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名詞】亥月(亥正)
亥正,漢語詞匯,拼音是hài zhèng,解釋為顓頊歷正月,即周歷十二月、殷歷十一月或夏歷十月。
出處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五行傳用亥正論》:“ 伏生 自以其時亥正言之。 秦 及 漢 初用顓頊法,以亥為正。”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秦漢亥正記事記言說》:“《陳涉世家》云:‘臘月, 陳王 至 下城父 , 莊賈 殺以降 秦 。’此記事之詞,臘為亥正,記事之十二月為亥正?!?/div>
亥正是指為顓頊歷正月,即周歷十二月、殷歷十一月或夏歷十月,亥時則是指21時至23時,亥正為22:00。
此時正是夜闌人靜之夕,故又稱人定;亥時又稱彥夜王實甫《西廂記》:“誰著你彥夜入人家,非奸做賊拿。”
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jù)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guī)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習(xí)慣而歸納總結(jié)、獨創(chuàng)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