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第三方平臺去打倒美團不可能,只能通過法律途徑
新成立一個外賣平臺去打倒美團餓了么,鐵定是行不通的。 因為他們通過補貼,通過各種手段把整個外賣市場已經(jīng)打到最低限度了,沒有任何輾轉(zhuǎn)騰挪的空間給第三方。 任何人進去外賣這個市場里面搞競爭,最終都是虧光敗光,因為市場已經(jīng)被壓至極低的空間了,他們的利潤不是來源于外賣市場,他們的利潤來源于對外賣平臺騎手的壓榨。 如果第三方你進去想賺錢的話,那你只能比他們壓榨的更狠,比他們的手段更為惡劣,那你想想,你如果比他們壓榨的更狠,比他們的手段更強硬,誰會來你這個平臺上發(fā)展呢?商家來嗎?騎手來嗎?顯然不會。 你提供了比美團餓了么更為優(yōu)厚的條件待遇,吸引別人過來,那你自己來補貼嗎?你有多少錢去補貼呢?最終你補貼的錢都會把你拖垮,惡性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就是這樣子的。 一直以來夸大競爭的優(yōu)勢,好像有競爭東西就會便宜,價錢就會降下來,老百姓消費者就會得到實惠,但事實不是這樣子的。 競爭激烈的東西都是越漲越貴的,比如吃飯沒有壟斷的,是自由競爭的,但你去看看吃的東西有多貴。 我們再去商場看物價是降下來了嗎?超市的東西一天比一天貴,按理說這些東西都是在市場上充分競爭的商品,為什么會越來越貴了? 我們再來看看不競爭的商品,20年飛機票漲了多少?電費漲了多少? 競爭過于激烈進入惡性競爭的話,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大家都掙不到錢的時候,就會怎么辦呢?就會哄抬物價,就會變相的去坑蒙拐騙了,因為他要掙錢要生存,市場上基本上都這樣子,商家已經(jīng)進入了惡性的競爭狀態(tài),對客戶已經(jīng)不是上帝,已經(jīng)不是服務的心態(tài)了,而是宰一個算一個,飯館里要宰你,旅游景點要宰你,就連普通的便利店也要宰你。 大家都要吃口飯,那這個錢從誰身上來,只能從消費者身上來,所有的東西都在往貴了賣,而不是往便宜了賣,因為往便宜了賣大家都得死。 以前賣兩塊錢的檳榔,現(xiàn)在都是50塊錢一包的,這不就是在搶嗎? 一直在吹噓競爭的作用,西方歐美也是嚴格限制競爭的,競爭太激烈,市場就會亂套,商家沒有錢賺的時候都會亂來的,而亂來這個惡果是要消費者來承擔的。 他們是怎么遏制惡性競爭呢?當然就是通過一些手段,比如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大大遏制了惡性競爭,百事可樂的瓶子是藍色直瓶,可口可樂的瓶子是紅色彎的。 總是以為競爭是好事,其實競爭是弊大于利的,商家只有賺到錢以后,才會去改進服務和商品,如果有人指望商家在不賺錢或者虧本的情況下,還能給他提供好的服務和商品的話,那真的是腦子有問題。