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李現(xiàn)森散文丨母親的手搟面

2023-03-17 16:08 作者:真言貞語  | 我要投稿


母親的手搟面

文/李現(xiàn)森

?

沒吃母親的手搟面,已有16余年了。

母親病重的時候,我還在湖南通道縣的部隊上當兵。接到電話后,我請了假就匆忙往家里趕。進了熟悉的家門,多年的思念霎時涌眶而出,喊了聲“娘”,聲音不大。

屋里響起了耳熟的腳步,母親快步走了出來,腳上的鞋還趿拉著。見到我激動不已,喜出望外地不停地重復著“我兒回來了……”眼睛變得濕潤起來。

聽說我還沒吃飯,娘一頭扎進廚房,就忙著生火和面搟面條,全然不顧術(shù)后的疼痛。我忙拉著母親的手,勸著:“娘,你歇著點吧,我吃點饃就行,別再和面費事了?!?/p>

母親說:“不礙事,一會就好了?!?/p>

母親搟面時,我能感受到她搟面條的力度明顯不如從前,厚厚的面條還夾著干面粉,擱到鍋里,稠糊糊的。但我還是吃得很香很甜。

……

萬萬沒想到,這竟然是我最后一次吃母親的手搟面。半年后,母親的病情突然惡化,在親人們哭喊聲中,帶著對兒女們無限的眷戀不情愿地閉上了雙眼。

案板還在,面盆還在,可我再也吃不到母親的手搟面啦!

我家在豫西嵩縣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家里窮,物資也匱乏,母親身體又不好,一家6口嘴單靠父親一個人掙工分來養(yǎng)活。只記得那時頓頓都是玉米糝子煮紅薯,吃得糙心、剮胃。偶爾吃次白面條也要等到逢年過節(jié)或家里來客人時。

我們弟兄幾個年齡小,正在長身體,為調(diào)節(jié)我們的胃口,母親就用紅薯面或玉面米摻著白面給我們搟點面條。一到中午放學回家,我扔掉書包就往那廚房跑,母親也就忙活開來。她舀出一瓢紅薯面粉和半瓢白面倒在盆里,兌上適量的水和起來。和成大塊面團后,先放到盆子里醒上一會,才開始搟面。

兩交叉的面不好搟,要想讓面條吃起來有筋骨,就得使勁地揉,一直揉到面不粘手、盆不粘面、面團子光滑為止。那時候母親有一頭烏黑的秀發(fā),揉面的時候,前面的幾綹頭發(fā)就會遮住她的眼睛,母親就會把那綹頭發(fā)捋到耳根后面去,手上的黃面粘在額頭上,猶如歲月瞬間染白了雙鬢。

搟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shù)活。母親胳膊粗,動作也麻利。她總是先把面團擱到案板的中央,用搟面杖將面團碾平,再翻過來,向四周碾,碾成圓形,最后將面皮裹繞在搟面杖上碾壓,一層一層的,直到厚薄適中,有籮篩那么大,然后對折合起來,層層摞起,形成長條狀,用菜刀挨著切開。而后,再一抖動,一根根長長的面條便在她手指間撒落到案板上……

這時,鍋里的水也燒開了。面條下鍋后,再切一把青菜,澆兩小勺棉籽油,鍋蓋一掀,那個味道可是任何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三扒拉兩不扒拉的,一大碗好吃的面就進了肚子,感覺好像才剛剛墊了個底兒。之后,意猶未盡,盯著鍋里對母親說:“娘,再來一碗……”

我搟面條是母親教會的。當兵地方是南方水鄉(xiāng),白米飯自然就成了一日三餐的“主糧”。部隊上是“大鍋飯”,只有“病號”才能吃到雞蛋面,且還是那種機器軋制的干面條。那味道遠遠沒有母親的手搟面好吃。

從小吃慣面食的我們,在部隊上難得吃一回面食。尤其是一想起手搟面,個個直流口水。戰(zhàn)友中有個叫朱紅文的,家是孟津縣。他是司政食堂的司務長,也好面條這“一口”。但部隊上有紀律,雖說是管食堂的,就是想吃面條也得講出個理由。

“活人不可能讓尿給憋死!憋急了,啥法都能想出來。”紅文就想出了好主意,讓我們幾個負責輪換“生病”,他負責給炊事班交代做“病號飯”。終究是“紙里包不住火”,吃了幾周后,我們裝“病”吃面條還是被告了密,一個個挨了一頓剋。

當我把這當作笑話講給母親聽后,母親很是心疼。

我探家的那幾天,母親很開心,病也似乎好了,變著戲法兒地搟面條,有白面條、豆面條,還有紅薯面條,頓頓不重樣,邊搟邊教我,咋用力才能把面搟均勻。

母親說,要想面條吃起來筋道,和面時要往面里放點鹽。不過,鹽放多了,和出來的面團筋力強,就像是牛皮糖般,不容易搟開,切面的時候還會斷掉。而鹽放少了,和出的面搟著搟著就會破。所以說,鹽要放得恰到好處。還有,和面跟干工作差不多,得學會“看人下菜碟”,年輕人牙口好,面可以和得硬一點兒。老年人喜歡吃軟的,面要和軟些。如果和面時再磕上個雞蛋,面條吃起會更滑溜、更筋道。不過只能放蛋清,因為蛋黃和到面里會發(fā)脆,難以和得均勻。

在母親指點下,我也學著她的樣子,戴上圍腰,洗手,拿出面瓢舀出面來,接著開始和、醒、搟、切……母親教得認真,但我學得粗心,比如和面的技巧,至今,每次和面還總達不到母親說的盆凈、手凈、面凈的“三凈”標準。

才學搟面時,我老是朝著一個方向搟。結(jié)果,搟出來的面皮厚薄不均,連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而母親卻夸我“搟得好”。搟了幾回,還真摸出了點門道:搟面要從中間往四周搟,做到中間厚四周薄,中間層數(shù)多,周圍層數(shù)少,只要中間受力大了,四周自然而然就薄了。

還有切面,不僅要有好刀,還得講究指法,弄不好就會切著手。母親告訴我,當?shù)犊谶M入面體后,壓面的四個手指就要向后縮回,刀子進多少手指就縮多少,依次進行,直到切完。往鍋里下面條時,是不能一下子把面條都丟入鍋中,而要抖動著依序下入,這樣可以避免面條在鍋里結(jié)成了團。

……

母親教會了我搟面,我們那幾個老鄉(xiāng)兒從此也有了口福。

一到周末,我們就會湊到這參謀、那干事的單人宿舍里,燃起了爐火,洗菜的洗菜,煎炒的煎炒,我就是那個“搟面”的,在“叮叮當當”的鍋碗瓢勺的交響曲中,沒有官兵,沒有長幼,人人動手,唯有“親如兄弟”的戰(zhàn)友情在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中得到了升溫。

米飯雖香,佳肴固然是好,但我對面條卻是情有獨鐘,“寧愿三天缺米,不能一日無面”,即便是頓頓白水煮面條,只要有上一瓣蒜、一捏鹽,都能吃得有滋有味來,這可能就像人們常說的“蘿卜咸菜,各有所愛”吧。

如今,隨著物質(zhì)水平的提高,買著吃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人工面逐漸被機器面所替代,品種也由原來老土的豆面面條、玉米面面條、雜面面條換成了好聽的龍須面等等,手搟面將慢慢變成美好的記憶。

每每端起飯碗,吃著那晶瑩剔透、有勁道,咬到嘴里滑滑的手搟面條,忍不住都會想起母親來:“娘,再來一碗……”兒女們好想再吃一碗您親手搟的面條子。

?

【作者簡介】李現(xiàn)森(男),河南嵩縣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曾在部隊服役26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6次,發(fā)表新聞作品100余萬字,現(xiàn)為洛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宣傳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洛陽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從火熱軍營投身地方經(jīng)濟大潮,筆耕不止,出版新聞作品集《雪落有聲》《人大服務人民的洛陽實踐》、長篇報告文學《前進,向前進》、散文集《我的鄉(xiāng)村,我的根》等,其中有14篇新聞作品獲河南人大新聞獎,第28屆中國人大新聞獎獲得者。

?


李現(xiàn)森散文丨母親的手搟面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什邡市| 广汉市| 晋州市| 兴山县| 乐至县| 清苑县| 宝坻区| 奈曼旗| 忻城县| 东源县| 宾川县| 田阳县| 醴陵市| 连云港市| 阳西县| 忻城县| 枣阳市| 晋中市| 汶上县| 日土县| 河曲县| 自贡市| 汤原县| 乡宁县| 弥勒县| 吕梁市| 乾安县| 榆中县| 鞍山市| 小金县| 北京市| 外汇| 确山县| 溧水县| 青铜峡市| 汕头市| 泗水县| 平阳县| 康乐县| 根河市|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