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或許可以讓你離大師更近

手機攝影發(fā)展到今天,你會不會在各種眼花繚亂的功能中迷失自我?到底什么樣的風格適合手機攝影?手機該怎么拍才好?
其實,已經(jīng)有很多攝影大師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和指引,接下來我們不妨就看看其中的兩位。
1
馬丁·帕爾
“前手機攝影”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馬丁·帕爾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非常的“手機化”。甚至我會腦洞如果穿越到過去給他一部手機,他應(yīng)該會非常樂于嘗試用手機進行創(chuàng)作。
因為馬丁·帕爾曾在一次訪談中給到攝影愛好者的建議就是:“拍攝人物照片時要盡量靠近主體?!薄?】
這正是手機的優(yōu)勢所在——不會給被拍攝者壓迫力。

與此同時,馬丁·帕爾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畫面遠近都非常清晰的“深焦”效果。這種“畫風”很能突出畫面內(nèi)容之間的對比,細節(jié)可讀性也極強。

與深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畫面中那濃郁的色彩,和直接閃光帶來的視覺刺激。
更為重要的是,馬丁·帕爾并不是那種只拍戰(zhàn)地或苦難的攝影師,他的影像涵蓋了大量普通人相關(guān)的瞬間。這些瞬間經(jīng)常帶有獨特的英式幽默感,就像“憨豆先生”那樣,好玩又不膚淺。透著對消費主義的“簡單粗暴”的諷刺,和對各個階層的觀察。


當這些特點都能在我們常用的手機身上得到體現(xiàn)時,你會發(fā)現(xiàn)攝影變得更簡單了。
手機的直出色彩通常非常明快艷麗,逆光 HDR 效果出色,超穩(wěn)防抖能避免拍模糊。而一些具備雙核對焦的機型運動抓拍能力同樣強悍,甚至內(nèi)置閃光燈都不算是雞肋。

我們手中的手機,其實比當年馬丁·帕爾用來拍攝的相機更加易用和方便。
2
有一種濾鏡
叫“肖全”

當我檢索肖全老師的名字時,蹦出來上面這張頗為粉嫩年輕的肖像照。但有趣的是,肖全老師的作品,卻是以黑白為主。
與馬丁·帕爾的獨特風格相似,肖全的黑白肖像作品也同樣令人過目難忘。這不僅因為他的拍攝對象是名人,更表現(xiàn)在他對拍攝對象細致入微的觀察,能通過畫面展現(xiàn)人物的情緒與特質(zhì)。

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他是誰
不用我說你們也能看出他的性格
簡言之,通過肖全的照片,你會有一種認識了畫面中這個人的感覺。

當然啦,簡約的黑白風格也是肖全作品的特點。黑白過濾掉了畫面中的色彩信息,從而讓觀眾的視線更集中于人物的面容、表情和動作細節(jié)。正是這個原因,很多肖像攝影師才會堅持使用黑白來拍攝和表現(xiàn)人物。

如果說,很多手機都容易實現(xiàn)馬丁·帕爾的畫面風格,那么,在我經(jīng)常使用的 vivo 手機上的肖全濾鏡,則形成了一條捷徑。這個濾鏡可以讓你所拍的每一張照片都直接獲得肖全作品的黑白影調(diào)。

肖全濾鏡也是我經(jīng)常使用的濾鏡之一,它非常方便,總能讓我直接獲得理想的畫面反差和細節(jié)。

對于影像創(chuàng)作者來說,不需要在后期上耗費精力是一件非常誘人的事。而對于大眾來說,這樣簡單易用的功能,能極大拉近我們與攝影大師的距離。
3
一場手機攝影大賽
今天,一則馬丁·帕爾的視頻出現(xiàn)在了微博上:


視頻中,他漫步在街頭,用vivo拍下英國人日常外出就餐的場景,通過接近對象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極具張力的“在場”感,呈現(xiàn)出生活中值得審視的一面。

vivo X60 Pro+ 拍攝的作品

vivo X60 Pro+ 拍攝的作品
馬丁·帕爾認為手機影像技術(shù)的發(fā)展令人興奮,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師,隨時帶著手機記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用手機拍攝的圖片,并談?wù)摂z影,這將有助于攝影的發(fā)展。
而肖全也在16年后重返上海,穿行在弄堂間,走進老師傅的理發(fā)店,用 vivo 手機拍下手藝人平凡但閃光的生活。

肖全認為,手機讓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記錄者。在移動影像普及的時刻,衡量一張好照片的標準,仍然在于它本身是否能夠給人帶來感動。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其實這就是攝影師該做的事情。不論普通用戶,還是影像愛好者,只要拿起手機記錄、表達和分享,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名攝影師,感受創(chuàng)作的愉悅。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捕捉點滴日常,vivo正式啟動2021年「VISION+手機攝影大賽」,并邀請紀實攝影師馬丁·帕爾和人像攝影師肖全擔任評委,鼓勵每一位影像愛好者拿起手機,記錄當下,共同描繪當代移動影像的人文圖景。
評委陣容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兩位,vivo 還請到紀實攝影師喬納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以及阿爾勒國際攝影節(jié)策展人勞拉·塞拉尼(Laura Serani),蔡司攝影專家伯特倫·霍林格(Bertram Hoenlinger),美國國家地理圖片評審邁克爾·喬治(Michael George)。

這些不同身份的評委,覆蓋了影像從器材、創(chuàng)作、編輯到展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種“閉環(huán)”構(gòu)成了評委團的多元視角,更為專業(yè)和權(quán)威。vivo希望通過這群在攝影行業(yè)不同領(lǐng)域深耕的評委,為獲獎?wù)咛峁┤婕氈碌膶I(yè)反饋,讓有潛力的作品完成從被創(chuàng)造、被發(fā)掘、被看見到被解讀每個鏈條上的預演,被更多的觀眾看見和欣賞。
這次大賽在延續(xù)上屆公開組和青年組的組別設(shè)置之外,還首次設(shè)立了專業(yè)組。三個組別共設(shè)置了 33 個獎項,以挖掘更豐富的影像表達。vivo 將為獲獎?wù)咛峁┤轿坏膭?chuàng)作支持,除獎金、手機、證書外,vivo 還會為獲獎?wù)咛峁┥虡I(yè)拍攝機會、作品的城市戶外展示、作品集出版和展覽,助力他們的創(chuàng)作之旅。
當然,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評委與這樣的「VISION+手機攝影大賽」,會激勵更多人拿起手機進行創(chuàng)作。正如vivo VISION+影像計劃的口號那樣:“人人都是創(chuàng)作者”。

分別由Martin Parr(左)與肖全(右)
使用vivo X60 Pro+完成拍攝
手機攝影,正是人人都可以去嘗試,并通過它來接近大師、發(fā)現(xiàn)更多美好的最佳途徑。
想報名參加「VISION+手機攝影大賽」,可以戳這個網(wǎng)址:
https://visionplus.vivo.com
引用文獻:
【1】《Martin Parr另類視角記錄真實》(《影像視覺》雜志,2009年10月刊)


手機攝影討論群請加個人微信號cameranote5
暗號:一點討論群
我的手機攝影筆記
一場腦洞大開的奇幻之旅
京東鏈接見閱讀原文
好像又打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