商,應(yīng)該都免不了被搜查被罰款的命運了。
發(fā)展到這一步,可以看出來,印度所謂對違法行為的調(diào)查,就是薅一手羊毛,順帶給印度本土廠商爭取一些空間。
畢竟當(dāng)年像微軟、諾基亞和三星這樣的巨頭也吃過這一招,不少中小公司甚至直接就退出印度市場了。。
但是呢,印度本土廠商太不爭氣,而中國廠商又過于給力。
先來看一份印度智能手機市場 2022 年第一季度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其中小米就算被印度搞了心態(tài),還是穩(wěn)居一,前五里除了三星,都是中國廠商。
而且?guī)准抑袊鴱S商的份額加起來有 64%?,真正意義上的半壁江山了。

而印度本土手機廠商呢,已經(jīng)被掃進了其他里面了。
Counterpoint 數(shù)據(jù)顯示, 2021 年第一季度,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手機銷量相當(dāng)慘淡:最大的 Micromax 的市場份額只有可憐的?0.5%?,第二大的 Lava 也只有?0.4%?,剩下廠商份額趨近零。
嗯,把它們加一起都只有小米的零頭,可以忽略不計了。
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印度政府打壓中國廠商,就是為了扶植這么一幫阿斗?
在 2014-2015 年那會,印度有四個規(guī)模比較大的本土品牌,分別是 Micromax 、 intex 、 lava 和 karbonn ,占據(jù)了市場的 40%?以上。

可惜呢,坐擁這么大市場份額的本土廠商自己基本不生產(chǎn)手機,全靠中國大陸的代工,把華強北的機子套個盒貼個標(biāo)就拿去賣了。
并且這些機子還非常廉價,最便宜的只賣 100?元不到,跟智能這兩個字沾不上啥關(guān)系,表面看還挺正常,一旦用起來又熱又卡,完全可以當(dāng)個煎蛋器用了。

當(dāng)時的印度有錢人直接買三星或者代購國外手機,而窮人就只能買這些進口的電子垃圾了。
而改變出現(xiàn)在了印度現(xiàn)任總理莫迪上臺后,他大力鼓吹所謂的印度制造戰(zhàn)略,希望借此來吸引更多尤其是中國手機廠商來印度設(shè)廠,還提供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
小米就是在 2014 年正式進入印度市場的,而名曲?“ Are you OK ”?,就是小米在印度舉辦發(fā)布會時,用雷軍的幾句英文剪輯出來的。
而而且小米也足夠講義氣,進入市場的第二年,就開啟了本土化生產(chǎn),拉來富士康一起建了 35 億美元的產(chǎn)線,很快就推出了印度制造的手機。

在這之后,大量中國手機廠商跟隨小米的腳步進入印度市場,不僅帶動了印度市場的整體發(fā)展,也讓更多印度人用上了價廉物美的智能手機。
沒人喜歡用電子垃圾,那些本土手機廠商呢,很快就和它們賣的手機一起被掃進了垃圾堆了。
到了 2018 年,小米擊敗三星,成功登頂印度手機市場,而此時的前五里,已經(jīng)看不到印度品牌的身影了。

可能會有人說,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賣了這么多手機,賺來的錢都帶回中國了,印度政府肯定不樂意了。
實際上,中國手機廠商不光是在印度賺錢,也在不斷扶持印度當(dāng)?shù)氐漠a(chǎn)業(yè),提供就業(yè)崗位。
根據(jù) Counterpoint 的數(shù)據(jù),在印度本土制造的智能手機中, OPPO (?包括 realme 和一加?)、 Bharat (?小米?)和 vivo 這三家加起來,也做到了半壁江山的水平。

而小米官方也曾披露過,在印度賣的小米手機里, 99%?都是印度生產(chǎn)的,還在印度建了 7 家代工廠,創(chuàng)造了不少于 2 萬個就業(yè)崗位。
而印度政府的所作作為,給了所有中國手機廠商當(dāng)頭一棒。
可能大家對小米在 1 月交的那筆 5.58 億元人民幣的關(guān)稅沒啥概念,實際上小米在印度利潤最高的一年,也就 3.5 億元人民幣,意味著要用整整兩年的利潤去交這筆保護費。。。
而 OPPO 和 vivo 這些廠商走得也是廉價路線,幸幸苦苦一年賺的錢可能就直接進了印度政府的口袋,給他們打了白工。
今年 2 月還有報道稱, vivo 準(zhǔn)備在印度投資人民幣 30?億元,把自己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年產(chǎn)能從 6000?萬部提高到 1.2 億部,會向其他市場出口印度生產(chǎn)的手機。
現(xiàn)在來看,這個投資計劃八成是要擱淺了。
仔細一想,就算中國廠商全部撤出印度市場,印度本土品牌就能崛起嗎?最后得利的恐怕是三星這些其他國家的廠商吧。
印度拋向中國手機廠商的石頭,最后砸到的,還是它自己的腳。
撰文:yuki ??編輯:面線
部分資料來源:
彭博社、路透社、印度媒體、IT之家
鈦媒體《從查稅風(fēng)波到銷量下滑,小米在印度的雙重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