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關(guān)于阿米德家族的一些史實錯誤的糾正

2021-12-11 15:41 作者:數(shù)學九十分  | 我要投稿

在我先前翻譯的文章里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伊本·阿米德(Ibn Amid)這個人物,我也給這個人物添加了注釋說明。但由于我才疏學淺,直到最近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才發(fā)現(xiàn)此前的一些注釋存在謬誤,特此進行糾正。

參考資料:

1.新版伊斯蘭百科全書:

卷一A-B,p434“Amid”詞條;

卷三H-Iram,p703-704“Ibn al-Amid”詞條

2.《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巴托爾德著,張錫彤、張廣達譯

3.伊朗百科全書, AMīD, ABū ?ABDALLāH詞條

https://iranicaonline.org/articles/amid-abu-abdallah-al-hosayn-b

4.wiki百科“Abu'l-Fadl ibn al-Amid”詞條

https://en.wikipedia.iwiki.eu.org/wiki/Abu%27l-Fadl_ibn_al-Amid

5.《伊朗通史》阿寶斯·艾克巴爾·奧希梯揚尼著,葉亦良譯

阿米德家族是白益王朝一個著名的維齊爾家族。阿米德(Amid),是從薩曼王朝開始使用的文官高級頭銜,不過并不具備實際權(quán)力,榮譽性質(zhì)較重。巴托爾德在《突厥斯坦》書中(中譯本p264-268)梳理了薩曼王朝的行政部門制度,其中提到有一部門名為“國家棟梁部(Diwan of the“Mainstay of the State”)”,此部門應即穆斯林文獻中常提的文書部(divan-e rasa?il),其長官為阿米德·穆勒克(Amid al-Mulk)。個人推測此部門應與選拔、任命官員有關(guān),相當于中國的“吏部”。而獲得阿米德的官員在解職后也會繼續(xù)使用這個頭銜,由于在9-10世紀獲得的人還不是很多,因此amid有時便會逐漸取代這個人的真名。其中最典型的自然是阿米德家族(當然還有塞爾柱初期圖格魯克的維齊爾昆杜里[al-Kunduri],他便有著Amid al-Mulk的頭銜)。

首先獲得阿米德稱號的是阿布·阿卜杜拉·侯賽因·本· 穆罕默德·庫米(Abu Abdallah al-Husayn ibn Muhammad al-Qumi)。據(jù)我先前翻譯的《<阿衰>前言》中提到的作家阿布·海揚·陶希迪(Abu Hayyan Tauhidi)[1]《兩位維齊爾身上的小缺點(Mathalib al-Wazirain)》所記載,侯賽因是庫姆?。≦um)人,出身貧寒,年輕時靠擔小麥到集市售賣、幫人搬東西做苦力、做清潔工(food-cleaner)為生。后來時來運轉(zhuǎn),先后給好幾個德萊木軍閥當過書記官(al-Katib,Secretary),之后更是得到齊亞爾王公武什吉爾(Vushmgir)賞識,擔任他的維齊爾,此事應在932年前。

932年,齊亞爾王朝君主馬爾達維奇(Mardavij)任命麾下軍官、日后的白益王朝開國君主阿里·本·布益前往喀喇吉(Karaj)任職。正當阿里三兄弟便從塔巴里斯坦出發(fā)南下,經(jīng)過雷伊(Ray)城時,馬爾達維奇突然后悔了,他迅速下詔取消這個任命,同時傳信給武什吉爾和侯賽因,命二人攔住阿里。這份密信先到了侯賽因手里,然而他看完后并沒有立刻找武什吉爾,而是將這個消息告訴阿里,阿里趕緊快馬加鞭離開雷伊城。這個事情可謂是阿里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點,為他日后崛起奠定了基礎(chǔ)。而侯賽因為什么這么做呢?劍橋伊朗史的說法是阿里在雷伊的時間里贏得了侯賽因的好感,因此才會得到侯賽因的幫助;而伊朗通史則說侯賽因此前曾受到阿里的恩惠,為報恩才通風報信。我個人傾向于后一種觀點,相比前者更為合情合理,畢竟光靠好感很難讓一個維齊爾去干隱瞞重大情報、欺瞞主君的大事(雖然在等阿里走遠后侯賽因才告訴武什吉爾),除非說侯賽因慧眼識人,一眼就看出阿里絕非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霧)。這個事情奠定了阿米德家族兩代的興盛,但侯賽因并不包括其中,為何?請接著往下看。

935年,馬爾達維奇被手下突厥侍衛(wèi)刺殺,齊亞爾王朝暫時陷入了混亂,侯賽因投靠了馬爾達維奇的老對手馬坎·本·卡基(Makan ibn Kaki),然而940年馬坎與薩曼王朝的呼羅珊總督老查干尼(al-chaghani)[2]交戰(zhàn),戰(zhàn)死。侯賽因被俘,被解往布哈拉。薩曼王朝君主努赫一世繼位后(943-954在位)任命其為前文提及的文書部長官,獲得長老(al-Shaykh)與阿米德(Amid)頭銜,這就是他被稱為阿米德的原因所在。此后事跡不詳。

當然,真正讓人記住這個名字的是他的兒子阿布·法德勒·穆罕默德(Abu 'l-Fadl Muhammad,?-970),他因為是阿米德的兒子而被稱為“伊本·阿米德(Ibn al-Amid)”。為方便起見,個人將阿米德稱呼為“老阿米德”,他的兒子稱為“大阿米德”,當然還有個“小阿米德”(綽號也是伊本·阿米德),便是大阿米德的兒子。

[1]全名為Abu Hayyan ?Alī ibn Mu?ammad ibn ?Abbās Tauhidi/ al-Tawhīdī(923-1023),10世紀著名阿拉伯思想家、文學家,被雅庫特·哈馬維譽為“文人中的賢哲,賢哲中的文人(the philosopher of litterateurs and the litterateur of philosophers)”

[2] 全名為Abu Bakr Mu?ammad ibn al-Mu?affar ibn Muhtaj

Abu Abdallah al-Husayn ibn Muhammad al-Qumi 老阿米德

Abu 'l-Fadl Muhammad ibn Abu Abdallah al-Husayn 大阿米德

Abu'l-Fath Ali ibn Muhammad 小阿米德

雖然大阿米德的名氣比父親高很多,但是他的事跡也是斷斷續(xù)續(xù),不算完整。他的早年事跡不詳,只知道他和父親關(guān)系不睦。940年,他被白益王朝君主魯肯·道萊(Rukn al-Dawla)任命為維齊爾,一干就是三十年。其人有謀略,知兵機,善屬文,協(xié)助魯肯·道萊治理國家、抵御數(shù)次入侵。948年,他被任命為魯肯長子阿杜德·道萊的導師。949年,白益王朝大敗北部的薩拉爾王朝,擒獲其主馬爾祖班·本·穆薩菲爾(Marzuban ibn Musafir),將其囚禁,而950年有陰謀者想要劫獄,被大阿米德識破(雖然953年馬爾祖班還是越獄逃了);此后負責抵御薩曼王朝的曼蘇爾·本·喀喇特勤(Mansur ibn Karateqin)、穆罕默德·本·馬坎(Muhammad ibn Makan)的入侵,平定魯茲巴罕(Ruzbahan)掀起的叛亂。隨后被魯肯·道萊派往法爾斯輔佐阿杜德,直到其成年能獨立理政方回歸;由于薩拉爾王朝頻生內(nèi)亂,965年,魯肯·道萊派大阿米德提兵助妻弟易卜拉欣·本·馬爾祖班(Ibrahim ibn Marzuban,因為魯肯娶了馬爾祖班的女兒為妻)穩(wěn)定局勢。大阿米德依靠老練的手腕迅速控制了整個行政部門,同時他還密奏魯肯是否直接吞并薩拉爾王朝,因為幫助易卜拉欣穩(wěn)定局勢耗費甚多,得不償失。不過厚道的魯肯拒絕了這個提議,為了及時止損,他很快召大阿米德回朝。969年,庫爾德斯坦的庫爾德人酋長哈桑納維(Hasanawayh ibn Husayn)反抗白益王朝,自立一方,大阿米德受命征剿,然而行軍路上他的痛風犯了,最終在伊歷360年2月[safar]5日(970年12月9日)病逝于哈馬丹。

遺憾的是,我們對大阿米德的執(zhí)政情況(執(zhí)行政策、行政舉措)所知甚少,米斯凱韋作為其親密文友,在記載他時也只是籠統(tǒng)地贊揚他能使雷伊的白益王朝平穩(wěn)運轉(zhuǎn),約束軍隊紀律,“是為良相(a good administrator)”;《庫姆史》則記載他在任期間實行了穩(wěn)定有效的稅收措施。同時,大阿米德之所以能有如此名氣,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學識淵博、招攬文人墨客等提倡文學之舉,以及他溫和的性格與驚人的記憶力。阿杜德·道萊稱他為“大宗師(al-Ustdah al-Rais)”。

至于小阿米德(Abu'l-Fath Ali ibn Muhammad,948-約977),雖然與其父齊名,但其成就并不如父親顯赫。他雖然也有才干,但性格稍顯急躁,年輕氣盛,結(jié)果為他的死埋下了禍根。在父親病重時他曾提議自己率軍去平定叛亂遭到大阿米德的反對,但他不聽勸告,煽動部隊隨其出征。幸而哈桑納維慫了,懼而請降。他收取其賄賂的錢財后便班師回朝,繼任維齊爾的職位。然而他本人野心太大,974年伊拉克白益王朝生亂,魯肯道萊命阿杜德和小阿米德率軍支援,到了巴格達后二人都認為伊拉克白益君主不堪大用,不如交由阿杜德統(tǒng)治,小阿米德任伊拉克維齊爾。此舉自然被親舊情的魯肯反對。在平定叛亂后阿杜德班師,小阿米德駐守巴格達。然而他已生異志,他在巴格達積攢錢財,積極交好伊拉克白益君主及其維齊爾,甚至在沒有通知魯肯道萊的情況下接受了哈里發(fā)賜予的祖爾·凱法亞庭(Dhu'l-kifayatayn)頭銜。在巴格達的日子里他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理會老魯肯與阿杜德。魯肯·道萊死后,他返回雷伊城,為爭奪維齊爾權(quán)力與另一位名相伊斯瑪儀·本·阿巴德產(chǎn)生沖突,最終被阿杜德下令處死。小阿米德死后阿米德家族便銷聲匿跡,不見于史籍。




關(guān)于阿米德家族的一些史實錯誤的糾正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修文县| 正宁县| 信宜市| 眉山市| 张家界市| 美姑县| 德保县| 三台县| 白朗县| 舞阳县| 嘉祥县| 象州县| 光泽县| 闽清县| 湖州市| 阜新市| 万宁市| 故城县| 申扎县| 磐安县| 芷江| 崇信县| 东安县| 马边| 嵩明县| 台中市| 岳西县| 宁武县| 钟祥市| 墨玉县| 汨罗市| 谢通门县| 灵石县| 武宁县| 苗栗县| 田东县| 桑日县| 娱乐| 吴桥县| 绥滨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